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758513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 编者按:7月1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举行,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示范区着眼发挥引领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积极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培训交流期间,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借此机会,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全面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其中16位代表,请他们谈谈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担当起现代农业探路先锋的职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敬请关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服务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

2、 四川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整市推进的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促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等政策措施,全面加大了耕地保护、农田水利、道路、设施装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建设投入,在构建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农村投入机制、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耕地保护基金、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黑龙江省规模化的

3、粮食生产基地、先进的农业信息化、一流的农机设施装备和创新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很值得学习。 下一步,主要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收储体系、风险分担体系和处置体系,逐步消除农村资产变资本的障碍。 二是加快园区基地建设。以实施“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村相融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强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到2017年形成全域灌溉的水利渠系,使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率达到65%。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大力支持新型市场主体,着力培育新型职

4、业农民,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充分发挥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两个带动”作用。 四是提升专业配套服务。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服务机构,积极面向农村开展产权抵押融资、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拓展保险品种范围,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支持保险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积极发展产学研联盟。 五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通过规划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崇尚人文、适度规

5、模、突出特色、生态环保等理念有机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性载体,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推动“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先行先试问路绿色发展 湖北省荆门市市长肖菊华 荆门市是湖北省唯一整市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中国农谷”、“柴湖振兴”发展双省级战略实施地。我们将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培训班的举办为契机,勇于改革创新,奋力先行先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先行区。 抢机遇之先,实施全地域规划。坚持“三区”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即建设以科技、文化服务业为

6、重点的屈家岭“中国农谷”核心区;以“两型”农业为重点的“荆三角”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以生态产业、生态田园、生态民居、生态人文为主要内容的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办好“示范点”。创建钟祥生猪产业、沙洋循环农业、漳河新区生态农业等13个现代农业示范点,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打造“示范带”。按照“连片种植、标准统一、配套完善”的要求,沿武荆高速、207国道、汉宜线等主要交通干线,打造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现代农业示范带。 抢发展之先,加快全产业建设。紧扣“一高三新”,发展高效农业。以保障粮食安全、稳固农业基础性地位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全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围绕“四个一批”,壮大产

7、业集群。以农产品加工业2013年在全市率先成为“千亿产业”为新起点,围绕“四个一批”工程(一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一批50亿元的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100亿元的县市区),实施“千亿产业提升、百亿企业培育、十亿品牌创建”计划,夯实产业支撑,做大产业集群。突出“一调一牌”,拓展农业功能。围绕唱响农耕文化调、打好休闲农业牌,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园(馆),抓好休闲观光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办好“荆门油菜花节”和“屈家岭桃花节”等农业旅游节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抢政策之先,推进全方位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市、县(市区)、镇、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完善

8、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三同步四集中”(土地整理与土地流转同步推进、迁村腾地与农民转移同步实施、项目建设与政策整合同步安排,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农村商贸向市场集中),率先在“中国农谷”核心区实现土地全域流转。创新产品产销模式。大力推进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建立“订单生产、定向供给”模式,构建高效顺畅的农产品产销链条。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引导金融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保障金融机构农村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现代农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探索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产业优化生态优先 北

9、京市顺义区区长卢映川 在参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期间,实地领略了以“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为特征的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并在示范区组织管理、设施装备、体制机制、科技推广、投融资方式等方面学习了黑龙江有关市县的好做法、好经验,深感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下一步,总的思路是,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功能定位,坚持“量水发展、基础保障、生态优先”原则,大力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功能提升和转型升级,推动顺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更高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大力促进农业节水,调整种植业结构。有序退出高耗水作物,全面推广节水措施,积极应用微灌、喷灌等先进节水技术

10、,强化灌溉用水标准管理,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以上。二是坚决控制农业污染,发展生态农业。建立重点水源保护地及人口集中区域畜禽养殖业逐步退出机制。粮田全面实现保护性耕作,增加生物覆盖,减少冬季扬尘,降低水分蒸发。三是积极调整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对污染严重、规模小、效益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步转产退出。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精细加工、配送为主,资源消耗低的高技术含量产业。 以“新三起来”为抓手,推动农村改革纵深发展。一是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5年内全面完成区内60万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北京市乡镇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工作,以高丽营镇为试点,做好规划调整、组织腾退、开发利用等工作。

11、二是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农村基层干部技能培训,提升镇、村干部能力;建立顺义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与全市产权交易平台对接,全面推广村级资产在线交易,通过竞价提高交易价格。三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机服务和农产品产销等专业合作社;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构建农产品产销新体系,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展示首都农业示范效应。一是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为引领,发展规模经营。创新经营模式,促进粮食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标准化建设、社会化服务,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二是提升“菜篮子”应急保障功能。积极落

12、实全市菜田补贴政策;规范设施农业发展,逐步完成全区剩余1.8万亩老旧设施改造;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做好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推进工作。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积极创建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示范镇和“菜篮子”工程优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生产单位开展“三品一标”申报认定和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田园之美在于可持续 北京市房山区区长祁红 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是典型的特大型城市周边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房山区统筹城乡发展,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确定了“平原建园区、浅山聚酒庄、深山抓

13、沟域”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打造与世界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高端园区建设带动农业产业高效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高端葡萄酒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景观农业产业园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占地总面积1.72万亩,遵循基本农田不减少、农民全部上楼、劳动力充分就业、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原则,建设国际一流农业产业园区。高端葡萄酒产业园以房山区青龙湖镇为核心起步区,带动10个浅山区乡镇发展高端葡萄酒产业,按照原产地、标准化、高质量、品牌化酒庄酒发展原则,将房山打造成中国高水准、大规模的世界级葡萄酒庄集群,国内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酒庄会展和贸易中心,北京低碳企业总部和

14、休闲度假区。借助“磨盘柿、食用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发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促进优势产业提档升级。食用菌产业着力打造全区食用菌产业统一品牌,建立“二商首诚健康产业园”,开发食用菌及虫草系列健康食品,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打造“四季房山大美田园”凸显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通过养育绿色森林,改善河流水系,植补生态景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四季房山大美田园”,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沿重点交通路线和乡村旅游黄金线,发展景观农业,着力构建“三线五区”和“五田六园”的景观农业布局模式。韩村河“天开花海”、长沟“水岸花田”、琉璃河“古桥荷苑”等景观农业园区

15、,形成乡村旅游黄金线,生态休闲功能凸显,备受市民青睐。实施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工程,集中打造一批标准园、精品园和示范园,将主要农田建成“安全美丽田园”。 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叫响房山农业品牌。加速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严格投入品管理,扩大检测范围,建立监测溯源信息系统,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落实乡镇属地责任,以京之源公司为试点,以生产基地为基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组织区内知名企业参展农产品博览会、展洽会、订货会,走出房山打造区域品牌,培育新增北京著名、全国驰名商标。此外,调整优化全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粮食种植,稳定蔬菜生产,控制畜禽养殖,增加林水面积,着力打造

16、绿色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体系。加强京冀协作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在籽种农业、休闲农业、加工农业等方面,深化合作,探索实践“区外建基地、区内精加工”等合作模式,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科技做支撑丰收有保障 天津市武清区区长罗福来 全面深化农业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有不同的实施路径可以选择,有众多的发展模式需要探索。武清作为天津的传统农业大区,是全国2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中、唯一一个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创建单位。自2012年启动示范区建设以来,我们按照“三提升、两带动、两培育”的思路,着力提升农业抵抗风险能力、发展效益和服务生态环境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带动、项目带动,走出了一条具有武清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发展路子。 抓结构调整,培育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