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7703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教师招考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教师招考心理学大纲整理一、认知发展与教育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识记】【应用】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运用感知规律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四个环节:感知、理解、巩固、应用。为了提高学生感知教材的效果,就需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主要有:3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 3、言语直观:(二)遵循感知觉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结果。(感知觉规律的应用) 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

2、惯 4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一)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二)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三)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四)引导学生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2)记忆的分类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瞬时

3、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外显记忆、内隐记忆。4、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 3记忆的准确性,2记忆的持久性, 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影响识记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 5.识记的方法 3.活动任务的性质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遗忘曲线”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防止遗忘

4、的方法:1.及时复习 4.复习方法多样化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7 掌握复习的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 2 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的发展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想象及想象力的培养定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

5、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材,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4)思维及其品质、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 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 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灵感现象) 根据思维过程是以日常经验还是理论为指导:

6、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根据发展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 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品质:1.广阔性和深刻性、2.独立性和批判性、3.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思维过程 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创造性思维 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流畅性 2.灵活性 3.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环境

7、2 智力 3 个性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5)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是关键阶段(算法式、启发式)、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直接检验、间接检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 4、个体的情绪与动机。2、定势与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3、已有的知识经验。 6、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

8、特点。(6)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应用】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注意的特征(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

9、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2至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至12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2至14.15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2、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1)情绪,情感的发展及其功能;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识记】情绪: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情感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

10、能、感染功能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 1情绪的调控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特点:1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2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3对异性的情感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2)意志及其品质,学生意志的发展与培养【识记】意志的概念:人在有意识的活动中,同克服内在的和外在的困难相联系,而坚持实现行动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特征:1. 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2意志

11、对活动有调节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标去改造师姐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4意志行动是随意动作的基础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3意志的自制性2意志的果断性 4意志的坚韧性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1意志自觉性的发展 2意志果断性的发展 3意志自制性的发展 4意志坚韧性的发展 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3、个性发展与教育(1)需要及其种类,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学生的需要与教育;兴趣及其种类,学生的兴趣与教育【识记】

12、需要:是有机体内部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需要的种类: 1根据需要的起源:先天生理需要和后天社会需要 2需要的对象: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归属与爱的需要-交往的动力尊重需要 -学习的重要动力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学习的动机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发挥自己的潜能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动力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 外在条件是诱因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

13、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兴趣的种类: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如突然对游泳有兴趣)兴趣的品质:1兴趣的广度 2兴趣的中心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力的类型、能力的差异、能力的测量、能力的培养【识记】能力 是作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能力的分类:1. 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大小: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2. 根据从事活动是创造性程度的高低: 模仿能力、创造能力3.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 认知能

14、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一般能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能力的差异:指个体和群体在各类能力方面的差异。能力类型差异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况。智力的类型差异,是指智力组成因素的质的差异。人们在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个别类型差异。 特殊能力类型差异 特殊能力是由若干种不同能力构成的。研究表明,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组合来保证。总之,构成特殊能力的各种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某种能力的薄弱,可以由其他的能力或能力组合的发展来补偿或代替。能力的测量:能力测验分为两类:成就测验、性向测验能力测验具备四條件:1.标准化与常模2.信度3.效度4.实施程序与积分方法能力的培养: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3)气质及其类型、气质与教育【理解】气质的概念:气质是变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的类型: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