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850482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章节(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夏商西周的 政治制度,本课关注,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 点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 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一、王朝更替,1.约BC2070年,禹建夏,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王朝的概念) 2.约BC1600年,桀暴政,汤灭夏,建商朝,都亳(在今河南郑州) 3.约BC1300,盘庚迁殷(在今河南安阳) 4.BC1046,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 5.BC841,厉王暴政,国人暴动 6.BC771,犬戎破镐,西周灭亡 7.BC770,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2、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二、重要制度,1.王位世袭制 权力的继承问题 禅让制: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民主推选、重视才德) (1)建立:启夺位,家天下 (2)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方法:(早期的宗法制度) (3)评价 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在当时是进步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 【王权的神秘色彩:天意、占卜】国家的意识形态 文化 3.夏商行政制度 中央和地方 王权和相权的关系 (1)中央行政: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行政:封侯、伯,臣服商朝、定期纳贡、奉命征伐 (早期的分封制度) 补充(3)内服和外服制度 内服制度:商王管理商朝人本族事务

3、的制度 外服制度:商王管理各诸侯国(方国)事务的制度,夏朝的九州和五服管理制度,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甸服:距离夏都城五百里以内的方国部落是夏都城的主要粮食供应区。 侯服:距离夏都城五百至一千里间的方国部落是夏后氏的氏族诸侯部落的封地 绥服:距离夏都城一千至一千五百里为夏后势力所及的边缘区域。 要服:距离夏都城一千五百至二千里为夏后必须通过结盟交涉的方法而施加影响的区域。 荒服:距离夏都城二千至二千五百里处为异族疆域,与夏后氏只有间接的沟通 蛮荒之地,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总结,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权力的继承问题:方法早期的宗法制度 2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夏商时期

4、实行早期的分封制 3王权和相权的关系。相的权力较大能够制约王权。 4国家意识形态上:神权色彩 占卜,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西周完善的分封制 宗法制度 和礼乐制度,点此播放教学视频,二、重要制度,3.分封制 (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国家政权 (2)内容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降将,古代帝王后代(先代贵族) 权利义务 权利:得到土地和人民;有设置官员(政治)、征派赋役(经济)、建立武装(军事)的独立性 义务:服从王命和朝觐述职(政治)、交纳贡赋(经济)、镇守疆土和随从作战(军事) 举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褒姒一笑 统治阶级内部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 (3)影响 利:巩固统治、 扩

5、大疆域 弊:独立性大,埋下祸根 (4)破坏: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后世分封的观念仍在,但是是虚封(有爵位)不是实封(拥有军队和官吏),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问题:假如你是周王倚重的大臣,你会建议选择谁?依据是什么?,王位之争

6、,二、重要制度,4.宗法制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确定政治等级 直系亲属 旁系 (3)来源: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 (4)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正室妻子所生的儿子。儿以母贵 大宗与小宗(相对) (宗族关系上,是主干与旁支的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5)影响 防止争夺,利于稳定(“国”“家”结合家国一体观念形成) 宗法观念,长期延续(凝聚、冲突)尊祖 敬老,亲情观念,地域观念,团结。凝聚力,家谱,祠堂等。 思考: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

7、制。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里。 5.礼乐制度(教材P.6) 目的、内容(概念)、作用(实质),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制度初建: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初步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但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神权色彩:王权(政权)与神权结合 3.宗族色彩: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部族)色彩。 4.承前启后: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发展性,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拓展深化1: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

8、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验收。,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拓展深化1: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拓展深化2:姓氏来源封地,“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陈姓,就是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

9、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许姓,是周武王封神农氏的后代文叔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 人教版历史必修1 (2009全国文综)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拓展深化3:“封建”之争,“封建”一词出自尚书和左传,中文的本义是“封土建邦”或“封邦建国”。至少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汉语中使用“封建”一词,是与“郡县”相对应的。 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封建”(Feudalism)是欧洲近代用语,和我国的分封制有几分相似。但是深入研究的话,内涵差距很大。 日本学者最早把Feudalism翻译成“封建”一词

10、,把“封建”这个词汇用在中国历史研究上,首推梁启超和严复两人,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改变“封建”一词的本来面目。陈提出的“反封建”和日本国内的“反封建”的内容也不可同日而语。 1930年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把秦至清的两千多年社会称之为“封建社会”,毛泽东则对这一观点的使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6年版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将古代“国体”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阶段。,拓展深化3:“封建”之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把自秦至清的社会称之为“封建社会”这一观点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反思和质疑。到目前史学界还在纷争不已。 反对:冯天瑜“封建”考论:氏族社会宗法封建社会宗法地主专制

11、社会 坚持:吴承民:具有中国特色的封建社会 某些学者:名词、概念古今含义的变化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一一正名,不但不胜其烦,反而徒增其乱。(“民主”、“共和”) 参见曹凯:“封建”争论何时休,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华书局,2009年版。,禹建夏,材料一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ch mi wng ling莫能逢之。” 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左传宣公三年 解读:鼎本为烹饪器,但很早就被视为王权象征。禹铸九鼎作为传国重器,后以定鼎作为建立王朝的标志。 材料二 “戴冠冕的夏禹”(教材第4页)

12、 解读: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这说明夏禹已经是帝王身份。,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诗商颂殷武: “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点此播放教学视频,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评价王位世袭制,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生产力的进步,私有制的发展。 标准: 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观点: 历史的进步。,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西周分封,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

13、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三 (周公)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战国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材料四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影响。,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西周分封,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王室贵族:,先代贵族:,对象,功 臣:,燕、鲁、卫、晋、吴,杞、宋、许、陈、楚,齐,西周宗法制,材料一 立嫡以

14、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材料二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家国一体。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左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 “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 礼记大传 注释:刑,成。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点此播放教学视频,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后世也有分封制,但是是虚封不是实封,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制礼作乐”礼乐制度,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礼记乐记,点此播放教学视频,制度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论语为政,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