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90844971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整理“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4篇合集 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国学与中国梦的实现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得益于文化传统的薪火相传,文化传 统是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基础,而丧失文化,等于丧失中华民族 之根。当前,中国面临着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 题是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素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 的中平民族,目前却面临着起码的诚信危机,丧失道德理想后的人格 成了培育贪腐的温床,人们苦遍为道德信仰的沦丧而苦恼。而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道家倡导“天人合一”,

2、 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作用。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 开放精神,会通中西的包容精神,可以为中平文明融入世界,互相交 流,提供成功的典范。现在,对于传统文化需要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宣传,最大限度地利 用传统文化为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国学的基本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的基本人生价值观念与思想方法,是一种人文 精神,它的特点是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以及道家 的逍遥独立、禅宗的心灵自由、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它是一 种多元与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它的精神价值与思想方法是高度一致 的,即讲究,对立统一,开放包容,这决定了她能够吸收外 来文化,新陈代谢,生生不息。传统文

3、化在当前的宣传与普及,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经典文化是 国学的主流形态。经典也是历史地变迁着的,过去只有四书五经能称 作经典,诸子学说不能称作经,现在则不然。因为国学是一种新的视 野与角度。当然,国学的教育除了读经之外,还可以采用展示的方法进行, 向青少年展示中国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学生进 行传统文化教育,陶冶其性情,提升其道德素养。“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是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 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和思想力量,是我国当前乃

4、至今后相当一 段历史时期在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我们要致力于中 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构,以便更好地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更好地诠释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唯有这样,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走进当代中国社会,与现代文明建立起深度对话的关系,在传承的 过程中得到创新性的发展。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的融合。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的一个梦牵神绕的期盼。 何谓复兴?唯有自身文明曾经繁荣昌盛过的民族,才有资格提出复兴 的目标;唯有承受过艰难困苦而始终不曾放弃梦想的民族,才有力量 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真正伟大的民族,才不会在苦难中沉沦,反而 会从苦

5、难中奋起。长达数千年的中平文明,是中肀民族复兴的深厚文 化底蕴和实现伟大复兴需要着力汲取和挖掘的重要思想资源宝库。实现中国梦,须历史地、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主张全 盘复原传统文化的文化保守主义还是倡导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文化 虚无主义,问题皆在于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全面科学的研究 和理性分析。事实证明,如果不能摆脱那种一切皆好或一切皆坏的二 元对立思维模式,不能及时调整对待传统文化的心态,就不能建立起 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与机制。今天,我们一边要致力于研究、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保护好优秀传统文化,一边要诠释好和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 能不仅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

6、目标在人民大众心中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也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 明相协调、与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相符合、与全人类优秀文化相汇通。“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深厚软实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孕育发展出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存在于民族的、历史的、 社会的文明成果中,存在于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中,存在于民众的价 值观念、行为准则中。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民族品格,滋养了中国精 神,陶冶/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

7、一梦想,上承中肀民族在五千多年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优秀 传统文化激励出的不甘屈辱、不甘沉沦、不甘落后的发愤图强梦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于中国梦的全过程,构成了中国梦的文化根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复兴梦。能够把两岸同胞、海内外 平人连接在一起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民族文 化渗入血脉、薪火相传,文化认同支撑起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无论 历史怎样变迁,中华儿女的民族文化熏陶积淀为不能割舍的爱国情 感。炎黄子孙无论身居何地,或大陆或海外,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 心”。中国梦是一个伟大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情怀,反映了

8、优秀传统 文化的思想内核,中华儿女“位卑未敢忘忧国”,渴望国家的强大统 一,坚决反抗外国侵略,坚决反对国家分裂。中国梦是56个民族共同的复兴梦。把56个民族凝聚在一起的文 化纽带,是千万年来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思想、精神的一个富矿,在实现“两个一百 年”的奋斗进程中有着重要价值,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中华历史上儒、 道、墨、法等学派,有许多精辟思想仍然在传播,为大众所诵读熟记, 发挥着教化作用,是民族的精神营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营养。“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发言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国家硬实力与国家软实 力协调发展、中

9、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一体推进的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 中平文明传统的问题,成为当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八 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科学解决这个问 题提供了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生命力和活力源泉,在于既始终不渝地坚持和 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又不断地推动基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的 理论创新,使马克忍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人众化。长期历史实践证 明,推动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既来源于人民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传 统文化。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理论创新和实 践创新的统一与良性互动中构建21世纪中

10、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决不能轻视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中国近代和当代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部努 力,汇聚到一点,就是在改革开放伟人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理论、制度。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的民族自信,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诱惑和侵蚀,就必须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上一层亮M而坚固的底色。这个底色, 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如今,要确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须唤起全 民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 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 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 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 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