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3554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档案集中制度产生于篇一:档案管理学知识一、档案收集1、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档案工作中其他各项工作比较起来,它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作好档案收集工作对整个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1)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业务基础工作中的基础;档案的收集,就是整个档案馆(室)取得和积累档案的一种手段;(2)从组织整个国家档案工作来说,档案的收集工作是贯彻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首要的具体措施;(3)从收集工作质量高低的影响来说,它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2、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丰富馆藏;(2)加强馆外调查和指导;(3)推行入馆档案的标准化

2、;(4)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3、机关内文件的归档二、档案整理1、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1)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所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2)对整理不善的档案进行局部调整。(3)零散文件的整理。2、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档案的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文件的、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2)档案的整理应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原有基础指,第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整理的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来要轻易打乱重整;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

3、,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3)档案的整理必须便于保管和利用。3、全宗:(1)概念:全宗就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整体。(2)意义:区分全宗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全宗不仅是个整理方法问题,也是一条原则、一种理论,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全宗理论是在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是随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全宗理论的确立,对档案室、档案馆档案的管理,有重要的组织作用。全宗理论发展的历史,是与档案整理的不同原则联系在一起的。4、全宗构成的条件和立档单位:形成全宗的机关,称为立档单位,又称全宗的构成者。一个机关就是一个立档单位,一个立档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就

4、构成一个全宗。(1)构成条件:第一,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单独对外行文;第二,是一个会计单位或经济核算单位,自己可以编造预算或财务计划;第三,设有管理人事的机构或人员,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三个条件是统一的,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单位的独立性。最基本的是第一个条件。在分析或研究一个组织单位能否构成一个立档单位时,应当明确,机关的大小和档案数量的多少,并不影响它成为立档单位。有的组织单位也可能不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独立的机关,或由于某种特殊需要,它所形成的档案也可以构成一个全宗。(2)立档单位。5、立档单位的变化和全宗的划分:机关单位的增设、撤销、合并以及机关名

5、称的改变、职权范围和隶属关系的调整等各种变化。这些情况,有的会影响全宗的划分,有的则不涉及全宗的变化。研究某一立档单位是否有根本性的变化,主要应该从立档单位的政治性质、生产关系性质和基本职能等几个方面去考察。6、人物全宗:就是社会知名人士(如社会活动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在其一生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人物全宗包括个人的著作、手稿、日记、信件、遗嘱以及记载个人(包括家族、家庭)社会活动的全部材料,还包括别人所写的和收集的与人物全宗构成者个人、家庭、家族有关的材料,以及直系亲属能够说明立档单位情况的材料。7、全宗的补充形式:(1)联合全宗。是若干独立机关形成的档案,由于混在一起难以区

6、分立档单位而联合组成的一个全宗。(2)全宗汇集,就是由档案数量极少的若干全宗,按照一定的特点组成的一个全宗集合单位。(3)档案汇集,就是由不明所属全宗的零散残缺文件,按照一定的特点集中起来的混合体。8、全宗群:整理和管理档案,不仅要注意全宗的完整性,还应该注意全宗之间的相互联系。10、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通常涉及档案管理中的三个环节:A全宗的编号一般是在档案馆接收全宗时,于全宗名册上登记编定的,它属于统计工作的一个具体的技术项目;B全宗在库房内如何排列存放,属于保管工作的范畴;C全宗号的编定,它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填写于案卷封面,全宗的系统排列等也属于档案的基本编目和系统化的课题。(2)全宗

7、号的编制和使用方法:A按国家档案全宗的三部分各依全宗进馆的时间顺序分编流水号;B按本馆全宗的时间、地区、性质等分编流水号;C所有全宗一律按进馆顺序统一编定流水号;D按全宗的重要程度编号;E按全宗群连续编号;F按全宗群留空统编全宗号;G分组单编全宗号;H多级分类单编全宗号;I编大全宗号;J对一部分全宗实行等级分类编号,另外一部分全宗实行序时流水编号。尽管十多种具体的编号方法各不相同,但就其主要特点来说,可概括为两种类型:序时流水编号法和体系分类编号法。前者也可简称流水法,后者可简称分类法。流水法,无论是一律大流水,还是先分类别,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都是依时顺列。分类法,无论是统编号还是

8、分编号,无论是一次划分还是多层分类,而对每个具体全宗的排序和给号,主要不以序时方法,而用逻辑方法。对全宗编号,主要应采用流水编号的方法。12、分类的一般方法:(1)按文件的产生时间分类,具体包括年度分类法、时期分类法两种;(2)按文件分类,包括组织机构分类法、作者分类法、通讯者分类法三利;(3)按文件的内容分类,包括问题分类法、实物分类法、地理分类法三种;(4)按文件的形式分类,包括按文件的种类来分类、按文件的制成材料分类、按文件的形状分类三种。13、常用的分类方法:(1)年度分类法:也称年代分类法,就是根据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所属年度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2)组织机构分类法,就是根据文书处

9、理阶段形成和处理文件的承办单位进行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将全宗内档案分成各个类别。(3)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档案内容所说明的总是将全宗内档案分为各个类别。14、分类法的选择和分类方案的编制:(1)组合分法: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年度-问题分类法;问题-年度分类法。(2)分类方案:为了便于对全宗内档案具体地进行分类,在选定某种分类方法之后,就应编制一份“分类方案”。分类方案,就是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所以又称“分类大纲”。分类方案的类目力求明确和具有系统性。15、机关内党、政、工团档案分类:(1)在一个全宗内,首先将档案分成党政工团等若

