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6491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级经济师_经济基础知识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考试内容: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试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人与

2、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2.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考试内容: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

3、形态。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四、市场与市场体系考试内容:市场与市场体系的基本概念,市场体系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1.市场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这是有形的市

4、场;广义的市场是指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市场。2.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在市场体系中,既包括商品市场(如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如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等)。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反过来又制约商品市场的发展。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劳动力市场正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例如: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

5、证券交易的场所。资本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一年以上的长期证券。因为在长期金融活动中,涉及资金期限长、风险大,具有长期较稳定收入,类似于资本投入,故称之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资金供应者为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另外还有资金的需求者。我国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资本市场包括四部分:(1)国债市场。(2)股票市场。(3)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4)中长期放款市场3.市场体系的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试内容: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

6、是: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方式,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二者的联系是: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考试内容:合理配套社会资源的必要性、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是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

7、展的重要前提。(一)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了解)资源的稀缺性。例如:个人理财也要合理配置资金啊。(二)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2)计划配置方式:两种:一种是指令性计划;另一种是指导性计划。计划配置方式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三)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提示: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

8、制的特点。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考试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9、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考试内容: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

10、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和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相联系。(三)商品的价值量考试内容: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概念: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商

11、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商品交换的依据。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价值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表示方式:(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教材P24):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等。二、货币的产生和职能(一)货币的形成和本质考试

12、内容: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掌握)。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来看,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个别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2.扩大的价值形式(08年考过此概念),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此时等价物是经常变换的。3.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但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方,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相同和不固定的。4.货币价值形式。当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一种

13、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了货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货币形式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已经固定地由某种商品来承担。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商品;一极是货币。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会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会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二)货币的职能考试内容:货币的基本职能(掌握)。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

14、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然而,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

15、能时,只是象征性的存在,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3.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而保存起来的职能。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一般是贵金属的自然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发达国家的纸币,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世界货币的职能,一是作为国际购买手段;二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三)货币流通规律考试内容:货币流通的基本规律(掌握)。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即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的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是待流通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货币流通规律用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