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博弈均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7718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博弈均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制度博弈均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制度博弈均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制度博弈均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制度博弈均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度博弈均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度博弈均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度博弈均衡篇一:高校学评教制度的博弈分析高校学评教制度的博弈分析经济1202班 1205060432 甘子君摘要: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已在国内高校实施多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功能发挥愈发乏力,甚至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渐失应有的功能。从经济学视角对评教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进行分析,对评教博弈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得出纳什均衡,揭示当前评教制度失效的本质原因,并分析了策略空间,提出了解决当前评教困境的有效途径,以提高评教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关键词:评教; 教师; 学生; 博弈论一、 引言学评教作为监控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常规化的工作,我国自20XX

2、年以来开始逐渐在各高校推广,其初设目的在于寻找师生教与学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国自1985 年开始在高校开展各种评估试点工作1。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与教师同行之间评价、专家评价、教学督导组评价、管理者评价等相比,更能直接反映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学生评教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手写式评教、涂卡式评教发展到网络评教2。对于学生评教制度,学者们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陆飞庆等从学生评教目的、过程、结果处理的有

3、效性三大维度对学生评教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3; 孔祥峰从加强宣传提高评教者的素质方面展开研究,以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 汪利围绕学生评教有效性,对有效性内涵、影响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如何保证有效性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5。不难看出,国内关于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很多学术成果,但鲜见从博弈论角度来研究学评教制度。二、 评教过程中师生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一)“囚徒困境”模型正是由于学评教活动中博弈关系的存在,师生之间极易采用博弈论中的“一12周环,师文轩学生网络评教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54-56 陈德良,周萍高等院校基于网络的学生评教探

4、微J高等理工教育,20XX:80843陆飞庆,郭石明,赵梁红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214254孔祥峰浅析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局限性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XX:34365汪利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高教,20XX:7577报还一报”策略以达到相互妥协默契。“一报还一报”策略的第一步是相互合作,此后每一步都重复对方上一步所采取的行动。这种简单的程序之所以反复获胜,是因为它凭借如下特征最有效地鼓励彼此间长期合作:善良绝不会背叛对方,可激怒被对方的背叛行为所激怒并采取报复,宽容既往不咎地恢复合作,简单策略行动简单明了,不嫉妒不占对方便宜、

5、不在任何双边关系中争强好胜6。这是博弈论中很经典的一类博弈模型“囚徒困境”模型(表1),它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评教机制下师生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表1:学评教机制下的师生间博弈关系矩阵假设博弈矩阵中的参与人为教师A和学生B,他们均有“合作”和“背叛”两种选择,于是便有了四种博弈结果:第一种博弈的结果是,两者都选择“合作”,给彼此打10分,结果是双赢。第二种博弈的结果是,教师采取“合作”的抉择,给学生打高分10分,学生则采取“背叛”的抉择,给教师打5分。此种情况下,教师利益受损而学生获益,理性的教师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第三种是,教师采取“背叛”的抉择,学生则采取“合作”的抉择。此种情况下,教师获益而

6、学生利益受损,理性的学生不愿意这种结果的发生。第四种是,教师和学生都选择“背叛”,双方利益都受损,不符合师生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追求。因此,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当合作抉择所获利益大于背叛选择所获利益时,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实现双方的合作,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效果。表2:学评教机制下的教师之间囚徒博弈盈利矩阵学评教机制下高校教师之间同样存在着功利性的博弈关系。由于当前国内一些高校不当使用学评教结果,侧重于考核和奖惩,甚至依据学评教结果实行“末位淘汰”和“一票否决制”,导致教师之间的攀比和竞争。有些教师进而采取一些不利于稳定教学质量的手段,妥协、迁就于学生,以期获得评教高分7。这同67美罗伯特阿

7、克塞尔罗德.合作的进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王芳亮,道靖学评教机制下师生关系的异化及矫正J教育学术月刊,20XX:63样可以借用“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学评教中教师之间的盈利矩阵(表2)。假设博弈矩阵中的参与人为教师A和教师B,每个人都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妥协”与“不妥协”。由表2可知,教师和教师均有一个严格占有策略“妥协”,通过累次除劣策略,可以得到(-8,-8)的“纳什均衡”;如果双方都选择“不妥协”策略,则对大家都有好处,比“妥协”策略要好,但它不是一个稳定的博弈解。如果教师A认为教师B采取了“不妥协”的策略,而他悄悄地采取“妥协”策略,则他的盈利从-1变为0,增加了一个单位

8、的盈利,这显然对他有好处。如果没有外界的监督和强制力约束,大家都这么想,那么博弈的结果就会稳定在(-8,-8)这个点上8,形成博弈的均衡状态,即“纳什均衡”。因此,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教师们多数时候是会选择“帕累托次优”的“妥协”的。(二)从“囚徒困境”到“帕累托最优”学评教机制下师生关系的博弈中,双方利益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充分地展开利益博弈,必然会出现博弈结果的“纳什均衡”9。学评教机制下,教师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充分维护自己的教学权,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和自主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关心的则是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从前文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博弈分析中可知,无论对教

