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4823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内河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罗纹2011-12-7 17:06:47来源:黑龙江对外贸易2011年第4期摘 要:江西省内河港口发展迅速,港口的规模、吞吐能力,机械化程度、装卸效率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江西省港口的主要货物是矿建材料,金属矿石的进口量增加幅度比较大,成品油港口吞吐量逐渐减少。随着内河港口的发展江西省国民经济也呈现出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关键词:江西,内河港口,区域经济一、江西省内河港口发展现状(一)港口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的港口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港口的规模、吞吐能力,还是港口的机械化程度、装卸效率都获得了较大的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国家投入了大量

2、的资金,重点改建、扩建了南昌、九江、樟树、吉安、赣州、鄱阳六大港口,同时新建、扩建了景德镇、彭泽等数个中小港口。2009年底,全省有内河港口59个,拥有各类生产性泊位1713个,泊位总长度63426米,拥有千吨级以上泊位112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港口生产性仓库面积244982平方米,生产用仓库面积477758立方米,堆场面积1119371平方米;铁路专用线总长度14795米,其中装卸线长3931米;港口装卸机械2528台,其中起重机械1314台、装卸搬运机械570台、输送机械393台、专用作业机械30台、其他装卸机械192台,最大起重能力60吨。(二)水运量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

3、发展,2009年,江西省内河货运量4408.2万吨,货物周转量566787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4%和21.9%;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009.36万吨,同比增长25.15%,其中出口9977.35万吨,同比增长41.0%,进口5032.01万吨,同比增长2.3%;旅客吞吐量401.56万人次,同比下降14.1%,其中出港182.85万人次,同比下降20.2%,进港218.71万人次,同比下降8.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07万TEU,同比增长19.9%,其中九江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7万TEU,同比增长24%,南昌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万TEU,同比增长12%。(三)江西省港口生

4、产经营的特点2009年;江西港口生产经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江西省港口的主要货物是矿建材料(砂石),年吞吐量达到12229万吨,占全省港口吞吐量的81.5%,同比增长29.3%。原因是从2009年6月份开始,鄱阳湖部分湖区砂石恢复采运以及江西省部分城市在2009年增加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动场馆建设,矿建材料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二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逐渐回暖,金属矿石的进口量增加幅度比较大,2009年,江西金属矿石的进口量同比增长89.7%,散装水泥、液化天然气及制品、钢材、煤炭、化肥等大宗货物的港口吞吐量分别为361.69万吨、22.95万吨、29.66万吨、307.12万吨、24.6

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3.5%、32.7%、17.4%、9.1%;三是全省成品油港口吞吐量为134万吨,同比下降22%,原因是南京至九江及九江至南昌、樟树的成品油管道运输的开通,使得江西成品油港口吞吐量逐年大幅度减少;四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5.07万TEU,同比增长19.9%,其中:九江港完成10.07万TEU,同比增长24.4%,其外贸集装箱随着国际需求逐渐回暖,同比增长20.98%,内贸集装箱受国内扩大内需的拉动,同比增长54.4%;南昌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万TEU,同比增长12%,其中进、出口箱量分别为2.66万、2.3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二、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6、一)江西省总体经济概况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围绕中部崛起目标,江西省不断推进“全民创业,富民兴赣”战略,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生产总值每年均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迅速提升(见表2)。江西省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052009年,生产总值以年均14.38%的速度向上递增,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89.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26.6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1.7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84.4亿元,年均增长率18.28%。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江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图1显示了20052009年江西省三大产业变化趋势,三产

7、比重由2005年的19.0:47.2:33.8调整为2009年的14.5:51.2:34.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突破了50%,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二)江西省经济发展布局江西省经济布局以中心城市,交通线,港口和省域边界线为依托,以园区为主要载体,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的关联度、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形成“一核二心四带”的空间布局。1.“一核”即南昌市城区,“二心”即九江市、赣州市城区。南昌市城区是省会城市,具有综合优势,重点以金融业为核心,可以形成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信息中心。九江市城区是鄂皖赣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发挥北大门区位优势,

8、重点以物流业为主,形成港口物流中心,旅游娱乐休闲中心。赣州市城区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衙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发挥南大门区位优势,利用特色资源优势,重点以商贸流通文化旅游为主,形成商贸中心、文化旅游中心。2.“四带”即昌九、樟树、吉安和赣州经济带。昌九经济带的中心是南昌市城区,副中心是九江市城区,发展主轴是南昌市环城辐射高速公路,九江市沿江沿路型高速公路及昌九高速公路,外围经济带是樟树市、高安市、靖安县、武宁县、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都阳县、余干县、东乡县、临川区等县市。这个经济带区位条件优越,开放层次较高,经济资源丰富,综合实力雄厚,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可以发挥其港口、江河开放等优势,

9、建立江西省产业基地,形成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具活力的产业核心区之一,带动全省对接长珠闽,衔接武汉城市群,尤其是融入长江三角洲。樟树经济带的中心是樟树、新余市,外围经济带是宜丰县、上高县、新干县、乐安县、崇仁县、宜黄县等。该区域岩盐资源丰富,位居全国第四,可开采性很好。可重点打造盐化工业,对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成为区域发展的强有力拉动因素。同时,依据产业特点、城市特色和人文环境,结合长远发展需要,可以沿105国道大力发展医药流通及相关产业,沿樟观线大力发展保险、设备制造产业,沿清宜线发展农产品精加工业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种养业,沿樟店线发

10、展以旅游业为主,形成四条延伸线,辐射周边县市。吉安经济带的中心是吉安市城区,外围经济带是吉安县、永丰县、峡江县、安福县、萍乡市、永新县、泰和县等。吉安是交通部规划的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在江西省的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该区域自然矿产资源丰富和要素成本低,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承接长珠闽产业转移,以食品、医药、电子等轻型制造业为重点,在该区域建设现代轻型制造业基地;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农产品丰富、生态环境的优越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建设向内河输出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利用吉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把吉安建设成为江西省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赣州经济带中心是赣州市

11、城区,发展主轴是京九铁路,外围经济带是南康市、赣县、兴国县、于都县、上犹县、信丰县、大余县、崇义县、遂川县、万安县等县市。这个经济带是江西省与珠闽协作的枢纽,省际交流的纽带,应该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促进省际联动,以各级园区为依托,不断推进内河产业向内地转移,内地资源向内河集聚,形成集矿产开采,生产、加工、贸易和科研为一体的有色冶金产业基地,承接珠闽内河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工序的重要加工基地,辐射周边及大城市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52009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屠德铭.中国港口年鉴(20052009年)M.上海:中国港口杂志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