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7565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考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wuweili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育鹰学校 吴伟莉一、理论基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整个中小学阶段开设研究型课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探究型课程)的设想,并做出如下界定:研究型(探究型)课程是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开放性学习的课程。与之相应的便提出了研(探)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或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达到问

2、题认识的深化或者最终解决。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学生能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固然很好,但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应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更显重要。研究性学习从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一般由学生自己操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必将使课堂教学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急待研

3、究的问题之一是,作为具有全员修习要求的研究型课程在初中阶段应如何实施。有一种观点认为,初中生主要还是打基础,他们是否合适研究性学习?我的观点是:以教材为依托,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选择符合初中生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的课题,恰如其分地加以把握,初中研究性学习不仅完全可行而且会取得不错效果。二、 实践应用我所从事的是初中地理教学。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解或了解某个知识点,而且要通过学习能够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够分析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此外,地理教学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及科学观。同时,地理

4、学科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可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可以说,地理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心智发展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初中阶段学生分成了两个年龄段,即六、七年级学生年龄段和八、九年级学生年龄段,分别作了如下尝试:(一)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利用地理实验、集

5、体活动、制作地理小报、开展小组竞赛等,开展实践探究,树立积极自主进行探究实践的信心,激发创造动机,并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1、 利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地理教学中有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如果能够将书本知识结合实验来教学,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

6、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上海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测时间,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回来后交一篇考察小报告。这样让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感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寓教于游乐中,提高学习兴趣。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学习的能力对于六、七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比如六年级自然地理有关宇

7、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我就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出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二) 对于八、九年级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通过课题或专题研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多动手,多动脑,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并通过讨论、多媒体文稿演示、辩论以及小论文等形式来交流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以有用、兴趣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作为学习取向的。八、

8、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人、物、事都很关注,对于学习的目的性也日趋明朗;同时,他们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分析、思考和表述能力。因此,这一阶段适合开展一些专题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专题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教师确定,但最好是选择一些实践操作性强,资料来源丰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且切入口不宜过大。1、结合社会新闻、时事,选择适宜的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授中国地理的“分区地理”时,我有意将教材的编排作些改动,将全国分为两大部分-东部和西部,结合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大开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6-8人一组,从地理学角度,选择某一方面,以“走

9、进西部”为课题,对西部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他们查阅各种资料,并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分别从自然、经济、人口、文化、交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并就“怎样对西部进行开发”、“开发西部应着重注意的问题”、“西部开发利与弊”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学生还写出了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此课题组曾代表初中参加了“杨浦区研究性学习大型展示”活动,课题研究也已被编入探索研究,从这里起步一书。又如,2001年初,印度发生大地震,教学中我也不失时机将其穿插进去,引导学生确定 “中国多震地带分布及成因”等课题,进行课外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大大扩展了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培养

10、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学习能力。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种知识,选择适宜的辩题,开展辩论赛中国地理教材中,有一些专题的可辩性较强,而八、九年级的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针对这一特点,我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拟定一些辩题,展开辩论赛。由他们自由组合成两队,抽签决定正反方,各选出四个辩手,并分头去确立论点、收集论据、组织辩词等。同时也由学生自行商议,邀请一些老师作评委。例如结合“中国人口分布”教学,拟定“中国人口分布现状利大还是弊大”;结合“中国水资源”教学,拟定“喝纯水是不是好事”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赛前的准备、赛场上的唇枪舌战,学生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思维更加严谨,也锻炼了一些学

11、生的演说能力。3、结合社区环境,配合社会活动,开展实践调查、专题研究 教学的接近性原则告诉我们,学生对本地、近处的事物和现象,无论是自然的、人类生活或生产实际,都比别处的、远方的容易了解。在假期中,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五角场街道进行访问,调查这一地区近几年人口数量变化的状况,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调查报告;又让学生们在市场上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结合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认识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学校曾要求同学们在暑假中收集废电池,我抓住契机,布置假期研究学习任务:通过参观、调查、资料学习等途径研究废弃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同学们通过调查学习,获得了关于废弃电池污染环境的丰富资

12、料,得到了感性认识,又受到深刻教育,激发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义务感。三、 思考认识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的性质、构成以及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已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对它多学习,多思考,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本人通过一些文献学习,逐步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作了点滴尝试,也有些许体会。(一)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 1、获得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在一般课程中将知识传授作为唯一或首选目标,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再现来自教科书的理论知识。研究性学习则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亲历运用知识、

13、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性,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强调实践,注重体验,不仅是克服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从生活现象和思考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思想表达或成果交流。它注重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是创新所必需的基本能力。3、学会合作与分享合作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有利于人际

14、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开展平等的讨论与交流,以合作手段取得集体的成功,各成员的努力结果相互依存,成为整体的重要部分。此外,小组与小组,学生与教师之间也需要积极交往与合作,这无疑对学生学会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养成乐于合作的团体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是十分有利的。(二)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上还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有兴趣、有勇气、充满自信地施展各自的才能。但研究性学

15、习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其他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和拓展。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应适度把握。2、 初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引导到一个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切不可取而代之。同时,由于初中生兴趣不稳定,变化快,往往使他们难以坚持下去,故而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心,鼓励、指导和督促。3、 研究性学习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由学生自由组合,但应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人人都参与,不能排除差生,所以教师应予以适当指导和调配。小组规模一般以5-10人为宜,最好兴趣相近,特长互补。因为趣味相投,便于齐心协力

16、、集思广益;特长互补,便于完成一系列工作。4、 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应给予一定评价。地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我认为不仅要注重探究实践学习的过程,比如学生参与的程度、所起的作用、所表现出的协作能力以及他们感悟到什么、体会了什么、通过自主学习是否获得满足、拥有自信等等,而且也要注重课题或专题的研究结果,即对某一知识点是否能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避免研究过程的失控和研究结果的偏失。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