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909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新生班集体形成团辅活动方案一、团辅主题 缘来一家人 快乐共成长二、团辅目的1.协助成员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2.促进新生入学适应,培养健全人格。3.促进新生班集体建设。三、团辅时间9月15日四、团辅地点学院操场、大学城景观大道旁、驾培中心等(各班自行选定)五、团辅对象2013级全体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六、团辅准备1.道具:水果图案卡片、彩纸、气球、便签纸、“寻人信息卡”等。(根据选择的活动准备。)2.提醒团辅对象带好笔,穿便于运动的服装。(女生不要穿高跟鞋。)七、团辅过程(活动主持者根据四个大环节自由安排活动。)(一)破冰活动目的:热身,活跃气氛。1.找家时间:10分钟操作:1.所

2、有成员围成一圈,手拉着手,向着一个方向转。 2.主持人喊口令,成员开始找家。要求每个家庭由一棵大树和一只松鼠组成。大树由两位成员手并着手,两个人摆成一个房子的姿势。“松鼠”要迅速蹲到房子里,一个家庭即组成。找家结束后,没找到家庭的成员就变成了“魔鬼”。 3.如果魔鬼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它的大树;此时,魔鬼要马上变成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就成了新的魔鬼。4.如果魔鬼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此时,魔鬼要马上变成,并圈住松鼠。落单的人就成了新的魔鬼。5.如果魔鬼喊“地震”,扮演大

3、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魔鬼亦插入队伍当中重新找家。落单的人就成了新的魔鬼。6.让最先落单的成员分享体验,说说没找到家有什么感受。让主动退出活动的成员分享体验,说为什么主动淘汰。2.大风吹时间:10分钟操作:1.全体围坐成圈,主持人没有位置,立于中央。主持人开始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主持人说:“吹有穿鞋子的人。”则凡是穿鞋子者,均要移动,另换位置,主持人抢到一位置,使得一人没有位置成为新主持人,再吹。2.可“吹”的资料:有耳朵的人、带表的人、两只鼻子的人、没有指甲的人、穿X颜色衣服的人、带戒指的人、打领带的人等等。3.相见欢时间

4、:10分钟操作:1.按某一特征(如:上下铺)将成员分成两组,使其围城面对面的内外两圈。2.两组成员相向走动,每见到一个人就与其握手问候,说声“你好!”,然后继续走动。3.当主持人喊“停!”时,成员原地不动,与面对面的成员交谈一分钟。交谈的内容可为:姓名、家乡、爱好、特长等。然后继续走动。4.石头剪子布时间:10分钟操作:1.两人一组比试石头剪子布,互相认识,赢的人站在主持人右边一列,输的人站在主持人左边一列。2.此活动可以和团体形成中的“携手过人桥”搭配使用。(二)团体形成目的:建立团队,互相认识,培养归属感。1.水果拼盘时间:15分钟操作:1.活动开始前,成员随机抽取一张印有各类水果图案的卡

5、片。 2.各成员根据卡片上的水果图案分组,图案相同的为一组。 3.各小组成员即组成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选出一个家长(家庭领导者)和一个形象大使(家庭对外交流发言人)。4.每个家庭确定一个家庭名称和家庭口号,摆出集体造型进行展示。2.彩虹城堡时间:15分钟操作:1.活动开始前,成员随机从道具盒里抽取一张彩纸。 2.各成员根据彩纸颜色分组,颜色相同的为一组。 3.各小组成员即组成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选出一个家长(家庭领导者)和一个形象大使(家庭对外交流发言人)。4.每个家庭确定一个家庭名称和家庭口号,摆出集体造型进行展示。3.携手过人桥时间:15分钟操作:1.所有成员分成两列面对面站着,各成员与对面的

6、成员举起手搭成彩虹桥。搭好后,每一座桥依次报数:1,2,3,4,1,2,3,4,1,(准备分5组就报数到5)。2.第一组的成员从其他成员搭成的彩虹桥底下穿过去;然后第二组成员穿过去,第三组,以此类推。报同一个数的成员组成一个大组。 3.各组成员即组成一个家庭,每个家庭选出一个家长(家庭领导者)和一个形象大使(家庭对外交流发言人)。4.每个家庭确定一个家庭名称和家庭口号,摆出集体造型进行展示。4.滚雪球时间:10分钟操作:1.每个家庭围成一圈,坐下来。从家长开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喜欢。然后家长左边的成员接着说:我是来自,喜欢的旁边的,我来自,喜欢。2.以此类推,直至滚完雪球。5.寻找有缘人时

