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86597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2011-复习笔记(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 著)第一章 总论1.1新闻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1.2新闻采访的特点:目的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1.3新闻采访的地位: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

2、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唯物论的反映论;唯心论的先验论。 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1.4新闻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开座谈会: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

3、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

4、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交流;查阅收集

5、资料。从性质上分: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第二章 策划与准备(采访前

6、期)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2.1培养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判断同一

7、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要立足全局看问题;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知识广博助敏感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2.2熟识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因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

8、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2. 3严守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2.4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

9、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报道思想要符合实际。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 (1)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 (2)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

10、”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2.5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通过各种会议、简报;通过记者耳闻目睹;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2.6精心采访准备:平时准备: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

11、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2.7刨析对象心理: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先期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临访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2.8借力网络传播(1)有效

12、强化网上获取新闻线索的意识;(2)积极注入网络元素; 网络语言特点:个性突出,更具有直观性、通俗性等特性。若是运用得当,符合汉语言的表达规范,能使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也常能使新闻标题更加吸引眼球。注意:网络语言的运用应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政策,不仅注重语言的创新,也要注重沟通的顺畅和表达的理性,应适度、适量运用和引用。(3)善于采用网络内容。 方式(两种):将网络内容引用为自己稿件的新闻依据;将网络内容引用为自己稿件的新闻背景。 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则在采访的第二、第三阶段,即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或称作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3.1创造访问条件:创

13、造哪些访问条件: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 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2、 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步骤:1、只需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顿时缓解紧张气氛;2、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一下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了;3、以这一物体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1、 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

14、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具体做法:1、 强调采访意义;2、 约束神情语态;3、 排除外来干扰;4、 变换活动方式。3.2掌握提问技能: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问,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 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侧面问,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

15、循:1、 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2、 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3、 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