9、师还是学生来说,采取合作方式或结成同盟,努力争取各自的教育权或评价权以实现利益最大化,都是明智的选择,从而形成了教师或学生各自最优策略的组合,即博弈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帕累托次优解”,是“局中人对博弈结果的一致预期,任何一个局中人单独违反博弈问题的解,都不能增加利益,也就是这一策略组合使得局中人没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利益驱动”10;“在没有约束力的情况下纳什均衡是自动实施的符合个体理性的最优解,但不符合集体理性最优解。”11集体理性的最优解就是“帕累托最优”。对大多数师生来说,在合作利益大于背叛利益时,就要克服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实现“帕累托最优”。博弈主体的个体理性容易导致博弈

10、结果的集体无理性,难以从纳什均衡实现“帕累托最优”。博弈的均衡要实现从“纳什均衡”到“帕累托最优”,至少必须具备三个基础条件,一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要形成互利共赢的共同愿景,二是要有能高效贯通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整合与协调机制,三是要有能对不同利益主体进行高效协调的中介组织12。 89黄秀海“学评教”机制下的师生合作博弈及其关系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XX:41 龙春阳和谐高等教育:从“纳什均衡”到“帕累托最优”基于多重博弈的维度J江苏高教,20XX:12-13 10张长青纳什均衡的效率及选择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XX:762-76511孙庆斌纳什均衡与和谐社会J东岳论丛,20XX

11、:90-9212龙春阳和谐高等教育:从“纳什均衡”到“帕累托最优”基于多重博弈的维度J江苏高教。(三)如何走出“囚徒困境”1.走出博弈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改变目前学生评教的规则。除加强对学生在评教中的引导和培训,使其正确认识评教的功能和价值外,还应在学生中积极提倡和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互利共赢的奋斗目标。2.在师生间建立流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实施平等自由的对话协商制度,防止在评教中因信息不对称造成误解和抵触情绪,逐步建立起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的和谐关系。3.高校应建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为学评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有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关

12、系。如建立针对教师或学生的陈述和申诉机制等,并从制度上保障师生的权利得到正当有效行使。三、 评教过程中师生的动态博弈(一)前提假设1. 理性人假设。从经济学视角来看, 教师与学生均为理性人, 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个人偏好。因此在博弈过程中,学生希望用最小的努力获得较高的考试成绩, 而教师往往期望消耗最低的成本完成教学工作, 并且通过加强科研来提高职称层次, 获得最高的年终考核成绩。2. 非合作博弈假设。理性人在最大化自身偏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冲突。以班级为单位的所有学生主体组成一个决策的利益群体, 与教师之间产生利益冲突。首先, 在现有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 学生话语权通常较高, 可以通过对教

13、师测评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与奖金等偏好; 其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决策行为也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考核成绩, 影响了学生的效用值。3. 动态博弈假设。学生与任课教师这两个决策主体之间的行动是动态变化的, 具有先后顺序。即当学生测评行动在先时, 后行动的教师将根据前者的选择而调整自己的行动和战略, 因此,学生自然会理性地预期到这一点, 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决策会对教师行动的影响。因此, 参与人的决策应该在任何时点上都是最优的, 决策者都会“随机应变”, 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4. 完全信息假设。测评模式中,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是完全和完美的, 即一个参与人清楚地了解其他参与人可能存在的行

14、动选择, 教师和学生相互了解对方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即, 所有决策的行为是双方“共有知识”,那么从学生第一次考评教师行动开始至博弈结束, 又构成一个“子博弈”, 因此, 在学生测评教师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动态博弈。20XX:12-13(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博弈树根据上述的假设, 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行动进行分析, 用博弈树来形象地表述“学生评教”的博弈过程。首先, 由学生先选择行动, 决定对任课教师的评价, 然后由教师选择“妥协”还是“威胁”, 并影响随后学生对教师的测评行为, 学生和教师因此可能得到不同的支付水平。图中y表示学生获得

15、的支付水平, x表示教师获得的支付水平, c1表示教师的妥协成本, c2表示教师的威胁成本, c3表示学生评劣付出的成本, r表示学生评劣的概率。1. 学生根据自己主观判断来决定是否对教师评劣, 学生对教师评优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水平为学生带来正效用, 因此学生所得到的支付表示为y,且y0,同样, 教师在评优获得良好的考核成绩, 得到x单位的支付, x 0。由于是第一次博弈, 此时学生对教师评劣的成本为0;2. 如果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教学水平, 并决定对教师评劣, 那么教师将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 有“妥协”和“威胁”两种策略,其中妥协战略主要是指教师迫于学生测评成绩可能对自身带来的负效用,满足学生的偏好以求下次测评中被学生评优; 威胁战略则是教师维护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通过教育、命令或者用就业推荐等措施对学生进行威胁, 要求学生提高对教师的测评成绩;3. 当教师采取妥协行动时, 往往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改变原有教学方法与内容, 假设妥协成本为c1。因此, 在子博弈中, 学生与教师的支付函数表示为u1 =u1,u2 =u2;4. 当教师采取威胁行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