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7260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演变的特点篇一:20XX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

2、促进政治统一【答案】 A【解析】解答此题注意理解“封建”的概念,所谓“封建”实质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的分封制,结合所学,分封制与实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3.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答案】 C【解析】 “受命于天”说明皇权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反映的是皇位世袭,故选C项。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

3、实。4.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度C选官制度【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 B中央集权制度 D监察制度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分割地方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康熙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因此材料中的“国家政体”是指中央集权制度。B项正确。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B诸

4、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 解析:材料表明汉代的兴盛是由于采取了地方行政权归郡,牵制郡的长官,反映了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为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结合汉武帝推恩令的内涵,可知是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以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答案为B。 答案:B6“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刚刚开始设立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逐渐失去其作用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刺史“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可以看出刺史已经与地方郡县

5、官吏相互勾结,干预政事,故C项正确。刺史本来是中央派遣来监察地方的机构,但已经超出了这个职权,作用越来越大,排除B、D两项;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7(北京市东城区示范校20XX届高三综练二文综)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指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宰相的“委员制”指应届生求职季宝典 开启你的职场征途简历撰写 笔试真题 面试攻略 专业技能指导 公务员专区A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B相权分立制衡 C削弱了相权D行政权实现了真正的三权分立8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

6、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9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0周振鹤在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中说:“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

7、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材料反映元代行省划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主要以加强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B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D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造成南北制衡的局面11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12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

8、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解析】A 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内阁始终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死后被削夺官,正说明其权力在否关键看皇帝旨意。13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

9、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10分)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6分)根据材料三

10、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10分)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11、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请回答: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13.【解析】第问,从材料1中可以看出周天子与诸侯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君臣名分逐渐确定;“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国

12、家统一和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周王室的统治。第问,注意观察地图的特点,根据地方行政区划来判断;其弊端可结合汉初“七国之乱”的史实来回答。第问,实际考查行省制度,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问,需要综合三则材料,从地方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来总结特点。 答案: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4分)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郡国并行制。(2分)弊端:导致地方诸侯国权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4分)特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4分)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13、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6分)地方势力不断被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4分)14.【解析】第题结合三则材料,回忆我国古代主要选官的规定,归纳出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第题结合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方式的不同,说明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从内在一致性上说明二者关系;第题主要从材料结合隋朝社会历史状况说明科举制创立的原因,综合材料概括其特点。答案: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

14、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篇二:浅析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浅析中国古代的行省制度摘 要:中国古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本文在阐述中国古代行省制度形成发展的基础上,对其特点和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国古代;行省制度;形成发展;特点作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的行省制度建立于元代,与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郡、县制、州、郡、县制和唐宋的道,路制比较,行省制又是一种新的制度,相沿至明清,并至今不衰。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行省制度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作用,对当代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省在汉代指皇宫,皇帝居住的地方称禁中、省中。从三国曹魏开始,由皇宫的代称转变为中央枢要机关。黄初元年(公元220),曹魏文帝建立起中书省(即:负责审理奏章,草拟诏旨,参与机要,为政府出令机构)。到了西晋,又出现了门下省(即: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中书省和门下省起初都设在皇宫之中,因而以省为称,后来才脱离皇宫,成为中央行政枢要机构。魏晋以后,早在东汉就已建立起来的尚书台,也改称尚书省,与门下省、中书省合称三省,为中央三大枢要机关。开皇二年(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