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359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图反映的西周是什么政治制度篇一:双基限时练1双基限时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对从图到图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禹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荡然无存 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A CB D解析 夏朝的建立者,仍采用禅让的方式挑选继承人,启时才破坏了禅让制,夏朝的王位继承方式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都有,错误;夏朝最高统治者称“王”,至秦始皇才称“皇帝”,错误。答案 A2下图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彰显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后来被“天下为家”的局面所取代。改变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禹C商纣王B启 D周武王解析 从此“天下为家”取代了“天下为公”,“家天下”答案

2、 B3通常以氏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保”该材料能够反映的是A B C D解析 “以氏族组织”和“以族为纽带“氏族”为基本单位。故选B项。宗A项不正确;材料体现了氏族间有等级,并不体现社会各阶层的等级,C项不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不能完全体现。答案 B4深受青少年追捧的影视明星房祖名是国际巨星成龙之子。某次成龙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为何祖名姓“房”而不姓“成”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些年才知道自己的祖上姓“房”,祖名成名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现象应该源于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C分封制B世袭制 D宗法制解析 “认祖归宗”体现了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确定亲缘关系,是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体

3、现。答案 D5周与鲁的关系是A. 父子关系C. 平等关系B. D.解析 周武王为政治上的大宗,是小宗。答案 D6A. 王族C. B. 古代帝王的后代 D. 归顺部落的首领解析 ”表明陈胡公是古代帝王虞舜的后代。 答案 B7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在孔子看来,夏商周三代制度的关系是A完全相同 C继承发展B互相冲突 D相互借鉴解析 在孔子的言论中,“礼”指制度,“因”的意思是继承、因袭。因此孔子认为后代对前代的制度有继承关系。同时,孔子又认为后代对前代的制度有“损益”,说明他认为后代对前代的制度并不是完全照搬。所以,三代的制度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答案 C

4、8在西周的封国齐国的宗法制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C卿大夫B齐国国君 D国君长子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齐国”,在齐国,最高领袖,又是宗法体系中的大宗。答案 B9 A. 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 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C. D.解析答案 A10A. 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解析 “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表明制定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答案 D11阅读下面西周分封制的规定与各等级实力对比表解析 于其他等级,说明通过分封制调整了贵族均符合题意,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5、襄王以河内赐晋文公,又为诸侯所侵,故其分地小。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憙为商贾,不好仕宦。”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周人维护分封制C周朝的社会巨变B西周商业繁荣 D周人见利忘义篇二:20XX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自20XX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 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2右图是北京

6、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B政令统一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5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

7、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1A BC D6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7下图形象的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前者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前者

8、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是属于上层建筑ABC D8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29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10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

9、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图一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1220XX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

10、关的是()A B3C13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皇权至高无上C全面推行郡县制D中央与地方相互分权14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D15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其中汉武帝和宋太祖的回答是( )A强干弱枝B内实京师,外销奸猾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D守内虚外1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右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11、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4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7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18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

12、皇权的产物19古人认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大典。但是宋代以后,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封山告天成了祭神求福。这一变化说明( )A泰山神已不被帝王所重视 B泰山封禅大典变成了封建迷信活动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泰山成了五岳之首20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2分,22题13分,23题15分,24题10分,共50分)21阅

13、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5篇三: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题: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编写人:贾成鹏 审核人:徐春松 时间:20XX年8月31日【江苏高考10考试说明】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2、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3、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目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及培养相关知识解题应用能力1、了解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2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3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教学重难点】重 点分封制、宗法制难 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考点梳理:(教学过程)、必背材料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建立:建立者:周武王;主要战役:牧野之战;结果: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政权灭亡。2、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