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决定行为,教育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768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决定行为,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制度决定行为,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制度决定行为,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制度决定行为,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制度决定行为,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决定行为,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决定行为,教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决定行为,教育篇一:制度决定行为制度决定行为辛向阳有这么一个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

2、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

3、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这就是制度。制度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而管理学中“热炉”法则则能说明制度的有效执行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

4、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2、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3、当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篇二:教育能力辨析题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4*8)1、 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方向。错误。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2、直观教学是教学手

5、段,也是教学目的。错误。直观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或子理解遇到困难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教学,而不能把直观教学作为教学目的。3、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正确。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4、负强化就是惩罚。错误。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良好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

6、降低不良行为在将来发生的概率。1、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时期。错误。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的某一方面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效果。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错误。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已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 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7、,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正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具体内容是:任务难度的不同,所 需要的动机也不同。 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4、中学生上课时,一边看教材,一边听教师讲课,这是注意分散的表现。错误。这并非注意分散的表现,而属于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

8、象。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吧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1、 课程开发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能容。错误。课程开发是指通过对社会和学习者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课程反应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学科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 所以,此观点是错误的。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正确。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

9、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3、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错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4、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错误。这体现的是德育的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疏导原

10、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1、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错误。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不起决定作用。2、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时德育。错误。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3

11、、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是教师教的怎么样。错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除了教师教的怎么样,还有学生学的怎么样。一堂好课的标准包括: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4、定势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错误。定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解决相似问题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从而能提高反应和解题的速度。 对于变化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1、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错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教育则在人的身心发展

12、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2、由于教学活动以间接认识为主,因而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可有可无。错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3、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错误。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其中,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道德意志是在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客服困难,以实

13、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里过程,提出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一个人只有产生了正确的道德情感的基础上,才会以情感为指导产生强烈的道德意志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而非道德意志。4、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正确。人的知觉可以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影像,而对周围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会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1、 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正确。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14、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2、化学课上,教师给学生做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实验,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学习的方法属于实验法。错误。这种方法是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3、德育与品德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此,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错误。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

15、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 德育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会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教育。因此,品德是心理概念,德育是教育概念,二者是有区别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二者之间毫无关联。德育只是遵循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有要的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青少年的品德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德育与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该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是片面的。4、小强是一位很想获得成功的有志青年。他的老板现在有三件事需要他完成:一件比较简单,一件中等难度、一件很难。如果小强可以挑选其中一件来完成,那么他应该会挑选最难那一件。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小强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