7、间:15分钟操作:1.每位成员发一张“寻人信息卡”,各成员在信息卡背面画上自己的手印,写上自己的名字,对信息卡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打钩。 2.在家庭内寻找有缘人(有共同特征的人),请他/她签名。 3.家庭和家庭之间互相寻找有缘人。 4.有缘人互相交流,合影。(三)团队合作目的:强化合作意识,增强归属感,激发奋斗精神,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1.齐心协力时间:20分钟操作:1.每个家庭先派出两名学生,背靠背坐在地上。2.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3.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4.主持人在旁观看,选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相关讨论:1.

8、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2.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3.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总结:1.别看这个游戏简单,但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大家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达到目标。它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团队相互激励的含义,帮助他们培养团队精神。2.另外,这个游戏还考验每个小组的领导者,看他怎么指挥和调动队员。因为这个游戏不但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还需要每个参与者的密切配合。如果步调不一致,大家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种情况下,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应该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

9、题。比如可以让大家以他马首是瞻,跟随他的动作;更有效的就是想出一个口号,既可以鼓舞士气又能 统一大家的节奏。3.无论队员还是领导者都应该明白,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培训者应注意,在游戏结束后,要帮助完成效果不好的小组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引导他们总结自己的失误。这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很大帮助。2.合力吹气球时间:20分钟操作:1.每个家庭选出4名成员,一个负责吹气球,一个负责拿起球,吹气球的人不能用手触碰气球,拿起球的人不能用嘴吹。2.气球吹好后,另外两个成员在手和脚都不触碰气球的情况下,合作把气球弄破。最先完成的小组胜出。3.然后每个家庭再选出4个成员

10、,继续比赛。相关讨论:1.你们的目标是把气球吹大,但当你只能吹(或者拿)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个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2.你是否在刚才的活动中批评过队友?你希望队友怎样配合你?3.这个活动最关键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总结:1.这个活动训练的是小团队的合作意识,使得成员知道在团队中要有统一性、协作性、奉献精神。 2.有的参与者会怪队友没拿好或者吹气球不用力等等,甚至急了还会发火。在讨论中就要让其思考,反思刚才的行为,引导其悟出团队合作中信任和奉献的重要性。 3.可以让参与者重新考虑怎样吹气球和挤气球,引导其在充分考虑团队合作的前提下重新设计和实施活动。3.心有千千结时间:20分钟操作:1

11、.各组牵手围成一圈,一定要记住左右手牵的同学。2.各组重新打乱顺序,再次牵手围成一圈。注意要牵第一次围成一圈时与你牵手同学的手,左右手不要混淆。3.每组同学想办法解开这个结,恢复圆圈状,但手始终不可以断开。相关讨论:1.生活中是不是会碰到很多结,举个例子?有没有心结?2.大家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开这个结的?有什么体验?3.这个游戏可以体现什么,有什么收获?总结:1.这个游戏可以让参与者认识到有解不开的心结是在所难免的,让其正视它,勇于解决。2.同时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参与者学会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通过师长、朋友的帮忙,一起解决。3.还可以教会参与者怎样与人沟通,怎样排解矛盾。(四)团体分享目的:认可学

12、校,接受现实,形成班集体,融入新生活。1.缘来一家人时间:15分钟操作:1.家庭内部围坐一圈,绕圈发言:(1)为什么来到这所学校(每人不超过2分钟),(2)对学校的印象(环境、食堂、宿舍、老师、同学),(3)自己心目中的学校。 2.主持人保持价值中立原则,不评价发言好坏;控制发言时间。 2.总结分享时间:10分钟操作:1.所有成员围成一个圈,分享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收获和体验。 2.每人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或者描述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八、建议与说明1.可设1-2名辅助人员,帮助主持者协调现场气氛。2.在团辅过程中主持者应灵活应变,可适当改变活动环节。3.主持者应主动引导团辅对象进行体验分享,出现冷场时可直接把活动的意义、体现的心理学原理告诉给团辅对象。4.团辅过程能体现新生们的个人能力和精神面貌,是挑选班委的好时机,各新生班主任可仔细观察每一位新生。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2013年9月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