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行政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964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朝,行政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汉朝,行政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汉朝,行政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汉朝,行政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汉朝,行政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朝,行政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朝,行政制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朝,行政制度篇一:汉代行政制度汉代沿用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因为刚刚从封建制转变,化家为国。很多还是有封建制度遗留下来的陈迹。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太常、太仆、光禄勋、卫尉、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太常:主管皇家祭祀太仆:主管皇帝车马光禄勋:守卫宫殿门户。门房之臣卫尉:主管皇宫守卫。皇帝的卫兵司令,有点像锦衣卫指挥使廷尉:掌法的,犯了皇帝的法都归他管,有点像又来的大理寺卿大鸿胪:主管礼仪,当时是主管诸侯,少数名族的事情,大多数都是礼仪,有点像后来的鸿 胪寺卿宗正:主管皇室宗族事物,有点像后来的宗人府以上这7个卿在当时按照名义都是管的皇家私事。不属于政府的公务。但是此时已经

2、化家为国了,原来管皇家的事现在也关国家的事了。大司农:管的是政府经济。后入支销国家公费,相当于户部。管全国田赋收入少府:管的是皇室经济,相当于明朝皇帝的内库,收入充当皇室私用。管工商业税收,比如盐、矿等。皇室不能用大司农的钱,所以当时皇室和政府在法理上是鲜明划分的。九卿是两千石,地方郡太守也是两千石,为了区分,称九卿为中两千石,中就是在皇宫。 在汉代但凡有“中”字的官都是驻扎在皇宫的。比如御史大夫的副手御史中丞,就是驻扎在皇宫御史,御史中丞管宫中一切事,皇帝有事找丞相,要先通过御史中丞,再到御史大夫,最后到丞相,丞相有事找皇帝,也是先找御史大夫,再找御史中丞,最后到皇帝。 九卿全部隶属于宰相。

3、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每郡每年要向中央上计簿,计簿就是各项统计表册,也就是地方的行政成绩。每年九、十月呈报中央,这叫“上计”。中央拍特派员到地方在调查的叫“刺史”。全国分为十三个区,没去派一名刺史,原始刺史只不过是一个小耳目,地方行政责任是有太守负责的。所以太守两千石,而刺史原来只有六百石的小官。篇二:汉代政治制度秦以前的中国,不是一个统一的政府,而是一个封建制度的统一。所以,言中国制度应以汉为始。直到汉时,才真正的实施郡县之治,而非诸侯列国。一、汉代政府组织1. 皇室与政府皇帝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统一的代表;皇室则是皇帝的私人家庭。而国家的领袖则当为宰相,也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宰相为皇帝的大管

4、家不假,事为国家的的大管家,即便是皇室也是在宰相的管辖之内。对比如下:皇帝的“秘书处”: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尚书宰相的“秘书处”:即“十三曹”,一西曹,主史署。二东曹,主升迁(两千石的大官升迁)。三户曹,主祭祀农桑。四奏曹,主奏折管理。五词曹,主词讼。六法曹,主邮驿科程。七尉曹,主卒曹转运,即管运输的。八贼曹,主盗贼。九决曹,主罪法。十一金曹,主货币、盐铁。十二仓曹,主仓库。十三黄阁,主薄录众事。2. 中央政府组织“三公”“九卿”。A 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责划分,太尉主军事,武官首长。丞相主行政,文官首长。御史大夫主监察,辅助丞相,即副丞相。B 九卿包括:太常、光禄勋、

5、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太常,主祭祀。光禄勋,主门房。卫尉,主侍卫。太仆,主车辆。廷尉,主司法。宗正,主国家财经。大司农,主工商税收。少府,主皇室财经。3.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分为两个等级,一为郡,长官太守,食两千石,与九卿可以相互调任,无升迁之别。二为县,长官县令。汉时,全国郡约100多个,每个郡约10到20个县,全国11001400个县。4.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央有个丞相,丞相下面有个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即御史承,刺史上属于御史承,年俸禄600石,实属小官,全国13个刺史,每个刺史监察不超过9个郡,根据政府规定的六条考察,别不多管,可谓小官大任。另外皇宫里还有15个侍

6、御史,事弹劾国家和皇宫里的一切事情。而此时有两个路线汇总,即部刺史与侍御史汇总给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再汇总给丞相。二、汉代选举制度在秦以前,做官需要有一定的血统,即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到秦汉以后就不同了,一不是封建的世袭,也不是军事掌权,更不是富人的权贵。在汉时,选举制度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不定期的选举制度,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往往下诏,希望各地选人才到朝廷,或是大灾大难之年,为表政府失职也会选拔人才为朝廷问事、做事,即举贤良。第二种是特殊的选举,比如需要人到匈奴,就要懂外语,有计谋等,多为应召活自荐。第三种是定期的选举制度,即举孝子廉吏。20万人口的郡每年一个,后因地方官员营私

7、舞弊又加上了考试,同时等于把穷苦民众给抹杀了,毕竟但是没有印刷术,经书只有在富庶子弟家庭才有。三、汉代经济制度汉时的经济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农业,而是盐铁也。从税收而言,农业经济归宗正,盐铁经济归少府。汉时的土地政策是耕者有其田、赋税是30税1,在文帝时五田租,共十一年,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岁时如此,依然有很多人无土地,主要是土地的自由买卖,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农民会卖掉自己的土地周济生活,但再租私人的土地便是十税五。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社会现象见四。注解:汉代不允许乞讨,人必须在政府的名册注册地。四、汉代兵役制度汉代是全民皆兵的。二十成丁,二十三开始服兵役。二十成丁为何不直接服兵役呢,政府主要考虑到

