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8696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新人教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18一、选择题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3题。 1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矿产 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 D.过度放牧2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A地 B.B地C.C地 D.D地3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4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增加木材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

2、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A. B.C. D.5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完成以下6题。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720世纪90年代以来,

3、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8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高温多雨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9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生物制药工业D.化学工业生活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断前进。左拉10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

4、化发展提供契机1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12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的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A.信息产业B.轻纺产业C.旅游业D.精密仪表工业13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成本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以下2题。14关于本地区人口流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5、AA省份为人口流出区,流动的原因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B省份为人口流入区,大量人口流入该省份的主要原因是地处沿海,经济发达CC省份是人口流出区,流出的原因是为了经商、务工DD省份是这一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所以是人口流入区15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A边境线漫长,对外联系不便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C资源贫乏,能源紧缺D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不足16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 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A保持水土 B发展旅游C利于浇灌 D便于运输二、填空题17图甲、图乙表示某电子工业企业发展阶段在不同国家的产销情况,图丙表示布局的变化,据图

6、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图乙所示情况分别可以表示图丙中的_和_(填字母)国家。(2)简要叙述阶段时,A,B两国该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进口与出口的特点。A国: _,B国: _。(3)不同阶段,生产布局条件不断变化,若该企业阶段在B地布局,则主导因素是_,阶段向A转移的主要原因是_,体现了世界工业布局有_趋势。(4)阶段,该产品在A,B两国间移动,适宜的交通方式是_,简要说明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_。18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下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2)结合下表,描述江苏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

7、括哪些方面。江苏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3)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请分析说明原因。(4)下列实现该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为(多选) ( )A苏南、苏中和苏北应加强协作,实现共同发展B苏南地区应火力发展农业,稳定国民经济基础C苏中地区要加强淮河流域区域开发D苏北地区要积极发展工业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C4D5C6D7B8A9A10D11A12B13D14解析由图可知,A是贵州、B是广西、C是云南、D是四川,四个省区都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迁移表现为净迁出,迁移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务工、经商为主要目的。C15解析制约“大西南”地区

8、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相对落后,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所致。答案B16A二、填空题17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等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图表的内涵及其产生图示现象的原因。电子工业属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国家起步早,研发费用高,其布局一般在科技发达、资本雄厚的地区,当产品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向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降低生产成本,电子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消费量较小,由于电子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特点,一般采用航空运输,这样也可以快速占领市场。答案(1)BA(2)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产品进口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产品出口(3)知识技术和资本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分散化(4)航空运输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产品运费所占比重小18(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后期阶段城市化速度加快。(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3)水资源问题:由于污染严重,存在水质性缺水现象;能源问题: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需不平衡;土地资源问题;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少,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耕地大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大,治理投入跟不上。(答出三点即可)(4)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