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童谣中的艺术契机 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赵美华 “研本土音乐素材 促师幼共同成长”是我园近两年来正在探讨和深入的课题研究活动。大班年段的子课题活动“唱乡音 舞乡情”因取材源自本土,构思来自生活,颇受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欢迎。我们的课题活动也成为园课题研究活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万事开头难,我们虽然面临搜集本土音乐素材难的尴尬,但仍努力排解了困扰我们的疑难问题。因此,教师在搜集、研讨教学内容中获得质的突破;幼儿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家长在沟通交流中获得新的感悟。这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们总能使出浑身解术,从面临的困境中自我解脱。近阶段,我们年段选取了来自本土特色的闽南语童谣列入教学进程,而
2、如何开启童谣中的艺术契机也成为扣准课题宗旨的首要任务: 一、理解童谣中的艺术教育价值。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因搜集到一篇有教育价值的童谣而露出孩儿般的笑脸,从而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案例,如:快板教学活动二宜楼民谣二宜楼传奇等。我们较好地挖掘、把握童谣中的节奏,利用快板教学突出童谣中蕴含的节奏和韵律,找准了童谣中的艺术教育价值。我们应当这样理解:童谣的取材来自生活,源于民间。它在语言组织上及方言表达上已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多数童谣句式整齐、韵律明显,我们在设计活动计划时也应注重其蕴含的艺术契机,不但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上给予丰富,更应突出节奏、韵律、旋律的相辅相成,做到语言与艺术相结合,艺术教育契机的提炼
3、恰到好处。 二、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对于无师自通的我们来说,每一次教学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如何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也是提升我们自身素质的关键,也就是说:正确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是教师智慧的体现。参考奥尔夫教学法,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的结论:运用节奏练习、韵律配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教育手段可以让童谣更突显其艺术特征。它能让声音听得见、让动作敢于做、让情感会表达,达到活动更生动、目标更明确的效果。如:童谣扔石子,活动中幼儿不但学习了用闽南语表词达意,而且能主动发现和创编童谣中的节奏,进而学习“扔石子”的游戏。我们不难发现正确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是推进我们课题研究的催化剂。 三、推崇童
4、谣中的艺术教育意义。大班年段唱乡音 舞乡情这个课题十分贴近生活,它让大家近距离了解和接触了本土文化。许多家长在反馈中反映:本土文化应该尽早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不应该因欠缺推崇而失传,因此,弘扬本土文化也成为当务之急。童谣中的许多内容均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其表达方式诙谐幽默、生动活泼。如:童谣“不识字文字真是惨,亲像青瞑欠人牵,有人写批来给咱,央人看批人嫌没闲”,不但有其独特的韵律美,还蕴含着生活情景、做人道理、简单哲理等。我们在教学中让幼儿领悟童谣的作品风格和艺术特征的同时,感受了闽南语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传承和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化。初探闽南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华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林淑芬 在这阶段的
5、课题活动唱乡音,舞乡情中,我们把侧重点放在教孩子学习闽南语童谣,实行一阶段后,我感受颇深觉得我们挖掘闽南语童谣作为我们的课题活动内容中的一部分,真是太有意义了。 童谣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它是群众自创,质朴天然,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的欢迎,我们的闽南语童谣也不例外。研读了闽南语童谣集后,觉得这些闽南语童谣和幼儿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在表现儿童情趣上也非常突出。这些童谣形象鲜明生动,语言朴素逼真。在表现手法上,拟人、夸张、问答、排叙、比喻、应有尽有;结构布局也是灵活多变;还能将知识寓于趣味之中,训练我们学习语言,教我们认识草木鸟兽之名,使我们获得许多生活知识。如不识文字真是惨,(不识文字真是惨,亲
6、象青冥欠人牵)把不识字的人夸张的比喻成盲人,真是形象又贴切。又如剪刀歌(一仔炒韭葱、二仔炒韭菜、三仔呛呛滚、四仔炒米粉、五仔五将军、六仔人子孙、七仔捉老鼠、八仔鸡仔偷吃米、九仔吃一半、十仔跑去看)。孩子们不但认识了韭菜、葱、象棋、炒米粉等,还了解了许多生活现象:爷爷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水烧开了的现象、鸡吃米猫抓老鼠的样子等等。我觉得通过学习这些童谣,不但可以形成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还能培养幼儿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配有民间游戏的闽南语童谣就更受幼儿欢迎了,如童谣扔石子,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幼儿在自发的状况下很乐于游戏和朗诵,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
7、,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其实道具只是几个小石头,取材非常方便,幼儿就玩得不易乐乎。游戏时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对道具进行改良,如我们班幼儿在游戏时,认为用小石头玩手会疼,也防止不小心丢到同伴,后来就有人用小沙包代替,在部分幼儿的带动下,班里其它幼儿也都做了小沙包,天天带在书包里,一下课就玩,即实用又安全,老师也不用担心调皮的孩子不小心会扔到同伴了。我觉得闽南语童谣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现代的幼教事业中,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原则和方式作者:刘传莉 王元凯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教
8、育学院上传时间:2012-07-30当今世界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关注幼儿对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的艺术成就的学习。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表明,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的熏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1民间童谣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寓教于乐、富于想象,将现实生活与理想追求相结合的创造性的艺术特征,将其整合融入到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开发幼儿的智力、健全幼儿的人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价值民间童谣之所以能够成为幼儿园
