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904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丕祥法理学笔记1-3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法理学的性质与范围一、 法理学与法哲学法哲学以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但不是哲学的一个部门;法哲学用部门法学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但不是法学与哲学间的边缘学科。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的一般理论。二、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是以法的现象的普遍性规律和最一般的宏观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认识和叙述法的现象辩证发展过程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是法律科学体系的基础性学科。法理学研究对象的三个显著特点:1、普遍性。旨在揭示人类社会法的现象矛盾运动及其外在形式的客观规律。该规律表现为两个基本矛盾关系。其一是法的现象的主观性(意志关系)与客观性(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关系。其二是法的现象的内容与形

2、式的矛盾关系。2、宏观性。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以法和法律最一般的重大的宏观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如法的现象本体与价值、法律调整及其机制等。3基础性。探求法理学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之间的内在关联,形成一个具有严格逻辑联系的法学理论体系。三、 法理学领域的基本问题法的现象是什么?法理学本体论(法的现象赖以存在的根基)与价值论(一定社会主体对一定的法的现象的评价、选择及价值取向)我们如何认识发的现象?法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第二节 法理学的历史发展一、 中国法理学的历史沿革二、 西方法理学的进化三、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伟大革命第三节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历史辩证的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必须坚

3、持法理学研究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二、 系统考察的方法首先要把法的现象本身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而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致力于解释法的现象系统中的多样的联系。其次要把握法的现象系统的层次和结构。三、 比较分析的方法可比关系包括:1不同法律文化传统的比较研究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的现象系统的比较研究3同一历史形态下不同国度的法的现象的比较研究。【思考题】3、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思想家和法学家囿于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不可能对人类阶级社会复杂的法的现象作出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法律学的产生和发展逐步揭示了一定社会的经济条件是构成法的现象的基础,对法权现象起决定性作用,探索了国家和法的

4、现象的历史起源的一般规律,对法的现象做出了科学解释,因为是文明社会法理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4、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学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实际进行科学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上揭示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水平发展比较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崭新飞跃,构成了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理论基础。第一编 法的现象的本体与价值第二章 法与法律的关系第一节 西方思想家论法与法律一、 以人类精神为基点的论说自然法学家从唯心主义哲学二元论出发,区分自然法与实在法,认为自然法是人定的实在法的基础,人定的法律应当体现自然法的要求。二、 德国

5、古典哲学的反思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法哲学,强调应然意义上的法与实定意义上的法是明显不同的。前者指以主体自由为实体和规定性的法,后者以国家意志和国家理性为其本体,具备一些实定要素。前者蕴含主体主观自由和权利,后者则是判断行为本身的客观性法律,体现普遍的客观自由。三、 从法律自身出发来理解的学说分析实证主义法理学则囿于法的现象内部关系来认识法的现象的性质,严格限制法理学的范围,排拒法与法律的区分。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法与法律一、 早期著作中的探索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理论分析法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法权要求或法权表现,法律则是国家意志的一般表现形式。三、 资本论及其后的相关阐释法权要求必须借

6、助法律的形式才具有普遍性的效力,法律形式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对一定法权要求的确认。第三节 法与法律的关系一、 语言学的辨析及其意义二、 法与法律的概念特征法是反映社会主体在经济关系运行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需要和利益的权利要求,是对社会主体权利要求的确认与实现。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愿望和共同要求,代表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三、 法与法律的区别法与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主观方面,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二者区别如下:1、内在属性不同。法是一种权利要求,反映社会经济生活要求的权利体系;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体现国家意志要求的实在法律规范和秩序体系。2、与国家权利的联系程度不同。

7、法与国家无直接联系,不能把权力看作是法的实在基础;法律与国家有直接必然联系,法律所具有的的普遍性、规范性、国家强制性和国家意志性等特征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3、与社会经济关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不同。法对经济条件的反映是直接的,与经济条件的联系是客观必然的;法律对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以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作中间环节的,因而是间接的,有偶然的特征。【思考题】1、如何运用唯物主义法理学分析西方自然法学家关于法与法律问题的论述?自然法学家区分自然法与实在法,认为自然法是正义、理性的化身,是永恒不变的先验的东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服从事务的普遍规律,服从自然法。这种先验的

8、假设存在自然状态,把人的权利看作天赋而并非来源于社会生活条件,不可避免的走上了唯心主义法哲学和形而上学二元论的道路。但肯定了法与法律二者存在的根本区别,具有合理因素。第三章 法的现象的特征与本质第一节 法的现象的特征一、 法的现象受经济关系制约法的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这种制约关系表现在:1、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决定法的现象的性质2、一种法的现象的产生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运动的必然要求。二、 法的现象独立于社会经济关系法的现象相对独立于经济关系,表现在:1、相同的经济基础会有不同的法的现象2、不同的经济基础上可能存在相同的法的现象。法的现象的相

