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妻妾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835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匈奴妻妾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匈奴妻妾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匈奴妻妾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匈奴妻妾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匈奴妻妾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匈奴妻妾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匈奴妻妾制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匈奴妻妾制度篇一:两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两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按史记记载,匈奴人的先祖是夏朝的遗民,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而在匈奴建国以前,

2、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据着。那时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是“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当时分布在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此外还有等部落集团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

3、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战国末期,赵国大将李牧曾大败匈奴。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14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蒙恬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

4、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而冒顿单于是匈奴国的全盛时期(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相当于中国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 在冒顿单于继位后,开始对外扩张。在大败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并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汉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对汉之燕、代等地进行侵掠。向西进击月氏,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徒。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臣服于匈奴。而汉朝与匈奴也进行大规模战斗,其中平城之围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场战役,汉高祖的时候,匈奴的

5、冒顿单于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韩王信(原韩国贵族)的封地马邑(今山西朔县)。韩王信抵挡不了,向冒顿求和。汉高祖得到这个消息,派使者责备韩王信。韩王信害怕汉高祖办他的罪,向匈奴投降了,于是冒顿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晋阳。汉高祖感到事态紧急,亲自赶到晋阳,和匈奴对敌。于是在公元前年寒冬,汉朝的军队冒着寒冷与匈奴兵对战,打了才一会儿,匈奴兵就败走了。所以汉朝军队一连打赢了好几仗。于是冒顿单于带兵逃到了代谷(今山西代县西北)。汉高祖听说了就派兵士去侦察,回来的人都说冒顿的部下全是一些老弱残兵,连他们的马都是挺瘦的,如果趁势打过去,准能打胜仗。汉高祖有点怀疑,又派娄敬到匈奴营地去刺探。娄敬回来说:“我们看

6、到的匈奴人马的确都是些老弱残兵,但我认为冒顿一定是把精兵埋伏起来,陛下千万不能上这个当。”汉高祖大怒,说:“你胆敢胡说八道,想阻拦我进军。”说着,就把娄敬关押起来。而汉高祖率领一队人马去攻打位于代谷的匈奴,刚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突然受到匈奴的突袭,他们个个人强马壮,原来的老弱残兵全不见了。汉高祖拼命杀出一条血路,退到平城东面的白登山。于是冒顿单于派出四十万精兵,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上。周围的汉军没法救援,汉高祖的人马整整在白登被围了七天,没法脱身。幸亏高祖身边的谋士陈平打发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珠宝去见冒顿的阏氏(匈奴的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一见这么多的礼物,心里挺高兴。当

7、天晚上,阏氏对冒顿说:“我们占领了汉朝地方,没法长期住下来,再说,汉朝皇帝也有人会来救他。咱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冒顿听了阏氏的话,第二天一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撤开一角,放汉兵出去。此后,匈奴一直侵犯北方,叫汉高祖大伤脑筋。他问娄敬该怎么办?娄敬说:“最好采用?和亲?的办法,大家讲和,结为亲戚,彼此可以和和平平地过日子。” 汉高祖同意娄敬的意见,派娄敬到匈奴去说亲,冒顿同意了。汉高祖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称作大公主,送到匈奴去,冒顿就把她立为阏氏。打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跟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其后的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和亲政策。这一政策相对缓和了

8、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两汉后期,汉朝国力下降,于是恢复了和亲,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昭君出塞,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当时北方的匈奴由于内部相互争斗,结果越来越衰落,最后分裂为五个单于势力。其中有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一直和汉朝交好,曾亲自带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宣帝死后,元帝即位,呼韩邪于公元前33年再次亲自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元帝同意了,决定挑选一个宫女当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而后宫里有很多从民间选来的宫女,虽很想出宫,但却不愿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很着急,这时,有一个宫女毅然表示愿意去匈奴和亲,她就是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

9、又很有见识,所以,管事的大臣就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同意了并吩咐大臣选择吉日,让呼韩邪和昭君在长安成了亲,临回匈奴前,王昭君向汉元帝告别的时候,汉元帝看到她又美丽又端庄,很想将她留下,但已经晚了,只能随她去。昭君来到匈奴地域,她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她一面劝单于不要打仗,一面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了60年,后来昭君死后,葬在匈奴人控制的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汉武帝时期,经过汉初70余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汉武帝加强了中央专制权力,军事力量也强大起来,已有足够的力量与匈奴抗衡,于是,汉武帝废和亲政策,而集中力量对匈奴进行军

10、事打击,它意味着汉匈关系开始发生新的转变。于是募兵制度在武帝时发挥了重大作用,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武帝“募天下死罪击朝鲜”。天汉四年,又发“勇敢士”出朔方。此后,关于募兵的记载史不绝书,不但在作战中使用募兵,在京师禁卫军中使用募兵,而且在边境也使用募兵屯戍,在此基础上,在建元三年(前138年),大行王恢建议以诈献马邑的办法,将匈奴主力诱至马邑包围歼灭,武帝准许,遂派30万大军在马邑周围设伏。然而被匈奴识破计谋,围歼计划破产。由此,汉匈关系恶化,双方激战开始,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汉军与匈奴多次交战,而最关键的战役有三次:第一次是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兵由云

11、中郡出击,横扫河套南部直至陇西,赶走匈奴白羊、楼烦王,占领河套南部地区。汉军在与匈奴的历次交战中第一次取得大胜。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等两次由陇西、北地出击匈奴各部,深入河西走廊,捕斩匈奴混邪王子、相国、都尉等百余人,士兵4万多,大胜。第三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大战是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率10万精骑及数十万步兵,辎重队伍,越沙漠寻歼匈奴主力。匈奴经过几次沉重打击,尤其是第三次打击,更加远离汉区,以至“漠南无王庭”,西汉建国以来近百年的匈奴边患问题基本解除了。汉匈力量对比的这种剧烈变化以至递转,使汉匈和亲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匈

12、奴经过连年的军事打击,人口增殖和畜群藩息皆大受影响,因而希望息战和平,重建和亲,即汉仍像以前那样向匈奴称臣纳贡,匈奴兵不南犯。汉武帝不反对和亲,但他希望的和亲则是要匈奴臣属于汉,遣子入侍为质,与其他藩国一样待遇,汉匈地位完全颠倒。双方为此僵持了数十年。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第一次是为打击匈奴,计划策动西域诸国与汉朝联合,于是派遣张骞前往此前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大月氏。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带一百多随从从长安出发,

13、日夜兼程西行,但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逃脱后历尽艰辛又继续西行,先后到达大宛国、大月氏、大夏。在大夏市场上,张蓦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他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大夏。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出发时的一百多人仅剩张骞和一名堂邑父了。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也是历史上中国政府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公元前119年,张骞时任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

14、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也取得了巨大利润。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

15、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也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其中丝绸被带到了了罗马,成为罗马人狂热追求的对象,据说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连贵族也乐于穿丝绸;而另外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等等。更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

16、繁荣的时代。另外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对于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西域都护府位于巴音郭楞西北部的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结合部距库尔勒市113公里,距轮台县城58公里,东经85 04,北纬4200,海拔高度990米, 现已辟为巴音郭楞的一个旅游点,吸收中外游客之多。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但是,在更始元年(23)王莽被杀,李崇与内地失去联系后,匈奴乘虚而入,“略有西域”,“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后汉书西域传),纷纷要求东汉王朝恢复“都护”管辖。南道上的莎车组织力量抗拒匈奴,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