9、艺术教育课程的内容,是因为,感受来源于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所及的。而且,感受民族的、民间的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导向。2在幼儿园课程中,应该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将现实生活中的民间童谣融入和渗透到艺术教育课程中,使艺术课程的教学与民间童谣的教学在同一过程中综合地进行。对幼儿来说,艺术课程所选择的民间童谣必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适合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因此,衡量民间童谣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应从认知、情感、审美、人格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使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1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
10、是审美主体所具备的能使审美活动展开及展开到某种程度的能力。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3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审美教育的主体,从本质上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可以看得着、听得见和摸得到的全方位的艺术活动课程,促使幼儿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可以让幼儿经常接触和聆听自然、亲切、真实、纯朴的民间童谣艺术作品,充分感受和体验民间童谣艺术具有的节奏、韵律和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美特征。审美感觉是一种享受的感觉,如春天:“春天到,天气好,桃花杏花都开了。蜜蜂来采蜜,蝴蝶来舞蹈,小鱼
11、水里游,小鸟树上叫,大家欢迎春天到。”4这首民间童谣的节奏活泼欢快,词尾押韵,富有韵律,吟唱起来朗朗上口,歌词中描绘了春天大自然中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如五颜六色的花朵、忙碌于花丛中的小蜜蜂、翩翩飞舞的蝴蝶、悠闲自在游动的金鱼以及莺莺歌唱的鸟儿等都能够引起幼儿的感官兴趣,触动幼儿的审美感觉。在审美中,想象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审美能力,它能根据幼儿以往的经验或头脑中的记忆进行加工组合,想象出自己从未感知的对象。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蕴含丰富的审美意境。让幼儿经常欣赏或吟唱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民间童谣能够帮幼儿增加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丰富幼儿的艺术经验,促使他们通过艺术
12、课程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力,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领悟能力。2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5近年的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能健全幼儿的大脑,脑的左半球善于抽象思维,脑的右半球善于形象思维,它能让人脑的两个半球都转起来。加强艺术教育,有助于幼儿的全脑发育,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6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相对完整、动态的课程情境,让幼儿在愉悦的过程中体验和分享民间童谣的恬美意境,并借助这一艺术形式促进幼儿智力的全面开发。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童谣小白
13、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童谣通俗易懂,很符合幼儿的童趣心理。活动首先请幼儿完整地欣赏,以充分体验童谣的趣味性和生活性。接着请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去观察不同颜色的兔子,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眼中的小兔子。最后回到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的背景下吟唱这首童谣,并谈一谈小兔子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延伸活动可以借助游戏、美术、表演等形式将童谣作品呈现出来。这节艺术活动课并没有局限于唱小白兔,而借助观察兔子,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总结小兔子的特征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吟唱来训练其记忆力;在游戏、表演、美术等
14、形式中又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有利于健全幼儿的人格。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人格主要还是教育的产物,而且是全面教育的产物。7幼儿人格教育主要关心幼儿的人格发展,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途径促进他们客观而全面地认识周围的环境,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潜移默化地导向健全的人格发展。8没有艺术教育的人格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手段,艺术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陶冶情操,促进幼儿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现实生活的真谛,逐渐完善其人格。将民间童谣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应创设优美、精致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情感;运用民
15、间童谣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欲望,以引发幼儿了解生活、了解大自然的冲动。如广西民间童谣拔萝卜:“小朋友,爱劳动,种萝卜,真用功,萝卜长得大有红。收萝卜,拔不动,小朋友,齐出动,拔个萝卜九斤重。”9针对这首童谣,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人格养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体验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的过程,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心、耐力,培养热爱劳动、不怕辛劳的精神;引导幼儿专注于劳作的过程,可以凝聚他们的注意力;运用游戏、表演等形式模拟拔萝卜,鼓励幼儿自我表现,可以树立自信心:模拟众多小朋友一起拔萝卜的过程一方面可以磨练幼儿的毅力,一方面促使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同伴关系。在有意识组织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对幼儿健全人格教育的引导。二、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利用民间童谣的原则民间童谣来源于生活实践,它同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反映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特定人群的文化积累,蕴含着本民族的智慧,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宝库。将民间童谣渗透并融入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中,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重要意义。但是,并非所有的民间童谣都适用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综合考虑幼儿的需要、兴趣、情感等因素,应选择那些符合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