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文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438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制度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校制度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校制度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校制度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校制度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制度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制度文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制度文化篇一:主要指学校中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学生手册、领导体制、检查评比标准,以及各种社团和文化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范围等。它是一所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和保证。是作为一种外部约束力对学校成员施加影响的。因为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约束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学校成员对这些规章制度、行为标准、管理体系的认可和遵循,来形成他们基本一致的观念意识和行为规范。如有的师范学校规定学生进入校园必须讲普通话;有的学校规定师生员工必须佩戴校徽;大部分学校还把新学年伊始的迎新会和学年终的欢送会作为制度传承下来,等等,作为学校文化对人产生影响效应的一种形式。这些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内容,即让人

2、们遵守这种制度的同时,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度从广义上讲,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法律、教师道德、文化、语言等;从狭义上讲,包括校规、公约、守则、纪律等。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既有明确规定的准则条文,也有自发形成,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模式。学校规范作为联结学校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折射着学校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一)学校纪律学校纪律一般是指师生在学校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它是以行为限制和要求师生服从为前提的,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林格伦把纪律分为四种:教师促使的纪律、集体促使的纪律、自我促使的纪律和任务促使的纪律。1在我国

3、,纪律一般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外部给人的行为提供一定的准则或加以控制。学校规章制度的维护和贯彻离不开纪律,集体准则的维护和贯彻离不开纪律,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纪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纪律。“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美妙,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姿态和集体的信念。集体中的一切,归总起来,都摆脱不了纪律的形式。”2严格的纪律可以促使学生严肃对待集体准则,积极投入班级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防止破坏行为,并且一旦发生破坏行为可以为之根据进行处理。如果班级纪律松弛,惩罚不明,甚至把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带入班内,那么这个集体必定趋于涣散,缺乏生机。教育者执行纪律绝不只是单纯约

4、束和惩罚学生,也不应该滥施奖惩,因为教育者作出的奖惩不仅会影响接受者本人,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情绪。教育者执行纪律的目的是维护集体准则,保证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对青少年进行纪律教育是多方面的。如教育青少年严格执行纪律,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作风。教育青少年自觉维护和遵守国家的法制和政策。正确运用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教育青少年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等。解决青少年的纪律问题,也不能就事论事,头疾医头,脚疾医脚。一个学校的纪律问题,既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作风,也反映了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面貌,同时也代表着一所学校的风貌。马卡连柯指出:“我是把纪律当作教育的结果来了解的,因为,

5、培养纪律的基本方法是整个的教育过程,纪律首先并不是教育的手段,而是教育的结果,以后才能成为一种手段。”3另外,其他如校规、公约、守则,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教育者的道德标准等都是所不可少和不可轻视的因素。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健全的学校组织,必然要有一整套具有约束性、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即制度文化。(二)校训校训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它通过校长、教师对学生的训导,给学生施加社会所倡导的各种影响。校训是校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校风浓缩的文字表达,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座右铭”。我国的校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校训。南开大

6、学学校教学楼入口处,挂着一面整容镜和“告诫牌”,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宜和、宜静、宜庄。这个校训深刻的影响了周恩来的一生,对周恩来成为仪表端庄的政治家、风度翩翩的外交家,运筹帷幄的军事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训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规范、引导和激励作用。校训作为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时期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在我过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训中,就应该体现时代发展的特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校训在长期的学校文化实践中一经被师生共同接受,就会自然而然地被他们自觉弘扬,从而演化为代表学校

7、整体价值追求的“学校精神”,并以主体精神文化的形式居于学校整体文化的最高层次,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旋律和优良传统。(三)校歌校歌是一种文明的标志。一个学校的校歌,不仅代表了这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学校传统,而且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形式。像一个国家的国歌一样,唱起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集体的自豪,给人以信心和勇气,对全体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一首优秀的校歌应是学校精神的表征,是学校传统的艺术化,是教化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具有个性学校文化的缩影。篇二: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之制度文化建设浅谈校园文化建设-之制度文化建设目录一、 制度文化含义二、 制度文化特点三、 制度文化构成四、 制度文化建设所

