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6249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农业示范区和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工作课题调研组“十二五”期间,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紧抓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农业现代化试点区建设契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强化投入支撑,注重项目建设,“三农”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5年末,全区高标准农田占耕地比重达54%,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农业增加值达59.1亿元,在苏中率先建成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8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60元,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称号。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改革

2、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底,全区90%以上的村组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今年新增注册登记家庭农场104家,新创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示范合作社9家。积极推进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新增规模经营面积5万亩、累计占家庭承包地的57%。产权市场交易不断规范,交易额累计超3亿元,为村集体增收节支4500多万元,“两权”抵质押贷款额累计达7000多万元。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今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3家,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00家。邵伯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荣获省级加工集中区,小纪镇吉东村创成国家级罗氏沼虾“一村一品”示范村。重大项目支撑明显,超额完成市下达我区新开工

3、、新竣工各4个的项目数,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的加速发展。三是农业的设施条件不断改善。高度重视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今年新增各类机具2712台套,夏秋季秸秆还田率分别达90%、65%,实现机插秧55万亩,新增烘干机62台套、一次性粮食烘干能力达1300吨。全年实现农机跨区作业创收2.53亿元,全区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7%,位居长江以北各县首位。切实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全年总投资6403万元,实施土地治理4万亩。四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创新推进。把信息平台建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规模经营有机结合,建立健全规模经营主体信息台账,全区71个村完成了土地流转信息采集录入。依托信息平台强化

4、农产品质量监管,目前安全农产品联盟生产的每袋大米都有二维码身份标签,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累计拥有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点71家,年实现网上销售额达2亿元。近几年来,我区保持了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但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宏观背景下,推进农业优结构、转方式、提质态的任务和压力依然繁重。主要表现为“四个矛盾”:一是现代化生产要求与传统型服务手段的矛盾。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布局分散,基层农技服务力量薄弱,传统的管理服务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政府公共服务、农业社会化

5、配套服务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资源整合、统筹推进机制,服务的针对性、精确性、即时性还不强。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要素约束的矛盾。生产资源方面,我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摈弃拼资源、拼环境、拼投入的传统发展模式;人力资源方面,我区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比重占一半以上,“后继乏人”问题十分堪忧;发展资源方面,农业面临着生产成本刚性上抬和农产品价格“触顶”的“双重挤压”。三是稳定农业产量与提高生态质量的矛盾。长期以来农业生产过于追求产量,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高投入,农业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任重道远,从田头到餐桌的监管体系还未能真正建立。四是率先示范创建与部分指标相对薄弱的矛盾

6、。当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等指标离省定农业现代化指标还有差距,需下大力气攻克难点。“十三五”时期是江都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全区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改善农村民生,扎实把江都建设成为扬州领先、全省前列、全国有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总体目标:到2018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64%,农田水利

7、现代化水平达9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比重达60%,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5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9:1,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5%,林木覆盖率达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00元。到2018年底,现代农业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省定农业现代化要求,到2020年各项指标水平再迈上新的台阶。2016年主要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9%,新增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面积3.5万亩,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

8、.2:1,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2%。一、围绕生产布局园区化,推进“基础设施、产业结构、龙头企业”优化集聚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坚持以园区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推进生产投入、产业布局、资源布局等园区化,推动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各类经营主体之间有机关联,促进新型的产业体系构建。一是园区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以片区、圩区的自然性质来划分,统筹规划,集聚集约,整体推进各片区、圩区的路、渠、河、沟的开发建设,提高农田园区化开发水平,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2016年通过整合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项目资源,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建设节水灌溉面积3.91万亩,

9、创建稻麦万亩示范片15个以上,再创市级以上园区3家,做实做优50亿元集中连片设施园艺产业基地。二是园区化调整优质产业结构。以市场导向调优产业结构,以园区布局推进产业带建设,2016年重点以万亩示范片、花木产业园、永久性蔬菜基地、标准化渔业养殖区等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粮油、花木、蔬果、畜禽、渔业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粮食总产65万吨以上,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设施渔业0.5万亩,生猪养殖稳定在23万头以上。三是园区化布局现代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各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展示销售中心等载体的承载功能,引导各类企业集聚集约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档升级,依托家禽研究所、金运农业科技公司

