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834458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可行性研究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选择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模式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内容摘要】:环顾神州,改革开放的下一个重点落在何方?今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回答了这个问题,新疆将获得中央财政金融税收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括设立经济开发特区、企业所得税减免、资源税试点、信贷优惠以及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和范围的提高与拓展等。毋庸置疑,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最成功模式,像当年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那样,在新疆霍尔果斯设立特殊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济特区),寄希望能在新疆跨越式发展中探索新的路径,迅速带动全疆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强劲发展,有力推动中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目标。深圳等特区

2、经验证明,发展模式的选择,对人、财、物的积聚,生产力的快速形成,投入产出效益有巨大影响;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经济工具,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科学、运用得当,将有力促进特区经济建设,反之,将阻碍特区健康发展。关键词:霍尔果斯 发展模式 税收优惠 思考2010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新疆霍尔果斯设立经济特区,给予比深圳等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来自中央及发达省份人、财、物支持,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又有中亚400万km2近6000万人口的广大市场,如何尽快将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化为霍尔果斯口岸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拉动伊犁、带动周边、促进新疆、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

3、长极,选择构成模式和税收优惠政策,是关键因素之一,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在中国、中亚的重要性和优势(一)地理位置霍尔果斯口岸是贯通中国东西、全长4825km的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公路的最西端,是即将联通的全长9600km中国连云港至荷兰阿姆斯特丹铁路的中断,是唐代以来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路,曾今是元帝国察合台汗国王城所在地的门户,是中国与中亚、欧洲各国两千年来经济、文化交流的承担者、见证者,历史悠久。如果将新疆比做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则霍尔果斯口岸是天山北麓通道的枢纽和节点,联通河流两岸中国与西亚、欧洲的桥梁。站在地图前面,洛阳是中国的中心点,霍尔果斯是中国、中

4、亚、东欧的中心点。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境内,向东依托“连霍”(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等级公路连接相距670km的乌鲁木齐市,并辐射全国,向南依托218、216国道连接相距400-600km的喀什、巴州、阿克苏地区,沟通整个南疆和青海、西藏;依托精-伊-霍线铁路向东连通全国各地,向西连通中亚、欧洲各国,计划修建的伊宁县至巴轮台线会成为连接天山南北的最短线路;距首府伊宁市90km,已建成可以直飞世界各地的中型机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具有国际联运地位,是新疆综合运量最大、自然环境最好、功能设施最完备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国际上首个跨境经济贸易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已完工。目前的霍尔果斯已具

5、备承载经济大发展的条件。霍尔果斯口岸处于新疆与中亚近3200km边境线的中部,辐射半径较大,西距中亚各国大中城市的距离在400-2000km左右,这些国家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经济的互补性较强。中亚五国总面积近400万km2,总人口约6000万,资源丰富,地大物博,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但各产业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发展缓慢,农业种植相对落后,人力成本又较高,为中国的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欧洲各国的距离在2500-4500km左右,欧洲各国技术力量雄厚,人力资源成本较高,高科技发展较快,但中低端产品成本比较优势较低,有着巨大的市场购买力和先进技术。中亚、欧洲的经济基础为霍尔

6、果斯口岸开展对外贸易提供了广阔、巨大的市场。(二)环境资源霍尔果斯口岸东南是地势平坦的伊犁河谷,海拔不高,面积5.6万km2,占新疆的1/30,人口260万,占新疆的1/8,但水土光热充足,无霜期长于全疆平均水平20%,水资源占新疆的1/5,人均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倍,可开垦灌溉土地约1800万亩,是国务院确定的西部少有的土地可优化开发区域,是新疆传统的农、畜牧业生产基地,是海南省以外农业育种的最佳基地,人口和工业用水承载能力较大;旅游资源独特,是秦岭以北,西北五省集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沙漠等自然风光和2000多年人文积淀的地方,“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矿

7、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种9类86种,28种具有工业储量,其中铍、白云母、钾长石储量居全国之首,铜、金等23种矿产储量居新疆之首,煤炭储量3009亿吨,占全国的7%,国家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伊犁列为全国七大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具备建成我国西北重要矿产基地的条件。因此霍尔果斯口岸是依托快速发展的中国内陆,向西开放综合条件最为优越的口岸。中亚五国人均GDP高于中国,水资源丰富,矿产品种类齐全,储量可观,油气储量占世界的20%左右,是世界资源、能源的富集地,其中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铜、锌、钼居中亚第一位,钨居世界第一,铬和磷居世界第二,世界10大产煤国之一,享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誉;吉尔吉

8、斯斯坦有“中亚煤斗”之美誉,贡、锑产量居独联体第一位,锡、汞产量占独联体第二位。塔吉克斯坦铀储量居独联体首位,铅、锌矿占第一位。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巨大,分别为53亿吨、5万多亿立方米、20亿吨,其中天然气被列为世界十大开采国之一。土库曼斯坦石油储量占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居中亚第一,占的56%、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均可与沙特阿拉伯相比。(三)历史人文中亚五国均以其主体民族的族别名称命名,大部分与新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部分版图曾经是中国元朝、清朝的辖区,官方语言在80年代以俄罗斯语为主,目前以主体民族语言为主,三分之二左右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很多居民与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

