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79732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斌育: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经济普查是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基本单位等项内容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普查项目,普查数据质量直接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决策以及国际间的对比交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数据质量,是中国政府统计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数据质量的涵义 统计数据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从狭义上讲,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同义词,是指客观反映现实情况的程度,统计误差越小越准确,数据质量越高。从广义上讲,准确性仅是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还包括相关性、及时性、时间和空间上的一致性、不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可获得性等。本课题着重对狭

2、义数据质量的控制进行研究。 二、经济普查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数据质量的控制就是对统计误差的控制,误差越大,数据质量越差,误差越小,数据质量越高。统计误差可以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非系统性误差。系统性误差表现为有明显倾向性、一贯性,使数量偏向于某一方,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非系统性误差是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统计误差,个别数据可能被夸大,也可能被缩小。系统性误差对数据质量的影响明显大于非系统性误差。在普查工作中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系统性误差和非系统性误差(如图1所示),对二者都应加以控制,其中对系统性误差的控制应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普查准备阶段产生统计误差的主要表现 1、普查的组织模式不科学。第一次

3、全国经济普查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信息传递环节多,加大了组织协调的难度,造成了方案理解、标准掌握、工作进度的不一致,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普查任务过重,超出了普查力量承受的范围。3、调查方法不统一。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把数量多、分布广、流动性强的个体经济纳入了普查范围,而在调查方法的选择全国没有统一调查方案。由于每一种调查方法都有其使用的条件和优缺点,全国个体抽样方法的不统一,各地随意性较大,造成个体经济抽样的代表性存在差异,抽查精度不一致,直接影响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4、部门间统计标准不统一。普查数据与职能部门数据存在较大差异,直接影响了普查数据与部门数据的相互核对和

4、相互验证。 (二)调查阶段(数据采集)统计误差的主要表现一是源头数据基础不牢。由于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统计、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原始记录和台帐,部分财务数据估算成分较大。二是普查经费与普查任务不相适应。由于普查经费的不足,普查的必要工作条件得不到保证;普查员补贴兑现困难,直接影响了普查员的工作质量;数据处理环境和宣传工作等不到位。三是普查人员素质与普查任务不相适应。四是私营、个体单位瞒报漏报现象较为普遍。部分普查对象尤其是私营、个体单位配合程度低,在申报经营情况时,普遍存在着“怕收费、怕罚款、怕露富”思想,乱报、瞒报现象较为突出,所申报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不能客观反映实际。五是一些地

5、方和部门普查数据被虚报、浮夸。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为“制造政绩”,在普查数据上做手脚、掺水分,授意普查机构虚报、篡改普查数据,这是当前统计数据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 (三)数据处理和评估阶段统计误差的主要表现1、数据处理工作质量有待提高。主要是:程序设计缺乏统筹考虑,数据审核功能不强;程序的稳定性不够,程序在使用过程中修改频繁,直接加大了基层的工作量;不能按照规定进行复录,复录率低;三是查证核实不到位。 2、数据质量抽查的作用未得到发挥。 3、数据质量机制不完善。目前,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评估基本局限在普查机构内部,缺乏社会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并且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工作缺乏统一规则,评估监督机制

6、不健全。有的地方在数据质量评估时,主要依据主观意志进行“评估”;有的地方对普查数据“听之认之”,照抄照转,不进行认真评估;有的地方借质量评估篡改普查数据等等。 三、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目标是,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全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提高普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一是普查数据要符合经济整体发展趋势。二是普查数据要与历史数据相衔接。三是普查数据符合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四是普查数据要得到社会的认同。 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一是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则。二是全过程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原则。三是规范化操作

7、与责任目标相结合原则。罩严格制度与督促检查相结合原则。 四、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对策及建议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是一项涉及普查全局的工作,关联性强,需要多管齐下,综合管理。基本思路是: (一)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经济普查工作总体上划分为准备阶段、数据采集(调查阶段)数据处理与数据评估以及资料开发应用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大量具体的工作,每一项工作的成效都直接影响着普查数据的质量。因此,要建立全过程、全员的、全方位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普查准备阶段。普查准备阶段是普查工作的开始,主要工作有组建机构、宣传动员、制定方案、普查试点、业务培训、单位清查等,这是确保普查数据质量的基础

8、和前提,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1、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合理确定普查内容。一是普查方案设计要做到统筹规划。首先,普查方案要与常规统计制度结合起来,尤其在调查范围、调查方法、核算原则、统计标准等方面做到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其次,普查方案的设计要与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处理方案一并进行,使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始终。二是认真研究认证,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普查内容,尽量减轻基层负担。三是突出重点。经济普查的重点应放在服务业、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批零贸易业、不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个体经营户等常规统计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2、合理确定普查组织模式。根据经济普查工作

