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958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废物16项制度最新篇一:16项制度目录鄂托克旗人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目录1、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机构12、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3、医疗废物临床管理制度24、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35、医疗废物内部交接登记制度36、医疗废物内部转运管理制度37、医疗废物暂时存放管理制度48、医疗废物清运交接登记制度49、医疗废物手机时间和线路图510、专用运输工具和暂存处清洁消毒制度511、医疗废物相关人员培训制度612、医疗废物相关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体检制度613、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流程714、医疗废物管理检查监督制度715、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816、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逐级上报制度

2、9篇二: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安全管理制度分类收集工作制度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

3、同(4)。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按院感染科指示进行。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

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1. 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2.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或

5、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3. 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篇三:医疗废物各种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必须首先在微

6、生物实验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尘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封闭。其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根据消毒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 3/4 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针头按损

7、伤性废物收集,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市废物处理部门集中处臵。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环保部门指定的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臵。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院长批准,交市医疗废物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处臵。放射性废物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

8、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罚款 5000 元。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罚款20XX 元。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医院相关科室报告,医院在 48 小时内向县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县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

9、响; 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区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对收集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保存三年以上。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

10、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废物的包装与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或桶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时应当重新包装。对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应当立即向感染管理人员报告。实行危险废物转移登记本,嘉定区卫生局指定的迎园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和我院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保存时间为五年。建立填报医疗废物产生的年报表,并于每年一月份向环保局报送上一年度产生的医疗废物年报表。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溢出、散落时,转运人员立即向医院急救事故小组报告,必要时和区应急联动中心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感染管理人员要第一时

11、间赶到现场。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感染管理人员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转运人员对泄漏、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处理。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 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更换防护用品

12、,受污染皮肤部位用 过氧乙酸擦拭 3 分钟后洗澡,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的救治。清洁人员必须对污染的现场地面用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地消毒和清洁处理,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感染管理科必须向院应急事故小组,卫生局、环保局报告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写出书面报告交给院应急事故小组、卫生局、环保局。报告的内容包括: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科室, 医疗废物泄露、散露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万一被医疗废物污染或刺伤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救治,进行体格检查,防治传染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