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度的意义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887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禅让制度的意义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禅让制度的意义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禅让制度的意义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禅让制度的意义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禅让制度的意义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禅让制度的意义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让制度的意义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禅让制度的意义是?篇一:禅让制禅让制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传说中的禅让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

2、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由部落里的每一个人投票表决下一任首领人选,以多数人意件做出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历史上的禅让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

3、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年表以禅让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见下表:西汉新朝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东汉曹魏西晋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

4、陈霸先东魏北齐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后梁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705年,周圣神皇帝武曌禅让给唐中宗李显(内禅) 907年,唐哀帝李祝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南吴南唐937年,南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后汉后周北宋951年,后汉李太后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其他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前316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哙禅让给子之 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

5、桓玄 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世充篇二:禅让制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原始时代后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只有德才兼备、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能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是什么:禅让制,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实行方法: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

6、,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被取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资料的私有化,结果就是阶级的分化,过去各自实力相当而产生的部落联盟最终被某个最强大的部落统一或者控制,所以以禅让制为代表的原始部落共和制度必然被父系社会的终极体制-世袭

7、制取代.篇三:从皇帝的禅让浅谈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从皇帝的禅让浅谈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有了皇帝这一称号,秦始皇也将中央集权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之后的中国历代王朝都是中央集权式的国家,但中央集权的程度和形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究竟是怎么不同,让我们一起悄悄撩开历史的一角,去探询一下这个问题吧。既然是从皇帝的禅让做为本文讨论的出发点,那么让我们先来大致罗列一下,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禅让了皇位。首先是东汉末年,汉献帝做出了皇帝禅让的表率,在曹丕的胁迫下,汉献帝让位于曹丕,至此,两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北魏成为了统治中国北方的国家。这之后我们就不一一赘述,

8、简单的罗列一下:魏陈留王曹奂晋武帝司马炎晋恭帝司马德文宋武帝刘裕宋顺帝刘准齐高帝萧道成 齐和帝萧宝融梁武帝萧衍梁敬帝萧方智陈武帝陈霸先东魏敬帝元善见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恭帝元廓周闵帝宇文觉周静帝宇文阐隋文帝杨坚隋恭帝杨侑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唐哀帝李柷后梁太祖朱温吴杨溥南唐李昪后周恭帝柴宗训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禅位给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孝宗赵昚宋孝宗赵昚禅位给光宗赵淳清高宗乾隆禅位给德宗嘉庆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禅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的父亲禅让给儿子,父亲做了太上皇,儿子做了皇帝,比如唐高祖,唐玄宗,宋高宗,乾隆等都是这样,这种禅

9、让基本是上可以看做是皇位的正常更替,既不会改朝换代,也不会江山易姓。大唐还是大唐,大宋还是大宋。还有一种类型,则是权臣势力庞大,当臣子当的没劲了,也不高兴再在那个傀儡皇帝面前跪拜了,于是索性废了皇帝,自己当皇帝,但怎么着也要给皇帝最后一点面子,于是就自编,自导,自演一部禅让的大剧皇帝主动让贤,权臣在大臣们的痛哭流涕的劝说中勉为其难的登上了皇位,通常这种时候大臣们要集体上书三次给权臣,权臣要表示为了天下苍生,才不得以行此举,等等,可以说是极尽人类虚伪之能事。这种禅让标志着王朝的灭亡,标志着江山的易姓,甚至预示着整个家族的灭亡。这种禅让是朝代更替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甚至风靡一时。例如南朝宋齐梁

10、陈均是以这种形式建立的统治,除陈之外又都是以这种形式结束的统治。这些说明,在那些时代,皇权是多么的脆弱,皇帝只要一不留神,大权就很容易旁落,权臣很容易培养起自己的势力,从而一步步把持朝政,最后把皇帝赶下台。所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皇权最脆弱的时代,是中央集权最松弛的时代。此外,我们发现,从北宋开始,中国就再也没有发生过由于禅让导致的朝代更替了。难道说送代开始就没有权臣了吗,难道说宋代开始皇帝们们个个英明神武,绝对不允许皇权旁落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牛逼轰轰的魏忠贤,皇帝是万岁,他则被人们称做九千岁,其势力之大,连最近红的发紫的袁崇焕都不得不忍气吞声为九千岁立庙(此事件本人未考证

11、过,在自金庸碧血剑后记中看到过这样的说法)。九千岁是太监,当不了皇帝,但是势力确实大的遮天,可是当崇祯皇帝登位之后,想捻死他就像捻死个臭虫一样轻松。(参看五人墓碑记)明代还有二十几年不理朝政的皇帝,要是换在南朝时期,恐怕已经死了几回了。清朝还有曾国番,门生遍天下。 综观宋元明清几朝,权臣无数,昏君无数,但千余年,皇权却从未旁落,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我想只能是制度原因,是强悍的中央集权制保证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权臣即使再牛,权利始终会受到限制,根本没有能力与皇权对抗。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央集权的发展吧:秦始皇:三公九卿制,权利分立,三公都直接向皇帝负责,并且高度重视了监督机制;郡县制,县领都由皇

12、帝任命,县令们即使不是皇帝亲近的人,但至少是皇帝知道的人,加大了权臣们在地方上安插自己的势力的难度,这一制度一直为后世所使用。汉朝沿用了秦的制度,但西汉也进行了分封,但仅仅几十年西汉就吃到了分封带来的恶果七王之乱。但是汉朝始终没有能作好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工作,地方势力始终是汉朝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例如东汉末年,董卓发家于西凉,后来控制了中央,然后是曹操发家于山东,然后控制了中央,此外还有袁绍发家于河北,江南孙策等都是强大的地方势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最混乱的年代,国家分裂,政权分裂,制度缺失,很多前代优良的制度都没有在这个时代被好好运用,而这个时代又为什么那么巧合的出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人,或是傻

13、子,或是变态,当然也出了很多颇有性格的人。总之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大部分时间里皇帝都像一个摆设。隋唐时期:首先结束了这种混乱,其次对前朝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新的制度,包括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都起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是唐朝没有解决好的依然是地方势力问题,地方割据,而最后唐朝其实是直接死在了地方割据上。宋代,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朝代,他将中央集权推向了高峰,皇帝是政军一把抓,重文轻武,而且宋代最厉害也是最失败得招就是用文人指挥军队。明朝,更始取消了丞相,只有内阁首辅,首辅不是丞相,只是一个辅助者,传达者而已。明朝的皇帝就像美国总统一样,大权在握,同时还是海陆空三军总司令,国务卿看上去像总理,其实只不过是总统手下的一个小兵。当然明朝皇帝是没有人会来弹劾他的。其实,明朝的制度和组织架构很值得深入研究,在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官吏缺额超过一半的情况下,这个巨大的国家机器居然还能不散架,还能慢悠悠的爬行,真的很奇怪。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高峰,皇帝几乎一个人要管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事情一定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皇帝有时候只是像军机处的处长,军机处的大臣们似乎只是办事员而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王朝的稳定和发展,也为王朝减少了一种灭亡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