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6168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行业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行业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行业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行业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行业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行业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行业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分析:一、服装行业概述1.1服装行业概要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1.2服装行业一般特征企业特点(1)私营

2、企业较多,管理决策比较随意。(2)品牌产业化从品牌、产品、原材料、加工、营销、人力资源等全方位建立产业联盟。(3) 拓展二线品牌多品牌运作。(4)多元 化运作增加服装品类;利用品牌优势进入其他领域(鞋帽、箱包等)。(5)产品严重积压。(6)各种分销方式并存(自营店、商 场专柜、批发、代理、买断、连锁、加盟店等)。服装企业运营模式(1)虚拟运营拥有品牌,产品加工外包。(2)以生产为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创立自己的品牌。(3)自己拥有加工能力,品牌有一定知名度,拓展营销渠道,扩大品牌知名度。服装产品特点(1)小批量、多款式。(2)多种属性(款式、颜色、尺码、面料)。(3)销售时间短(3060天)。(4

3、) 积压产品不易处理,目前由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共同分担这份风险(要求一定的退货比例)。(5) 除了款式、颜色、规格、面料外,还应该有年份、季节、品牌、价格等。与其他行业的不同点(1)除了颜色、尺码、面料外,还有季节、年份、品牌。(2)退货比例。(3)加盟店的管理。(4)付款方式(先款后货)。(5)受销售时间限制。二 服装行业现状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

4、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转移的主

5、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属地化销售的产品本土化生产。过去几年,一些沿海地区品牌争相开辟中西部地区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淘汰,部分品牌已经稳固了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市场,并以此为原点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辐射。为了满足市场对产品更新速度的需求,一些品牌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这些内陆地区。不仅生产,还包括物流系统建设的触手也伸入了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沿海大企业将大规模流水线性产品转移至内陆省份。迫于劳动力、能源、成本等因素,沿海大企业已经开始将批量较大、变化较小、交货期要求较低的,例如:职业装、西服、衬衫等大规模流水线性产品转移到内陆省份。 “回乡创业”团队成为内陆省份产业大军中

6、亮丽的风景。比沿海地区大企业更早看到中西部地区开发价值的恰恰是从这些地区走出去的“打工者”。近两年,一些拥有一定资金和企业运作、市场经验、掌握一些客户群体的职业者回归故乡,成为内陆省份创业大军中的中坚力量。 内陆省份吸引投资也在竞争。近两年,安徽、江西、四川、河南、重庆等内陆地区都在纷纷兴建专业工业园,不仅对承接梯度转移提供优质的硬件服务,更在税收、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劳动力培训和劳务市场建设、物流和金融服务、生活区服务建设等方面大做文章,例如:河南省提出“一站式”服务和“首席服务官”概念都能够体现出内陆省份承接转移的决心和信心。各地方行业协会也在不遗余力地为承接转移牵线搭桥。 1.2.1“商

7、业创新”精彩纷呈2007年,行业内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PPG一石击起千层浪,不仅引出了一系列的“追风”,更是博得了持续一年的关于商业创新模式的激烈讨论。2007年商业创新可谓精彩纷呈,报喜鸟高调推出了全国第一个服装直销品牌“宝鸟”、 ITAT跨行牵手百事公司、OUTLETS大受追捧、尾货市场瞄准库存等等。企业的促销手段也不断升级,除了奥运经济以外,美特斯邦威、安莉芳、才子的“体验消费”;真维斯等“爱心”活动;吉芬、例外、劲霸、庄吉、耶莉娅、利郎等在国际秀台轮番上场;安踏、匹克结盟NBA,也有品牌走专业技术路线,打出“专家”、“标准”牌,2007年,服装行业商业竞争精彩纷呈。 1.2.2社会责任造

8、就和谐商机近几年我国劳动法不断的深化执行,在国际市场对劳动用工标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社会责任”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词。2007年,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CSC9000T“10+100+1000”工程带动下,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起来。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晨风集团经过两年考察期成为了美国劳动公平协会在华第一位会员单位,大大提升了晨风集团的国际美誉度和信誉度,也为该集团带来了更多的优质客户,使晨风集团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下依然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出口行业的成功范例。 1.2.3产业资源加速向大企业流动 在产业调整进程中

9、,我国服装行业发展遇到阶段性困难,出现部分小型企业不堪重负被迫关停现象。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中小企业的关停现象主要发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服装产业发达地区,根据对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服装主产区调查显示,以外贸加工为主业地区小企业关停现象较为严重,约占该地区中小企业数量的8%左右,个别地区超过10%,小型外资企业撤离现象也比较明显。 这些地区的明显特征是,经济较发达,劳动力以及水、电等其他生产要素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地区人均GDP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纺织服装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较某些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内企业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在企业规

