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704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9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7分)30年前,_700余年的宋代古船抛却历史的尘沙与世人见面。见证了“泉州港”兴盛的古船,从此掀起史学届海外研究的高潮。如今,这艘古船的陈列处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大门紧闭。由于时间久远,专家正对古船老朽的部位进行检查,并进行杀菌和防腐处理。再过几个月,古船便会再次与公众见面,_地向世人讲述泉州古港的辉煌。(1)下列“陈列处”、“处理”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chch Bchch Cchch(2)找出并改正画线句中的错别字。(1

2、分) _改为_注画线句:从此掀起史学届海外研究的高潮。(3)文段中两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2分)A沉静 一脉相承B沉陷 继往开来C沉寂 一如既往(4)文段结尾处的句号可以改为_(标点符号),原因是_(2分)2古诗文默写。(12分)(1)愿驰千里足,_。(木兰诗)(2)_,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3)_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4)夕阳西下,_。(天净沙秋思)(5)越明年,_,_。(岳阳楼记)(6)半卷红旗临易水,_。(雁门太守行)(7)锦帽貂裘,_。(江城子密州出猎)(8)_,心远地自偏。(饮酒)(9)醉翁之意不在酒,_。_ ,_。(醉翁亭记)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可酒店掌柜却不这么看,他因_,一直惦记着孔乙己。范进中举发疯,众人请胡屠夫打范进“一个嘴巴”,胡屠夫勉强打完后,因_,觉得“那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连忙问郎中讨膏药贴着。4综合性学习:民俗旅游。(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材料一 “文都”端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节日习俗独具特色。安溪县湖头镇端午有“献江”习俗:端午午时(12时),先在蓝溪边的关帝庙祭请关帝爷,祭祀结束,祭江队伍高唱屈原招魂歌。随后,岸上和桥上的人们纷纷抛出粽子,砸向龙舟。舟上的人回掷,形成一场粽子大战,至粽子抛完为止。【材料二 “虚拟”端午】网络科技为年轻人提供

4、了一种过节的新选择,他们可以宅在家里,在网络上快节奏地体验别样的“节味儿”:和网友聚在虚拟社区里参加各种节日活动,既能“吃”到节日特色食品,也可“赛龙舟、扔粽子、编彩带”;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1)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2分)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宅家中聚网友_(2)泉州旅游部门想动员更多网民赴湖头镇参加端午活动,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2分)_【材料三 “采风”端午】北京某旅行团慕名前往安溪县湖头镇参观端午民俗活动,经网络查询,整理出三条线路:线路1:北京起乘飞机(约2小时 票价约1300元/人) 晋

5、江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30元/人) 安溪湖头线路2:北京起乘火车(约30小时 票价约450元/人) 厦门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30元/人) 安溪湖头线路3:北京起乘动车(约10小时 票价约750元/人) 福州转乘动车(约1小时 票价约60元/人) 泉州转乘汽车(约2小时 票价约40元/人) 安溪湖头(3)相比“线路2”与“线路3”,“线路1”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2分)优点: 缺点:(4)湖头特产丰富,旅行团购买了大量特产,经费紧张,你会建议旅行团返程时选择哪条线路,理由是什么?(2分)线路 理由:二、阅读(61分)(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6、,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7、,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 肉食者谋之 C惟长堤一痕 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尊君在不 不: 元方入门不顾 顾: 客此 客: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2分)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当下最流行的一句话,又被称“马年第一问”。乍一问,很多人

8、都会语塞:“哎妈呀,我也不知道呀!”时间去哪儿了,也是科学家永远追崇的课题,很多科研团队发现了时间的奥秘。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心理学家用实验告诉大家:支配所有人的时间,从未有人触碰过的时间,就在那儿。“您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加来道雄做过一个实验。他请街上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们,随机做了一个测试:用自己的方式,预测1分钟时间,再跟实验人员的码表核对。结果是年轻人算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1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1分钟后,才觉得这是1分钟的容量。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感受:上了年纪之后,不知道时间

9、去哪儿了。科学家证明,人体内有一只计时器,即便你脱离时钟,仍然能感觉到时间在走。心理学家大卫伊格尔曼博士,进行了一项冒险实验。一个叫杰西的成为实验志愿者。科学家们制作了一个感知计时器,电子屏幕上,数字在有规律地、非常快地“闪”,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没法确定这上面的数字。杰西站在平地上的时候看,“它快得无法辨认”。然后,杰西从33米高处自由落体,他的胸前绑着大卫的计时器,屏幕上的数字一直在跳动。杰西坠落到弹力网上后,告诉大卫,他看到了计时器上的数字,是56,事实上数字是50,已经非常接近正确答案。大卫的推测是:只有杰西的时间变慢了,杰西才能准确辨别出计时器上快速闪动的数字。为了证实杰西的时间真

10、的变慢了,大卫建议杰西再来一跳。这一次读到的是96,事实上计时器上的数字是98,这说明,杰西的时间,已经慢到可以几乎正确地看到数字。大卫的这个实验,首次证实了有些人的大脑能够加速,并且在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时,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就能比较慢速地看这个世界。也就是说,对这些人而言,他们的时间的确会“慢”下来。(选自科海故事博览2014年第4期,有删改)9“时间都去哪儿了?”文章首先作了怎样的回答,接着又用两个实验分别作了怎样补充?(6分)10根据提示,填写大卫伊格尔曼博士的实验过程。(3分)_提出推测_11本文首段写法巧妙,请作具体分析。(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217题。

11、(25分)忘季羡林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

12、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主席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

13、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

14、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选自怀旧集,有删改)12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4分)13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14品析语言。(5分)(1)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3分)(2)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