10、等技术力量,建设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主的加工企业集群。通过重点产业园区发展,有效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错位竞争、抱团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农业企业园区。二、围绕经营主体法人化,实现“注册登记、资源配置、风险防范”信息精准把控,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组织体系。把经营主体作为类似“法人”性质的市场主体来管理和引导,对其经营信息进行注册登记、动态跟踪、管理服务、风险稳控,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一是加强经营信息注册登记。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基础,将全区25.5万农户家庭承包地的详细情况全面登记,并分类建立土地家庭经营和土地流转经营两大信息模块。全面采集登记流转经营的主体名

11、称、经营期限、经营面积等,建立规模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加强名录管理,引导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提升。2016年底,全面完成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各类经营主体的经营信息登记管理,切实提高经营管理与服务的针对性。二是加强经营土地优化配置。发挥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农村土地经营信息数据库平台作用,按照规模适度、集中连片、资源集约利用的目标,引导土地向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集中,重点培育由本地人从事粮食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一般控制在100-300亩左右。2016年新增家庭农场100家以上,新增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面积3.5万亩,新创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示范合作社10家。三是加强经营行为

12、规范管理。注重风险防范和稳控,重点对经营主体的资质、规模经营能力、生产技术、物质装备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强跟踪监督,对流转规模、期限、合同签订情况、流转租金缴付方式等进行全面掌控、跟踪督查,加强信息预警,及早发现和排除不良现象。加强经营过程的管理和服务,发挥好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对农业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提供精细化服务,提高规模经营主体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三、围绕公共服务菜单化,提升“装备技术、质量安全、品牌营销”服务管理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管理体系。利用信息化互联互通优势,加快建立系统性的信息服务载体,为经营主体提供“菜单式”的公共服务方式,有效满足农

13、业生产性、技术性、政策性等服务需求。一是提升装备技术水平。围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农机装备推广,2016年新增各类新型机具2000台以上,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8%。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科研机构+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培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年推广新品种40个、新技术20项。推进经营性和公益性相兼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帮助农民降低成本、控制风险。加强粮食仓储建设,改善质量检测、信息化监管等设施,提高粮食信息化管理水平,2016年新增现代科技装备仓容3.8万吨。二是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发

14、挥好政府部门、农业经营主体、第三方服务主体的作用,农业经营主体及时将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进行记录、传输,第三方服务主体及时对信息数据真实性进行甄别比对、现场查勘、跟踪服务,农业部门在抓好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的同时,督促各经营主体及时、准确上报生产全过程数据信息,建立责任可倒查、质量可追溯、过程全透明,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真正把全程质量管理目标落到实处。三是提升品牌营销水平。以标准化生产、质量全过程跟踪为基础,强化品牌营销,数量上成规模,质量上提档次,创响区域性的农产品质量特色品牌。做实做强安全农产品联盟,完善“农业企业+生产基地”的合作联姻机制,发展一批拳头型产品,年发展“三品”10个

15、以上,加快由“简单销售”向“品牌经营”转变。对接“互联网+”发展战略,推进江都“网上供销社”建设,打造网上展示、经营、服务的供销窗口平台,推进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四、围绕农业功能多样化,嫁接“生态休闲、电子商务、绿色生产”融合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延伸体系。把传统农业向园区化、设施化、工厂式、生态休闲式等多功能形态改造和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发展层次和品味。一是向生态休闲功能延伸。发挥水面、花木、蔬果等观光农业资源优势,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业联动发展。重点依托邵伯湖旅游度假区、仙女生态旅游区和吴桥、小纪、樊川观光农业旅游片区,将运河遗产、特色餐饮、生态观光、休闲农耕等元素相融合,发

16、展新型产业形态,让更多的青年人愿意到现代农业领域就业、创业。二是向新型流通业态延伸。发挥“互联网+现代农业”潜在优势,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扩大市场销售阵地。引导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与电商有机嫁接,发展一批优质农产品电商专业镇、专业园区、专业基地、专业联盟,努力争创市级蔬菜基地、花木基地电商产业园。加强产销对接,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大型零售企业直接参与生产基地建设,开展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线上线下交易等,实现降本增效。三是向绿色生产模式延伸。改变以往过多依赖高投入的生产路径,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以产业布局合理化、过程投入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为主线,发展种养结合、农牧结合、产业生态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收储体系建设,提高机械化还田质量。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推广生物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