10、模、经济总量、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管理规范化等各项基础条件相差悬殊。 导致小企业关停的原因大致有四个:一是受产业相关政策调整、国际需求和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以外贸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难以生存。政策调整对服装中小企业压力最大的是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下调。这两项因素直接增加了小企业的加工成本,长期以加工“大路货”和依靠“较低价格”来维持“薄利”的生存方式在政策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诸多要素成本刚性上升的情况下已难以保持赢利。 二是内贸加工中“欠债”问题拖垮企业。2007年,国内需求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国内市场也逐渐成为服装企业的主要战场。在这个市场预热的特殊时期,众多“

11、品牌”应运而生,很多新生品牌采用虚拟生产而省去较为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再利用特许加盟方式铺开销售渠道。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自身没有足够资金支持的“品牌”企业主要依靠赊欠加工商账款和收取加盟费、订货定金、订货费等作为自身资金周转之用,而市场业绩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则是个未知数。而拥有小规模生产能力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些“新品牌”的主要加工商,他们希望通过宽松的还款政策稳定住国内客户,因此导致小企业的应收账款雪球越滚越大,使得企业不堪重负,难以维持正常生产运转。 三是上游企业关停现象波及小型服装企业。小型服装企业的上游面辅料供应商往往也是纺织行业中的小型企业。2007年,纺织企业受到“环境标准”要求的限制,

12、众多排污环保、节水节能指标不能达标的小型纺织企业被迫关闭,从而切断了小型服装企业的供应链。首先是造成小企业采购较低价格原料的困难,同时也造成这些企业通过上游企业分解资金压力的能力降低。 四是政府正面引导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关停。在我国部分服装产业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尽管这些企业还没有真正面临“倒闭”,但政府已经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引导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暂时或永久“关停”。很多小企业在政府的劝导下,意识到继续按照以往的做法确实难以维持长久发展而在妥善处理员工等善后问题后主动关闭。由于小企业关闭而产生的劳动资源很快被当地或周边地区的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吸纳。 1.3服装行业发展

13、趋势中国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也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产品质量创新优势、产品开发创新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优势转变。2007年是产业调整升级的关键年,产业的微妙变化都将对我国服装产业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2007年,中国服装产业的纵深发展将为我国服装产业格局、竞争力格局的变化奠定基础。(一)中国服装行业用先进技术化解劳工问题。 迫于劳动力紧缺危机,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换汇优势,新一轮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之风在服装行业悄然兴起。科技贡献的作用在本轮产业升级中彰显出来。成熟的中国服装企业在技术改造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买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对工序和工艺进行优化配置的设计者,往往

14、是企业对设备或软件制造商提出要求进行定制采购。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劳工荒问题;解决熟练技工紧缺问题;解决制造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质量问题;提高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是这次技术改造的主要目的。吊挂生产线、电脑缝制设备、电脑控制专业工艺设备、产品信息条码分拣设备、后整理设备、产品检验检测设备等都成为被引进的热门。 (二)中国服装行业内陆省份发展为梯度转移夯实基础。 梯度转移绝不能一蹴而就,大规模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转移的速度取决于内陆地区是否具备承接转移的能力和条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对转移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成为各内

15、陆省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一大重要手段。内陆地区的服装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都在优化。辽宁、吉林、安徽、河南等省相继成立协会。四川、陕西等协会组织也比较活跃。内陆省份的服装产业逐步提升,为承接梯度转移进一步夯实基础。 1.3.1国内服装市场面临“洗牌”近年来,随着内需不断扩大,价格指数持续上升,内需切切实实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国内企业成熟壮大、国际名牌蜂拥而入,更多海外品牌对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国内中小企业在夹缝中找寻生存之道。未来的中国服装市场新一轮“洗牌”时代已经到来,而“洗牌”的孪生姐妹,“市场细分”也将随行而至。2007年,中国服装市场必然好戏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

16、)中国服装行业品牌和市场细分时代到来。 伴随着新一轮国内市场重新“洗牌”而来的品牌和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主要体现为品牌在市场中的横向细分,即同一品种或相同档次产品层中通过“产品风格”和“消费群”进行的横向再细分。市场被拉平,占据各个市场位置的品牌个数将被摊薄。可以看出,新一轮细分的竞争焦点是“文化”、“创新”和“研发”,最终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差异化”之剑在这一时期格外锐利,缺乏科技投入和市场研发的盲从行为,在这个市场机遇和挑战面前都将十分危险。随着国际品牌加入竞争队伍,细分也成为了民族品牌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的运动装市场、时尚休闲装市场的竞争态势就已明显体现出“洗牌”和市场细分的迹象。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