8、谓校园文化是学校道德规范和教育目标的总和,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师生所认同的有校本特色的行为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包括物质文化、制度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属于表层文化,是显性的;而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体、基础,是内隐的。制度和行为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文化在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保证社会的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显著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9、活。一、校园制度文化的含义。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是文化层次理论要素之一。所谓文化层次理论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等,都是制度文化的反映。校园制度文化则是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内容二、制度文化的基本特点:第一,制度文化的内涵包括各种成文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第二,制度文化凝聚了学校师生

10、的群体智慧,并通过师生的实践传承。 第三,制度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由学校的发展产生和选择而形成的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系统的价值观念。第四,制度文化作为一种系统或体系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师生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必然成为限制师生不规范活动的因素。第五,制度文化以物质条件为基础,受地域、民族、风俗、经济条件的约束,而异彩纷呈,表现为多样性。制度文化的特点表明,制度文化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活的过程。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物质文化的发展推动着制度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制度文化对物质文化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物质文化的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

11、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三、制度文化的构成制度文化是三个层面构成的:一是学校传统、习惯积累形成的制度文化的基本层面:二是由学校管理者根据上级规定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文化的高级层面;三是包括机构、组织、设备等的实施机制层面。其中,制度文化的基本层面是一个自生自发的规范层面,反映着师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文化因素。制度文化的高级层面则是一个管理者的理性设计和建构的制度层面,制度文化的基本层面与高级层面是相互统一与协调一致,是实现制度文化功能的关键。四、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1、制度建设要 “以人为本”制度文化凝聚了学校师生的群体智慧,并通过师

12、生的实践传承。任何制度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的制定必须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作用。要通过师生反复的讨论、修订,让师生认识、理解、熟悉、最后习惯性执行。这样制度有人性化的内容,有钢性化的条款。推行起来顺利。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对管理者的培育,以此带动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是有关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学校管理者特别是主要领导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中的重要管理者,不仅应当是制度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更应当是模范的实践者。领导者应该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良好行为为学校的制度文化提供可见的形象。3、树立典型,榜样引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师生的纪律

13、性、自觉性。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要强调制度的约束力,更要重视它的激励作用 。因此,制度文化建设要树立典型,正面引导,通过榜样引领师生的行为。篇三:建设应该如何建设内容摘要: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激励、束行、凝聚人心,从而使学校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学校制度建设应该当作文化建设来抓,应该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公正严明”的理念,扎实科学的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制度。本文将从“理念、内容、策略”等几方面探讨建设。 社会是个大环境,学校是个小社会。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一定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制度的建设不仅关涉到学校生存状况,还关涉到学校的发展状况。科学先进的制

14、度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章可循;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张弛有度。其意义是深远的。但制度建设并不是把制度建设起来就行这么简单,它不是心血来潮,不是一时冲动,制度应该是“人文的”。它是制度又是文化。既是文化,必然有一定的先进性、独特性和科学性。必然是经过集体锤炼的,是科学的,是适合学校的。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应该把它当作文化建设来抓。应该如何来建设呢?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结合我校制度文化建设,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创新中体现科学以人为本人们常说“理念先行”。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催生什么样的行动。建设也应

15、该以理念为先导,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学校制度建设。在探索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管理制度是一种“单程管理”,校长发令,教师执行。作为管理者,在思想上肯定时刻想着如何管好他们;作为被管理者则还是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学校长久采取这样的理念,那么教师便会缺少主人翁精神和创造能力,他们只会等待任务,而不会主动发现问题;他们只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会主动地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那我们该树立怎样的观念呢?我觉得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教师还原成有思想、有需求、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我们实践“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是渴望成功的激励为主。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教师也如此。试想:教师辛辛苦苦,呕心沥血换来的成绩没人赞赏,没人肯定,他们还会有继续奋斗的热情和动力吗?因此,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本着“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努力让老师的努力得到肯定。如我们制定了班级工作评价奖励制度,对于工作负责,管理科学,有一定成绩的正负班主任进行奖励,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如我们修订各种考核制度时都努力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如增加先进奖的奖项和奖额,放弃上限制,超过上限可加分等措施),使教师有不断学习和发展的动力。(2)人是有差异的各显神通孔子说:“因材施教”,这对于管理也同样适用。每个教师由于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