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6138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利弊篇一:对西周礼乐制度的看法对西周礼乐制度的看法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

2、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孟子尽心下中便有“民为

3、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述。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

4、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礼,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这时鲁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按礼,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这时季孙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责他不懂礼(论语八佾篇)。卿大夫这样“僭礼”,实质上就是夺取政治权力的一种表现。礼乐制度主要用来维护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

5、论。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体劳动,以维护称为“籍”的办法的。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大搜礼具有军事检阅和军事演习性质,起着整编军队、检阅兵力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乡射礼具有以乡为单位的军事训练和军事学习的性质。朝礼在于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聘礼在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祭祀天地和祖先在于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篇二: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云

6、浮组 音教1102班 陈雪梅 罗雪菲1、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答:答:音乐教育在周朝乐官活动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周代音乐机构分行政、教学和表演三个部分。工作人员均有明确分工,组织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反映了处于鼎盛时期的西周雅乐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完善程度。音乐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弟子,即世子和國子。课程传授的内容是音乐思想、演唱和舞蹈,即周礼。春官所载乐德、乐语和乐舞三个方面。西周音乐教育目的,强调德为乐之本,目的在于巩固周王室的阶级统治,防止奴隶的反抗。2、春秋战国时期俗乐发展有哪些特点?答:历时五百年的春秋战国,主要音乐现象概括为“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起”。俗乐本来产生于民间,俗乐之中,影响最

7、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简称“卫国之音“)。3、略述先秦时期琴音乐的发展。答:琴瑟类弹弦乐器的出现,以富于歌唱性的特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情反映了周代器乐的成熟与发展。4、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价值。答:特点:曾侯乙的随葬品以乐器为主,乐器又以钟、磬为主体。历史价值:曾侯乙墓的发掘,使人目睹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奢华与豪华,对了解当时宫廷音乐的规模和钟磬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实例。曾国的宫廷音乐,不仅能标志着战国时期宫廷音乐的高度发展水平,而且在当时的世界内有着重要的意义。5、曾侯乙编钟的乐学理论有哪些特点?答: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心音域十

8、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也可以在璇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的乐曲。 曾侯乙编钟用的是钟律,不是三分损益法。因为曾侯钟在十二律的调律法中,只用了五音当骨干音,其他的音是酺曾关系,而不是三分损益法的关系。6、简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包括孔子的音乐观)。答:孔子的贡献:孔子整理周代的文化典籍,是他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精华所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孔子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视音乐教育。他所设的六门课程“礼、乐、射、与、御、书、数”中,音乐位居第二位;孔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礼、乐治国;确立音乐美学的标准真、善、美。音乐观: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提倡音乐,肯定音乐的

9、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对新乐持否定态度,这使他在音乐文化的时代潮流面前思想保守,这是由其思想和政治理想的一致性所决定。孔子高度评价雅乐,但固执认为雅乐不允许有丝毫的变异,在“新”“旧”音乐斗争交替面前抱着一种守旧的态度,这正是孔子的悲剧所在。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老、庄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音乐思想有哪些?答:儒家:孔子,音乐思想核心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将礼乐功能放在第一位,他一生中提倡音乐的言行是贯串始终的。孟子,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对周代的“

10、乐县”制度给与了高度评价。荀子,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音乐,是因为音乐能够配合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调和各方面的矛盾而求得统一,最后达到天下大齐的目的。他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墨家:墨子,认为音乐是有害无益的活动。音乐解决不了百姓的“三患”,即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反而极大地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老、庄学派:老子,音乐思想上与儒家对立,否定人为的音乐,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他的音乐观乃是“大音希声”。庄子:他不像墨子那样完全否定音乐,只是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庄子在音乐审美观点上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啄,有其崇尚自然朴

11、素的一面,但他排斥审美中的感性体验,否定人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看的神秘化,确实有着消极影响的。8、简述乐记的主要音乐思想内容。答:1、乐记对于音乐本质的解释,具有相当的深度。2、在音乐和政治的关系上,乐记强调音乐反映了国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气,因而人们通过音乐又能认识国家的政治好坏。3、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4、乐记还非常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功能。5、乐记对音乐美感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1 我国音乐文化有八九千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八九千年前的骨笛的出土。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

12、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2.你认为音乐是怎样起源的?答;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 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 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

13、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3.请列出你所知道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答:鼓,陶钟,石磬,陶响器,陶玲,骨笛,骨哨,陶埙,笛柄杯。4.你所知道的原始古乐舞有哪些答: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阴康氏之乐,朱襄氏之乐,刑天氏之乐,弹歌,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萧韶等等。 5商代的巫乐有什么特点?答:巫乐首要特征是酣歌狂舞,漫无节制。其次,巫乐是华丽多姿,热闹非凡的。商代巫乐的风格是华丽动人的,形式是多姿多彩的,既有降神,求雨,驱灘等神秘宗教色彩,也不乏赏心悦目的男女爱情生活内容。6.西周礼乐

14、制度中音乐使用形式的具体规定,以及礼乐制度建立的背景。7.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有哪些?答;云门,萧韶,大夏,大濩,咸池,大武。8.西周宫廷音乐机构始于何时?如何运行?答; 我国古代音乐教育机构始于(周代)。周初建立了宫廷音乐机构(大司法)篇三:西周礼乐制度的认识对西周礼乐制度的文化的认识一、周代的礼乐制度公元前11世纪中期推翻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总结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等级严密的礼乐制度。“礼”是为了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为的是维护奴隶制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而更有效地统治百姓。周礼的种类繁多,主要有祭祀、丧葬、交际、征战和吉庆五大类。涉及冠、婚、

15、丧、祭、朝、聘、乡、射及职官制度等诸多礼仪、礼制和礼义。由繁琐的礼仪制定了与之配合的各种音乐使用标准,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仅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有严格规定。为了维护和推行礼乐制度,周王朝还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对十三岁到二十岁的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在周礼中,“礼”与“乐”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礼”体现为等级制度的规定和要求,社会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贵贱、尊卑都要由礼来加以区别和定位。但是仅仅有“礼”是不够的,单纯强调“礼”可能会造成等级间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冷漠,而“乐”的作用就是与“礼”相配合,起调和关系、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礼”所带来的等级差别感,以达致和谐的理想境界。二者虽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制度。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总体上是诸侯争霸、列国争强,战火频仍、纷争相继的乱世,同时吃?郑卫之音”的传人,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礼乐制度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国纷纷弃之如弊履,史称“礼坏乐崩”。但正是在这一“礼坏乐崩”的时代,礼乐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价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内的各类有识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