9、孜、锡伯等民族语言不经翻译,可以直接交流,宗教信仰相同,文化同源,对于经济、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基础。中央提出“充分利用欧亚大陆桥交通枢纽的独特区位优势,在喀什、霍尔果斯各设立一个经济开发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窗口和新疆经济增长点”的意见,指出了设立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重要意义。一是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二是创新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开放的体制机制;三是深化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四是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投资、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五是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保障边疆安全。(四)设立经济特区的紧迫性深圳经济特区三十余年的建设,让深圳人不再

10、羡慕香港社会,拉动了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跃升为中国综合竞争力国内城市第一,2009年GDP8600亿元,是新疆的近两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四位,人均GDP超过70000元,是新疆的3.6倍,闯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2009年新疆GDP4270亿元,人均19500元,全国排名第二十位;伊犁州GDP340亿元,人均12360元,只有新疆平均水平的60%。如何在2020年实现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中央、新疆和伊犁面临的紧迫性难题。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建设,无疑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杠杆。二、霍尔果斯经济特区的模式和作用(一)“一区多

11、园”模式综合霍尔果斯周围已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功能定位、发展规模,是否能迅速形成发展能力,未来土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经济效益,快速拉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巨大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应包含霍尔果斯、霍城(含清水河)、察布查尔(含伊南)、伊宁县(含伊东)、伊宁市五个园区,近期规划面积50km2,远期规划面积150km2(均包含农四师园区)。(二)“一区多园”模式的必要性1.“一区多园”的人口、经济机构、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流,发展经济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口致富。2009年伊犁河谷八县一市人口251万,其中园区45万,占其57.8%

12、,城镇非农业人口70万,其中园区47.8万,占其68.2%,农村人口经济收入相对较高,生活相对富裕,如果采用“一区多园”模式,可以在现有人口规模的基础上迅速积聚人流,实现吸引农村人口转移和其他县市人口的作用,在经济特区形成生产、消费人口,经济特区的发展也会惠及园区人口。霍尔果斯口岸近期规划面积30km2,包括原建成区、中哈合作中心、加工配套区20km2和农用土地10km2,可满足50万人口的居住,霍尔果斯河常年供水可满足30万人口需要。因此,立足于口岸园区发展,将受到土地、水资源的限制,触发城镇与农村争地的矛盾,征地成本将大幅度上升,在西北土地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减少耕地,增加开发成本实属下

13、策。“一区多园”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园区荒地等非耕地,最大限度减少现有耕地使用,这样有利于解决人口规模、市场、土地、水资源等诸多难题,也有利于利用已经建成的水、电、路、供水、排水、电信、燃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降低发展成本,更可以将国家赋予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延伸到伊犁河谷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实现政策利用最大化。2.统一规划,功能互补,重点建设,发挥综合经济优势。在现有公路的基础上,仿照青岛烟台沿海公路模式,建设连接霍尔果斯口岸、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县的无收费园区公路,几个园区的建设沿公路一侧500-1000m的范围内,在尽可能少占耕地的情况下建设工业和服务业企业。耕地以

14、建设特色农业园区为主,纳入经济开发区,成为旅游、服务、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为一体的城市风景带。铁路依托现有路基,在保证国际列车通行的前提下,发展短途客货运,每小时对开一次。将几个园区连为一体,形成沿霍尔果斯-清水河-伊宁合作区外向型经济走廊,把伊犁建成我国开拓中亚、欧洲市场的前沿阵地、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商品物流集散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安全大通道。3.突出优势,科学定位。在各园区定位上,霍尔果斯口岸为面向中亚、西亚、东欧的区域性商贸、会展、旅游、货物集散中心、进口资源加工基地,出口轻工、机电、机械、建材加工基地,立即批为地级市;清水河依托周边丰富的农产品和经济作物作为面向中亚和内地的农副产品

15、加工基地;伊宁市为高新技术、生物制药、大型制造的综合性产业聚集区域,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伊宁县、察县为煤化工、矿产品加工工业园区。4.特殊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应发挥的调控作用。优惠政策只能适用于“一区多园”控制区范围,体现园区内外、园区与其他城镇、农村的政策差别,形成产业发展的低成本、高利润区,才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企业、个人前来投资。那么我们是不是对园区以外的县乡经济发展不予关心呢?恰恰相反,我们要站在中国、西部、新疆、伊犁州的角度统筹考虑,通过口岸扩大沿边对外开放,解决沿海、沿边开放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吸引内地企业进入园区,提升西部竞争力;通过园区的快速发展,为新疆创造更多的就

16、业机会;通过功能定位和产业工人收入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的现实,优化伊犁州产业结构,吸引园区外的劳动力进入园区工作、生活、定居,完成伊犁州小城镇和农村人口向经济开发区的转移,扩大城市规模,完成园区连成一体的目标,减少小城镇和农村人口,迅速提升城镇化水平,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通过农村减人不减地,增加人均耕地,调整种植结构,农产品成片播种,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农业的模式,保护耕地,缩小工人、农民收入差距,从而有步骤地提高城乡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建立园区促进伊犁、新疆经济发展的目标。三、深圳等特区税收优惠政策回顾在我国现有经济特区内,对国内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了诸多优惠条件,而特区内各阶段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特区发展的历程中对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新特区建设研究借鉴。(一)深圳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