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926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新课程改革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如学生主体、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等。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益多元化,新旧理念不断碰撞下的课堂教学,有许多让我们焦躁并困惑着的问题,成为我们有效实施教学的阻碍。以下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验和心得,提出来供同行们思考和商榷,以期达到共同进步,搞好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一、缺乏对课堂的有效掌控,教学中易出现前松后紧现象,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许多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如讲究课程的情景导入,重视知识的生成过

2、程,讲求学生的合作探究等等,加之许多课时教学容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往往出现不能对课堂教学有效掌控,出现教学前松后紧的情况,使课堂后半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得十分仓促,因此,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在备课上要狠下功夫。要吃透教材,寻求有效教学手段和途径,争取做到以简驭繁;要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配备有梯度的练习题;要提前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在相应的时段内,进行简约而有效的教学。二、没有形成自己清晰明快的教学节奏,教学过程平铺直叙地套用现成模式,教学缺乏创新精神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证明,新课程下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思

3、想和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成为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在教学中恰当而合理的使用,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但是,在真正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都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但只是一种简单的套用,不能变通,这就成为束缚我们展开有效教学的蛛网。高中数学教学,任何知识的形成都有其源于生活的背景,但是我们情景导入要简约,不是联系的实例越多越好,我们既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的空间。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二声”能更引发人的思绪。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教师要花功夫设置让学生思维有连贯性和跳跃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总结,从而构建

4、新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发现、探索和总结,不能离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否则,这种过程会变得漫长耗时,课堂教学时间就会不够用。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逐步培养自己清晰明快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课堂氛围里学习。三、不能客观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无节制地大量使用课件,让知识的生成和形成流于简单的形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凭借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忽略了多媒体的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本质,过分夸大幻灯片的演示效果,过多地依赖多媒

5、体的演示功能,从而被自己精心设计的课件流程所牵制走完课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多使用,甚至滥用多媒体,会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眼花缭乱的课件演示上,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等学习活动就会淡化,反而使课堂教学变得单一,使学生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精神。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还把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了自己的板书,解题过程完全由幻灯片展示出来。教师的教学活动被多媒体的演示所代替,教师成了放映者,让数学课堂教学成了只有漂亮外表的空壳。因此,我们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和黑板、教学挂图的作用一样,仍然是一种教学工具,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它在课

6、堂教学中的巨大功能和作用,为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服务,这才是我们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功能的正确认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

7、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

8、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

9、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当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堂教学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需要大家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就让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发现教学上的不足,能及时反思,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