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58525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孔镇中心小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一、基本项目1、课程名称:文明礼仪教育2、授课教师:本校校本课程必修课教师3、教材:选编4、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课程5、授课时间: 18课时6、授课对象:各年级学生二、开发背景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礼

2、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区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也正由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个人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六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1、学生现状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

3、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乏教养。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2、我校校情的需要,

4、我校地处农村,生源来自当地农民子女。他们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计,却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

5、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我校的办学理念“棵棵桔苗结硕果”,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校本课程必修课,以此促进我校的办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三、课程的目标: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个人常规礼仪,加强个人仪表

6、、言谈、仪态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修养,提升文明素质。2、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3、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4、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四、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三个单元:“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三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

7、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1.个人礼仪课程内容: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掌握正确的形体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注重仪容仪表,仪态举止,知道保持服装整洁、爱清洁、讲卫生。课程目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加强个人修养。2、“校园礼仪”课程内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3、“家庭礼仪”课程内容: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

8、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馨的家庭生活。4、“社会礼仪”课程内容: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课程目的: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四、课程的实施:我们初步设想本课程在六年级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四个单元交叉进行。每一个单元都是以“礼仪常规”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社交技能”的主题。逐渐建立规范的家庭礼仪和校园礼仪,然后再向

9、社会推进,争取社区、共建单位的配合支持,争取社交礼仪建设的良好效果,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1、专项课程设置。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的周三安排一个课时。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2、与德育结合。开发文明礼仪操,与体育大课间结合。3、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4、课外实践: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 习有关礼仪知识。自主学习:引导学

10、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 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 进行自主学习, 拓展知识。 竞赛展览: 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 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 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公民” 、 “我是服务员” “今天我当 家” 、 “我的家乡美”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5、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 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 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等。 五、适度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

11、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和校本课程教案(设 计) 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 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 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学生独创性 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 学校将文明礼仪课程与德育结合, 通过评选 “礼仪阳光少年” 、 “文明小 绅士” 、 “文明小淑女”等活动,激发学生践行文明礼仪常规的参 与意识。 4、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实施 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 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六、保障的措施: 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 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 奖励。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