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4489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篇一:监察制度试题监察制度试题中国古代为整顿吏治,历代统治者继往开来,精心制定的监察制度,在不同时期曾经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

2、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材料二: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 材料三: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元史世祖纪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史职官志

3、(清皇太极下诏)“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有骄肆慢上,贪酷不法,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 “倘知情蒙蔽,以误国论。”大清会典事例(1)依据材料一概括。主要特点:监察制度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发展、完善。监察组织严密、独立,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或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监察官员由中央任免,受中央监察机构直接统领,有相对的独立性。(2)材料二中,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不得照抄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要求: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或从政经验)。不良后果:往往会导致御史滥用职权。(3)

4、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特点: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重奖重罚。对犯罪的监察官员从严惩处。(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重要影响:积极: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加强了君主专制;监察官员惩治贪官污吏,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法律、政令的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消极: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等。(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启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反腐倡廉;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等。篇二:试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规律试分析

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规律1、秦代开始形成制度,中央设立御史大夫,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2、汉承秦制,但较秦制更严密。在西汉,中央仍设御史大夫作为长官,御史中丞为副,兼掌皇帝机要秘书和中央监察之职。在地方每州设一刺史,用以监察地方政情、受理案件、考核官吏: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基本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状态。各朝的监察机构名目不一,但体制与汉代基本相同;4、隋唐时期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5、宋代监察机构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发展而加强。中央沿袭唐制,御

6、史台仍设三院。地方如设通判,与知州平列,号称监州,有权随时向皇帝报奏,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此外,路一级的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也负有监察州县的责任;6、元代中央设御史台,还在江南和陕西特设行御史台,其组织与中央御史台相同,作为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关。这是元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发展。全国分为22道监察区,各设肃政廉访使(即监察御史)常驻地方,监察各道所属地方官吏;7、明代监察制度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而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备。中央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明代还建立御史出使巡按地方的制度。出巡之官受皇帝之命,可兼管地方其他事务。担任总督和巡抚的官员,其权力比一般巡按御史要大,有“便宜从事”之权。都察院

7、除执行监察权外,还握有对重大案件的司法审判权。战时,御史监军,随同出征。明代还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相结合,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旨在加强皇帝对六部的控制。礼、户、吏、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1人,左右都给事中各1人,给事中若干人。凡六部的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的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科道官虽然官秩不高,但权力很大,活动范围极广。8、清代清代监察机构沿袭明代,又有所发展。在中央,仍设都察院。各级官吏均置于都察院监督之下。清代都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他与六部尚书、通政使、大理寺卿等重要官员共同参与朝廷

8、大议。都察院下设15道监察御史,专司纠察之事。雍正年间,专察六部的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和各道监察御史共同负责对京内外官吏的监察和弹劾。唐代的台、谏并列,明代的科、道分设,清代的科、道则在组织上完全统一。监察权的集中,是清代监察制度的一大特点。清代,一方面允许监察官风闻言事,直言不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察官权力过大,规定御史对百官弹劾要经皇帝裁决。演变规律是监察官地位越低,权责越重,越来越服从于皇权对地方官员和中央高官进行监督。篇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夏商周三代已有监察的因素和活动,但严格意义上的监察制度未确立。2秦汉时

9、期的形成阶段。秦朝的御史大夫,汉代的刺史,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完整的监察制度。3隋唐时期的成熟阶段。隋唐时期,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出现谏议制度,形成较严密的监察网。4宋元时期的强化阶段。宋设立独立机构谏院,元代制定一整套监察法规。5明清时期的顶峰阶段。中央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地方设按察使司。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高度统一和严密。例二: 关于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高效明清时期随着皇权的高度加强,监察制度达到顶峰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明清时期的谏议机构比较完善ABC D【解析】 明清时期随着皇权的不断强化,专门的谏议机

10、构已不存在,机构较为完善的是监察制度。【答案】 A图文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时秦王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二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具体制度,说明其历史进步性。材料二中,从图l到图2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体现的两种政治制度中都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哪种官职或机构?【探究思路】 本题考查秦汉到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状况。第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第问,主要回答三省六部制的影响。第

11、问需要熟练掌握不同官职的职能。【答案】 制度:皇帝制、郡县制。进步性: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图1:御史大夫图2:门下省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郡国并行制: 情况: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 危害: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唐朝三省六部制: 情况: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

12、六部; 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 影响: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 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它是地方官制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废丞相:明太祖朱无璋,正式废除; 设内阁:形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制度正式确定; 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设置军机处: 目的:最初是为了用

13、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时间:雍正时期; 影响:标志君 主专制制度发展至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消极: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1. 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它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两个概念: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

14、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则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一切受制于中央。这样,这一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A“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B“别黑白而定一尊”C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D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解析】: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不能全面理解和客观地评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解答此题要结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析各选项,A、B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独断性和随意性,虽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易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造成很多的消极影响,但却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

15、重要贡献。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答案】:C2.对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的理解(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三省长官为宰相,相互牵制,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与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2)宋承唐制,但将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合称“二府”。同时,增设参知政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