10、干部分,在每一部分中再行分类整理;(2)在全宗内,先将机关内最高机构和各单位的档案分别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在每一部分中继续分类整理;(3)全宗之内的档案首先按年度分类,每年度分成党政工团若干部分,再继续分类整理;(4)在全宗内,只分党政两大部分,或在每一年分两部分。16、人物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生平传记材料;(2)创作材料;(3)公务活动材料;(4)个人书信;(5)经济材料;(6)亲属材料;(7)评价材料;(8)音像材料;(9)其他材料。17、立卷:(1)定义:一个全宗的文件经过分类之后,各个类内都有相当数量的文件,还要进一步系统化,将若干文件组成案卷,称为立卷(也称组卷)。(2)立卷

11、工作的内容:组成案卷单位,拟写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排列与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与备考表,案卷封面的编目与案卷的装订。(3)意义:案卷是密切联系的若干文件的组合体,它是档案的保管单位,通常也是统计档案数量和进行检索的基本单位之一。案卷是组成全宗的基本单位。立卷是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基础。18、案卷组合方法:主要是根据文件构成的特点,将具有某方面共同点和联系密切的文件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案卷;一些具有不同特点、联系不密切的文件,可以分别组成案卷。立卷的“六个特征”。(1)按问题立卷;(2)按作者立卷;(3)按文件(名称)立卷;(4)按时间立卷;(5)按地区立卷;(6)按收发机关立卷。六个特征综合运用。

12、19、卷内文件整理:内容:卷内排列和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20、案卷封面编目和案卷装封:(1)主要项目包括:立档单位名称、组织机构名称、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的起止日期、总页数、保管期限以及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等。(2)拟写案卷标题以及整个案卷封面编目的基本要求:A历史观点和政治上的正确性;B文字简练,表达准确;C标题基本结构力求完整。21、类内案卷排列和案卷目录:(1)案卷排列:全宗内档案,经分类、立卷以后(或档案馆、档案室接收的案卷),还必须进行系统的排列。全宗内各类的序列,已在分类方案中排定,所以通常所说的案卷排列,就是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每类内案卷的前后次序和安放的位置,保

13、持案卷与案卷之间的联系。(2)案卷排列的方法:A可以按照案卷所反映的工作上的联系来排列;B可以按照案卷内容所反映的一定问题来排列;C可以按照案卷所属的起止日期(时间)来排列;D也可以按照文件的作者、收发文机关以及文件内容所涉及的地区来排列;E事档案或监察、信访等按人头立成的案卷,还可以按姓氏笔画、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或四角号码等方法排列。(3)案卷目录:一个全宗内的全部档案,经过分类、立卷进行了系统的排列以后,应当将案卷逐个登记到案卷目录上。案卷目录也就是案卷的名册,是著录案卷内容成分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览表。(4)案卷目录的作用:A固定全宗内档案的分类体系和案卷排列顺序,最后完成档案整理工作;B

14、介绍全宗内案卷的内容和成分,是查找利用档案最基本的检索工具,也是编制其他检索工具的基础;C它是档案登记的基本形式,也是统计和检查档案的重要依据。(5)案卷目录的类型和选择:综合目录和分册目录。分册目录又可分为:A以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类别为单位编制的案卷目录;B按保管期限编制的案卷目录;C按保管期限结合分类方案编制的案卷目录;D按机密程度分别编制。(6)案卷目录的结构:封面和扉页,目次,序言或说明,简称表,案卷目录表,备考表。至少一式两份,一般一式四份为好。以全宗为单位编定各本目录的顺序号,称作“案卷目录号”,简称“目录号”,是“档号”的重要组成部分。22、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1)档案整理工作基

15、本程序:区分全宗、分类、案卷的编立、案卷排列以及编制案卷目录等主要步骤。(2)档案的系统化与基本编目。(3)现行机关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归档制度与档案室档案整理工作的关系;档案形成过程中划分全宗和分类;档案形成过程中案卷的编立和目录的编制工作。(4)积存档案和零散文件整理工作的组织:整理工作方案,对立档单位的历史沿革和档案状况的态度,零散文件的整理程序。23、档号:(1)使用的混乱现象:一是档号残缺不全,馆内许多全宗没有全宗号,全宗内许多案卷目录没有目录号;二是编号重复,一个馆内有相同的全宗号,一个全宗号内有相同的目录号,一本案卷目录中有相同的全宗号,一卷之内有相同的文件页码。(2)组成:全宗

16、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和卷内文件页(张)号。对不装订的案卷,往往还编有文件的件号。(3)档号的使用规则要求:档号要完整成套,一般说上述几部分档号均应编排;一个档案馆内的全宗号不能重,一个全宗内的案卷目录号不能重,一本案卷目录中的案卷号不能重,一个案卷之内的文件件号、页号也不能重。三、档案鉴定1、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一方面确定哪些档案应该保存,保存多长时间;另一方面确定哪些档案不予保存,进行销毁。2、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1)如果无论档案有无价值和价值的大小,全部加以保存,而且还会源源不断地涌进新的档案,这样首先就会使原有的档案体系逐渐拥塞庞大起来,有价值的珍贵的档案淹没于大量失去价值的档案之中,不易被人发现和难以找到,因而也就影响了效率,并使档案的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2)大量失去价值的档案充塞库房,与有价值的珍贵的档案同样进行整理和保管,无疑是浪费人力和物力,相对地延缓有价值的档案的整理速度,妨碍有价值档案保管条件的改善;(3)如发生突然事变,就不易及时抢救出重要的珍贵的档案。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