9、对独立性的原因如下:1、法的现象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社会主体的能动性活动使它相对独立于经济关系(立法能动性)2、经济关系不是法的现象的唯一决定因素,还受哲学、宗教、政治文化艺术等非经济因素影响3、法学家与法律家共同体的独立性,也影响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此外,法的现象作为制度或规则层面的法律,与特定经济基础的关系时间接的,因而具有更显著的独立性。三、 法的现象具有形式性与自治性法的现象的内容来源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但它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意志化形式。作为权利要求的法本身以社会经济关系为内容,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法权意义上的内在结构形式;作为制度或规则的法律,虽以经济关系为内容,但具有偶然性,是社会

10、经济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法的现象与其他非经济因素而言,法的现象具有自治性。法和法律不等于那些非经济因素,只是其表现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相对自治的合理性标准。第二节 法律的特征一、 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法律是以行为关系为直接调整对象的规范。其规范性的原因是:1、法律具有概括性,可以反复被适用2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数量上占主导地位,且法律概念、法律原则等要素为法律规范服务3、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这是法律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法律的规范性决定其效率性。二、 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制定是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

11、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已存在的某些社会一般规则;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方式认可国际法规范;特定国家机关对具体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其法律效力)解释是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根据一定的标准与原则对法律的字义与目的所进行的阐释。法律具有国家性:首先是以国家的名义创制的,其次其适用范围以国家主权为界域,最后法律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派生出普遍性的特征。三、 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法律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其原因如下:1、法律的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律后果则

12、是对权利义务的再分配。2、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与运行来实现。3、权利义务是主体法律地位的体现。法律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规定是双向的。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作用于人的行为,并且权利可以诱使利己动机转化为合法行为并产生有利后果。义务则以其特有的约束和强制作用作用于人的行为,使得人们从有利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行为。众多规范中,只有法律有利导性,通过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来影响人们的意识并调节有意识的活动。只有法律最能适应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生产、分配和交换行为。四、 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实施是由专门机关依照法定程

13、序执行的。第四节 法的现象的本质一、 法的现象的规律性与意志性法作为法权关系,是规律的反映,具有规律性。法律作为制度或规则,是意志的体现,具有意志性。二、 法的现象的共同性与阶级性法的现象的阶级性,指法和法律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法的现象的共同性,指某些法和法律的内容、形式、作用效果并不以阶级为限,带有相同或相似性。三、 法的现象的正义性与利益性法的现象是为实现会正义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应然意义上的法与实然意义上的法律分别与正义、利益有不同的关系。法是评判法律是否合乎正义的标准;法律在法的指导下调整利益关系。【思考题】1、怎样正

14、确认识法的现象的特征?法的现象的特征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法的现象的性质和内容,一种法的现象的产生时一定社会经济关系运动的必然要求。其次,法的现象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因为:人的立法活动具有理性和能动性;法的现象还受到非经济因素影响;法学家和法律家共同体的独立性等。最后法的现象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形式,具有形式性,因而法的现象是自治的领域。2、什么是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形式性和自治性?认识这些属性的意义。认识法的现象的独立性、形式性和自治性有助于更好的把握法的现象的特征,发挥立法的能动性,理性立法;充分认识到法的现象的技术层面,即立法、司法问题;理性的将法的现象

15、与法外因素相区分,梳理法的现象的自身问题,让法的现象成为相对独立和自治的领域。3、从法律的特征分析法律的优点。4、如何理解法的现象的本质。法的现象的本质具体表现为:规律性和意志性,共同性与阶级性,正义性与利益性。法作为法权关系,是规律的反映,法律作为制度或规则,是意志的体现。法和法律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共同性,是进行社会管理和阶级统治的工具。应然意义上的法与实然意义上的法律分别与正义、利益有不同的联系。第四章 法的现象的功能第一节 法的现象功能的概念一、 法的现象功能的含义法的现象功能是指由法的结构所决定的,法产生作用的方向和能力。这一点区别于法的作用,即法对对象的实际影响。法的现象的功能取决于法的结构,而法的作用是法的现象的功能的外化和现实化,既取决于法的结构,也受制于法的作用对象。二、 法的现象功能的特征1、法的现象的功能具有方向性:法律总能将社会活动导向一定方向,将多样的社会行为纳入一定秩序中。法的现象的功能决定于法律的意志内容,意志的要求是有方向的。2、法的现象的功能具有稳定性:一定的法律制度一经形成,其发挥功能的方向、形式、过程都是稳定不变的。保证为社会提供稳定秩序3、法的现象的功能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法律的影响是普遍的、一般的。第二节 法的现象功能的类型一、 社会整合意义上的法律功能的分类从社会整合层面分析法律功能,可分为三类:解决冲突的功能、提供便利的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