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835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助残志愿者服务制度篇一: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三座店镇20XX年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县团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扶残助弱的优良传统,切实帮助镇区的残疾人排忧解难,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镇区、打造幸福家园为目标,组织和发动镇区中富有爱心、热衷公益、乐于奉献、具备一定能力的各界人士,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帮助镇区中残障人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实施精神上的抚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各界的关爱,从而提高残疾群体的生活质量,提升镇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助残服

2、务活动,对残障人员家庭帮扶,切实解决社区中残障群体生活无人料理、精神无人慰藉等突出问题。三、活动载体1、镇区青年志愿者:主要招募镇区中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镇区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村干部、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其他社会热心人士等。2、帮老助残对象:社区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的重度残障人员。四、服务方式根据镇区重度残障人员家庭状况及需求情况,多形式开展帮扶活动。具体采取以下三种服务方式:(一)日常结对服务。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结合志愿者的有关情况,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服务方式,实施日常结对帮

3、扶。(二)定期集中服务。由镇区牵头,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对镇区中列入帮扶的服务对象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即使暂无服务需求的,也要进行例行的问询问需。同时,在全国助残日、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志愿者开展集中服务活动。五、服务内容这次开展的帮老助残服务,主题是“帮扶生活、慰藉精神”。具体服务内容主要有:(一)生活服务。主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问题,提供服务。(二)健康服务。主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求医问药和日常护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医疗义诊、心理咨询、康复指导等服务。(三)安全服务。主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服务。(四)精神服务。主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日

4、常生活中精神需求方面的问题,开展谈心、聊天、读报等精神慰藉活动,提供服务。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助残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二)建立相关制度。镇区建立志愿者招募登记制度、培训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考核表彰制度等。同时,要建立完善志愿者名册、帮扶对象名册和结对帮扶、集中服务、应急服务等有关台帐资料,并动态调整更新。三座店镇团委20XX年8月14日篇二:XXX社区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XXX社区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XXX社区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助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广泛整合 资源,切实帮助残疾人,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保证

5、志愿者助残服务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特色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发扬 无偿志愿精神,着力壮大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使更多人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志愿者成为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助残服务活动,对残障人员家庭帮扶,切实解决社区中残障群体生活无人料理、精神无人慰藉等突出问题。三、活动载体1、社区志愿者:主要招募社区中志愿贡献个人的时

6、间及精力,不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社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校大学生、双挂单位党员干部、辖区内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社区干部、街道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其他社会热心人士等。2、帮老助残对象:社区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二级肢体、智力、精神、视力残疾的重度残障人员。四、服务方式根据社区重度残障人员家庭状况及需求情况,多形式开展帮扶活动。具体采取以下三种服务方式:(一)日常结对服务。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需求,结合志愿者的有关情况,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服务方式,实施日常结对帮扶。(二)定期集中服务。由社区牵头,组织社区志愿者团队,对社区中列入帮扶的服务对象定期开

7、展志愿服务活动,即使暂无服务需求的,也要进行例行的问询问需。同时,在全国助残日、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志愿者开展集中服务活动。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助残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二)建立相关制度。社区建立志愿者招募登记制度、培训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考核表彰制度等。同时,要建立完善志愿者名册、帮扶对象名册和结对帮扶、集中服务、应急服务等有关台帐资料,并动态调整更新。XXX社区20XX年1月18日篇三:随州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管理制度随州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志愿者管理制度为有效使用随州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8、)志愿者资源,保证志愿者队伍素质,积极开展“一助一、多助一”志愿服务,进一步推动志愿者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管理制度。一、志愿者(一)志愿者要履行注册登记手续、符合注册条件(年满18周岁,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奉献精神,具有身体技能素质,志愿服务时间固定)的青年志愿者。(二)积极主动与中心保持联系,遇有个人资料(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变更的,应及时告知志愿者服务中心。(三)志愿者每个月应至少参加一次服务活动,要求吃苦耐劳,热情主动,服从中心分配的任务。(四)志愿者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短期内无法参加服务的,应将原因告知中心,不得无故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五)服务证是志愿者

9、参加各种活动的标志和凭证,每次服务应随身携带。(六)参加活动时要注意人身安全、个人形象、文明服务;谦虚学习、严谨认真;团结协作、默契配合;热心奉献、积极主动。(七)活动中如出现突发事件,必须立即报告,严禁私自处理。(六)每月25日前,志愿者应做好本月的工作总结。二、服务小组(一)服务小组由5-6人构成,为志愿者开展和参加服务活动的基本单位。(二)服务小组应自主组织开展活动,促进组员间的沟通交流,培养锻炼组员综合能力,创造团结友爱和谐的氛围。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活动或会议。(三)服务小组设组长1名,组长的条件是:业余时间较为充分、热心公益、愿意服务大家、善于沟通协调。组长由组员推选产生。(四)组长负有承上启下的职责,要加强与组员及上级负责人的沟通联系。上级的通知和要求,应及时传达至所有成员,并做好反馈报告。(五)组长应认真做好会议和活动的记录工作,每月月底报告活动开展及人员变动情况。(六)每月25日前,志愿者服务小组组长应做好服务总结及统计工作。随州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制年 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