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089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调研报名篇一:适应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课程实施调查问卷适应新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课程实施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同学您好,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您在新高考制度下的初步选择意向,问卷涉及的资料将被严格保密,也不会出现具体学校或姓名。请您认真阅读,如实回答以下问题,谢谢!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在下面4种考试招生模式中,请选择您初步打算参加的考试招生模式,并用每种模式下的编号填空:您的第一志愿是( ),您的第二志愿是( )。目的总成绩为基本依据。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门满分150分,共450分。选考科目: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中,选择3

2、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共300分。 高职提前招生:符合对象为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普高学生录取时以各科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 单独考试招生:符合对象为职高学生。“三位一体”招生:符合对象为普高学生。要参加统一高考招生。录取时以“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总成绩为基本依据。 二、如果您参加“统一高考招生”,需要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您初步打算列为选考科目,理论上共有35种组合,请用每个组合前的编号填空:您的第一志愿是( ),您的第二志愿是( )。由前的编号填空( )(可多选)。1.该学科我的学习成绩好或者我

3、觉得有一定的潜力;2.该学科我十分感兴趣; 3.该学科让我在以后专业选择中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4.该学科在未来有更好的职业竞争力; 5.该学科学校有较好的师资,相对容易学习;6.该学科的任课教师我非常喜欢; 7.该学科是我班主任教的; 8.该学科是家长要我选择的; 9.我的好同学都选择了该学科;10.该学科和我性格比较相符; 11.相比而言,其他学科更弱,被迫选择;12.我就是想要选这个学科; 13.其他原因。篇二:高考制度改革调查表20XX首先感谢您抽时间参与我们的调查之中,我们是“郑州大学”大三的学生,此次调查旨在呈现高考制度改革项目,了解大家对于改革项目的看法和意见。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

4、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我省正在加紧制订具体方案,有望在20XX年7月之前公布目前,我省正在加紧制订具体方案,有望在20XX年7月之前公布。(1)改革后的高中学业水“统考”变“选考”,学生自选3科计入高招总成绩平考试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 会,学习的科目更多了 不会,能避免严重偏科,还能因材施教增加就业机会(2)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是否合理( ) 不合理,

5、应该以分数呈现,增加区分度 合理()改革之后自主招生被安排在高考之后你的看法是。 应该这样,能更好的备战高考不分心 这样增加了负担 对时间安排不在意()综合素质入档案 分数不再是唯一,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细化。( ) 加重了学生负担 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或者其它看法:()此外,综合素质评价一旦被参考,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 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能解决这个问题 总会有黑幕存在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6)类奖项获得考生高考不再加

6、分( ) 不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发展 增加了教育的公平性,利于农村孩子考上好大学 有利有弊()你对于高考不合理的地方的看法( ) 高考模式太单一 文理分科不科学 学生没有学习知识应该有的开心和热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高考只是死记硬背 一考定终身()总体来说你对高考制度改革现有的高考制度改革是否满意( ) 满意,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更加公平 不满意,这是要累死学生啊 没感觉,你怎么改我怎么考篇三: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高中学校人才培养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高中学校人才培养钟秉林【论文摘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改革。但现行的高考制度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

7、展的现实需求,其公平性也遭遇严峻挑战,因此需要对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入学考试制度和招生录取机制进行改革。高考改革的基本路径和政策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地多样化发展。【论文关键词】高考招生;考试制度;录取机制;高中教育20XX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进行了部署。之后,教育部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问题组织专家针对十余个专题进行调研论证。20XX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考试招生制度

8、改革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任务,明确了顶层设计思路。之后,教育部加快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步伐。20XX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由此揭开了序幕。与此同时,上海和浙江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出台,试点工作率先启动。20XX年12月,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配套政策文件1,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时间表。与此同时,

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跟踪与评估研究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立项开题。20XX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先后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分赴上海、浙江等地,就国务院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及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开展督察和专题调研。20XX年6月底,上海、浙江之外其余各省份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陆续报教育部备案。这些紧锣密鼓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步伐和一系列改革举措及措施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也受到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尤其是高中学校的高度关注。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何要改,难度何在?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恢复和完善,不仅为众

10、多学子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同时也拓展了社会流动的通道,对我国的教育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而言,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仍是迄今为止社会公信力最高的国家考试。但近年来高考招生制度也广遭社会诟病,要求改革的呼声曰趋强烈。事实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实践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时代呼唤,已经成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因;而不同教育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以及高考招生制度承载的社会功能和面临的社会公信力的质疑,则使得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更为艰难。(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第一,不能很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现实需求。现行高考招生制度是在精英化高等教

11、育阶段建立的,其目标是要从众多考生中选拔少数优秀人才,实施精英教育。因此,录取学生时严格坚持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实现人才选拔的同时,也达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目标。自1999年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20XX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之后十余年一路攀升,20XX年达到了%,高考录取率超过75%,高校入学机会已不再是稀缺社会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每年一次的高考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唯一依据,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一方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分层、分类趋势明显,仅用高考成绩难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选拔需求。另一

12、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可以考虑在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在本科和专科层次实行一张试卷的必要性也值得商榷。第二,不能很好适应科学选拔人才的现实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给高考招生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考试来看,现行高考偏重考查考生一般性、程式化的知识,而难以考查创造性、批判性等创新型人才必备的能力,更难以考查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招生来看,高校将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学生的主要依据或唯一依据,致使那些具有特殊稟赋、创新潜质、学科特长或技能特长,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难以获得升学的机会或失去了上好大学的机会。虽然目前已在90所大学实行自主

13、招生试点改革,但不论是自主招生的规模还是试点高校考核评价内容及方式,都难以保证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脱颖而出。第三,不能很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我国基础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基础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对包括高考招生制度在内的各类考试评价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近年来,中小学课程改革推进困难、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竞争压力过大、健康状况下滑等问题凸显。在反思基础教育本身的同时,许多人将此归咎于高考招生制度,认为高考招生制度是造成应试教育倾向的根源,学校的办学行

14、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以及学习行为等都受其调控,只有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基础教育改革才能不断深化。(二)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遭遇严峻挑战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变,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遭到侵蚀,而且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也使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差,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例如,高考加分政策设计的初衷是拓宽特殊人才的升学通道,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发展兴趣特长。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加分依据缺乏统一标准、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等,鼓励性加分政策近乎失控,加分项目繁多、分值过高,甚至身份作假。类似问题在高校自主招生和特殊类型招生环节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又如,尽管政府对高考的安全性和公正

15、性三令五申,但高考舞弊、枪手替考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现象的出现严重背离了教育公平原则,冲击了高考招生的社会公信力,也招致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强烈抨击。另一方面,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产生,公平性面临新的挑战。例如,改革开放使一些城市的非户籍人口急剧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逐渐凸显。又如,由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省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考录取率以及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依然较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入学机会均等问题,尤其是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问题更加突出,并由此导致高考移民国际高考移民等违背教育公平现象的产生。(三)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艰巨第一,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呈多样化趋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制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不同群体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表达了各自的强烈诉求,提出的观点各异、建议多样,体现了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价值取向,公平与效率、近期与长远的矛盾始终交织在一起。有的希望通过改革增强人才选拔的有效性,有的希望通过改革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的希望通过改革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