8、农民耕种和社会孝道,先在家耕作三年,即“三年耕,积一年之蓄”汉代兵役重要分为三种,一是在中央做“卫”,二是在边防做“戍”卒,三十在地方做“役”,只有第三种二十岁开时为“役”。当时汉代中央有两只军队,一是南军,是卫兵,待遇优厚;而是北军,即戍卒,费用自理。共计约7万人。戍卒一般三天,不去的需缴纳三百钱即可。此等制度在秦以前还尚可,不是什么苦差事,来回半月即可,但代汉时就得半年了。在地方,郡的行政长官是太守,军事的主管则是都尉。凡是壮丁每年秋天举行大阅兵,为期一月,叫做都试。另外在秦汉以后还要服力役,为期一个月,不去者可缴纳200钱,即可。此外在汉代还有人口税,小孩亦有。五、汉代制度检讨在经济方面

9、,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形成兼并,富者田连阡陌,穷者五立锥之地,使政府的减轻租税政策全无功效。其次是在兵役方面,中国地大人众,操练简单,调动不便,无多大实际意义,使得全民皆兵徒有其名。其三是在政府组织方面,上面我们说过皇权与相权是分开的,皇室与政府也是分开,但在中国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与分离,这就出现了了强者政治,皇帝强势则国家的操作就是皇帝在操纵了。其四是选举制度方面,举孝子并一定廉。整体而言,汉代的政治制度是理性的是政治理论的成规运用,至少知道了皇权之外有相权,皇室之外有政府,实为政治史上的巨大进步。篇三:汉朝王侯制度及官职列表汉朝王侯制度及官职列表丞相(相国):在东汉时期并无丞相这个官职,后董卓

10、专权,任相国,集大权于一身。三国初建后,都设此官职,为一国之首宰,为群臣之首。太师:原为“三孤”之一,东汉并不设此官职。董卓迁都到长安后,为太师,号尚父。位在太傅之上。太傅:原为“三孤”(太师、太傅、太保)之一,在东汉时期,仅保留太傅一职,也不常置。皇帝初即位时,对皇帝进行善导、辅佐的重臣,位在三公之上。太尉:东汉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司徒:三公之一,掌管民政,与后来丞相的职权范围相近。曹丕称帝后,曾改魏国的相国为司徒。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

11、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司空:三公之一,掌管水土之事,位为三公之末,与后来工部尚书的权利相近。后世也常以“司空”为工部尚书的代名词。属官有长史、东曹、西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尉曹、贼曹、决曹、兵曹、金曹、仓曹、主簿。御史大夫:原三公之一,掌监察、执法,后改以司空为三公,御史大夫省。魏国建立时,以华歆为御史大夫,复有此官职。大司马:此官职为汉武帝初建,因将军位同九卿,故设大司马官职与三公同列,以示对武官的尊宠。东汉刚刚建立的时候,刘秀以大司马为三公之一,后改为太尉。西汉末年别置大司马一职,位在三公之上,魏晋时沿袭。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

12、九卿,位在三公之后,为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三国以后,九卿职权渐轻,并逐步为六部所替代。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礼仪祭祀。下属官职有:太史令、博士祭酒、太祝令、太宰令、大乐令等。光禄勋(郎中令):九卿之一,宿卫侍从之官。下属官职有: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等。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太仆:九卿之一,掌车马。下属官员有:考工令、车府令、未央厩令等。廷尉(大理):九卿之一,掌诉讼断案,平决诏狱。类似于后来的刑部尚书。大鸿胪(典客):九卿之一,掌管诸侯和各少数民族事务,相当于外交官

13、员。宗正:九卿之一,管理皇族事务,一般由皇族中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大司农(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掌管一国之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职权与后来的户部尚书相近,后世也以“司农”为户部尚书的别称。下属官员有太仓令、平准令、导官令等。少腐;九卿之一,掌管宫中御用之物。下属官员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侍中、中常侍(宦官)、黄门侍郎、小黄门(宦官)、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御史中丞、兰台令史等。执金吾(中尉):位同九卿,负责宫外戒司,京师治安,防止出现水火之事。下属官员有武库令。太子太傅:位同九卿,辅导太子。大长秋: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所以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曹

14、操的祖父曹腾即为“中常侍大长秋”。有些三国游戏将大长秋作为普通官职,是不适合的。中常侍:高级太监,汉朝末年掀起腥风血雨的“十常侍”即此官职。小黄门:中级太监。中黄门:低级太监。侍中:内朝官之一,位略低于九卿,秩“比二千石”。常由博学高德之士担任,切问近对,是皇帝在管理国家时的顾问。在魏晋时期,为门下省的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尚书令: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属中等偏低的官员)。品秩虽卑,但总揽一切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甚至重于三公。在魏晋时期,如不设丞相之职,则尚书令与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侍中(门下省长官)为事实上的宰相。中书令(秘书令):魏国始设,为中书省长官,掌机密,为事实上的宰相。尚书:原为少府属官,秩六百石,全国政务共分六曹(有时为五曹,有时为七曹)打理,一个尚书分管一曹,为后来的六部雏形。黄门侍郎:黄门即宫门,黄门侍郎为任职于宫门之内的官员,内朝官之一,负责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级别不高,却是距离皇帝最近的官员。散骑常侍:曹魏时将汉朝的散骑与常侍二官合在一起,始置此官,负责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散骑侍郎:曹魏时与散骑常侍一起设置,职位略低于散骑常侍。五官中郎将:光禄勋的助手,协助光禄勋举察郎官,位略低于九卿,与侍中同级。曹丕曾以五官中郎将之职掌副丞相事,位高权重。三国时不再设此官。御史中丞:原为御史大夫的助手。无御史大夫这一官职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