9、特点,应建立集中统一、协调一致、灵敏高效的普查工作模式。 3、完善普查方式方法,实现普查手段现代化。一是对一些难以取得的数据,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二是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最大限度实现普查资料与部门资料的衔接。 4、加强普查员的选调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普查登记队伍。 5、搞好宣传工作,鼓励引导普查对象如实申报。 6、强化普查对象的基础资料整顿。在普查登记前,要强化普查对象尤其是中小企业单位的基础资料整顿。普查机构要按照经济普查表的填报要求,认真细致做好企业单位基础资料的整顿。 7、认真搞好单位清查。在清查阶段,要组织普查员,按照清查工作流程和规定,逐街道、逐门逐户进行登记。登记工作结束后,

10、与历史数据、有关职能部门数据等进行核对,认真评估。同时,搞好复查工作,确保单位不重不漏、定性准确,形成单位清查数据库,为正式普查登记和抽样调查提供可靠的字典库和抽样框。8、健全经济普查责任制度。在经济普查中合理界定职责,明确任务,建立合理的责任追究制度至关重要,必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普查机构的责任,做到权责清晰,监督有据,保证有力。 数据采集阶段(调查阶段)。数据采集阶段是普查工作的关键阶段,主要工作有基础资料整顿、数据采集、普查表的收集与审核、质量抽查等,任何工作的疏漏和不足都直接影响数据采集的质量,强化工作指导,加强普查表的审核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要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1、科学

11、组织普查登记。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直接分发放普查表,由单位的普查人员按照统计台账等资料填写,普查机构要派专人指导,并明确联系人负责普查表的接收、内部协调和报送;对个体经营户由区域普查员对样本户入户调查,现场填写普查表。入户登记要按照工作流程、工作程序、调查方法、访问技巧等规定和要求认真进行。同时,普查指导员要及时掌握普查登记进度,对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统一标准和要求。 2、加强数据采集的工作和业务指导。普查数据采集期间,上级普查机构要在建立信息上报和反馈制度、构筑信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强化对普查数据采集工作的指导(主要包括整体指导、重点指导和一般指导),在认真做好整体指导的同时,突出重点。

12、 3、加强工作督查与执法检查。一是建立效能检查制度。上级普查机构要对下级普查机构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每一次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二是督促检查的方式要灵活,要把重点检查、推磨式检查、暗访、设立举报箱、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和大规模检查结合起来。三是上级普查机构要抽派业务骨干参与基层的普查工作,及时解决和处理普查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对不配合或填报虚假数据者要严肃查处。 4、强化普查表的审核。要按照审核流程和审核要求,建立普查表审核制度,层层把关。企业单位要按照普查表的填表规定和要求,逐表逐项检查,并注重表与表之间、企业有关职能科室之间、普查数据与历史数据之间以及属性指标与单

13、位有关证照的核对。乡(镇)级普查表审核的重点是,普查表的收齐率以及普查表填写的完整性,可采取自查、互查和复查的办法进行。县级普查表审核的重点是,普查表的上报数与点名册核对、普查指标的逻辑及相关关系审核。数据处理及质量评估阶段。数据处理阶段既是普查数据的产出阶段,也是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最后阶段,主要工作有制定数据处理方案、审核普查表、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查证核实、质量抽查、数据评估、数据上报等。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1、加强数据处理基础工作。一是完善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环境。国家对经济普查数据处理环境应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二是提高软件开发水平,为普查工作提供性能稳定,功能

14、全面、易学易用的应用软件。 2、严把数据质量审核关。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普查表的人工审核、数据录入及查询核实、普查数据的汇总审核等,要在精心组织、确保数据处理设备到位的基础上,坚持数据录入前的人工审核制度,未经审核的普查表不得直接录入,录入完毕,要进行录入质量抽查和复录。3、认真做好数据质量抽查。事后数据质量抽查是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一定要精心组织,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一是制定数据质量抽查方案。二是突出抽查重点。三是抽查的方法和程序要严谨科学。 4、建立经济普查数据评价体系。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构和评估制度。国家成立由国内外统计专家组成的国家普查评估机构,县以上各级普查机构建立质

15、量评估组织,对普查工作和普查数据进行评估。同时要研究评估的重点和内容。经济普查数据评估要以国民经济核算为中心,突出经济普查主要指标,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关注的指标,如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行业总量、行业结构及人均指标等。对每项评估内容的评估方法、评估程序、评估依据等方面进行规范,形成科学、统一的评价方法体系。 (二)建立扎实有效的经济普查数据质量长效控制机制 1、深化改革,建立权责统一的统计管理新体制。要提高普查数据抗干扰能力,提升普查数据的采集能力和统计服务水平,必须建立集中统一、权责明确、协调一致、精干高效的普查工作新机制。一是改革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国家应成立中央统计调查委员会,由国务院直接领导,委员会下设国家统计局(行使现有统计局调查职能)、国家调查局(行使现有调查队职能)、普查局(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各项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三大局均实行政府行政管理职权。二是建立与经济普查任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行使普查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在编制、经费上统一管理,切实保证普查机构独立行使调查权、监督权和报告权。 2、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一要按照国际一般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查法。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普查机构的责任和义务、经费的保证、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权利和义务、普查的数据评估以及奖惩办法等规定下来,使普查的各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