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现代企业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51374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德,现代企业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顺德,现代企业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顺德,现代企业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顺德,现代企业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顺德,现代企业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德,现代企业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德,现代企业制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德,现代企业制度篇一: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顺德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伟大的历程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顺德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顺德区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来,顺德全区上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开放,以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壮丽篇章,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整个顺德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国民经济实现腾飞,综合实力令人瞩目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济社会迅速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远

2、远高于19491978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大大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与1978年相比,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8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0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7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长1524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618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综合实力空前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经济总量的扩张。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亿元迅速跃升至20XX年的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倍、475倍和594倍。从197

3、8年开始,生产总值上升到1984年的超10亿元用了6年时间,上升到1988年的近30亿元用了3年时间,此后至1999年的11年间增长了近10倍,平均每年上升亿元,1994年突破100亿元大关,1996年突破200亿元大关。进入新世纪,顺德经济发展迈入高速增长期,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20XX年突破1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成百倍增加,由1978年的612元上升到20XX年的107991元,增长了176倍。经济规模的扩大,带来了财力的增加。1978年顺德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亿元,1986年翻了一番,达到亿元;1998年跨上10亿元台阶,达到亿元;20XX年跨上20亿元台

4、阶,达到亿元;20XX年突破30亿元大关;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又分别突破50亿元、60亿元大关;20XX年达到亿元,197820XX年年均增长%。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经济实力在县域经济中的排位迅速提升,20XX年至20XX年连续四年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二、产业结构发生巨变,经济质量稳步提升30年来,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顺德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

5、总值中所占比例由1978年的:调整为20XX年的:。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个百分点。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加速形成。20XX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其中,水产业产值占亿元,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长%;种植业产值亿元,增长倍,年均增长8%;畜牧业产值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1179元,增长4

6、8倍,年均增长%。工业经济创造辉煌。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结构深刻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增长为主向以工业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进而实现了工业化由初期阶段向中后期阶段迈进的历史性跨越。经过30年的发展,顺德成为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家用电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医药保健、包装印刷、家具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汽车配件、金属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条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中小企业加快成长。20XX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比1978年增长375倍,年均增长%。20XX年底,累计申请专利45541件,授权31107件,专

7、利申请和授权连续12年位居全国县级区域第一位。大中型工业企业从1978年的2家增至20XX年的227家,总产值从亿元增至亿元,拥有美的、科龙、万家乐、科达、德美化工、碧桂园6家上市公司,美的、格兰仕集团进入20XX年中国企业500强。目前,全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个、中国名牌产品3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69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9个。同时,顺德还被授予“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中国涂料之乡”、“中国鳗鱼之乡”等20多项国家级区域品牌。商贸服务日益繁荣。改革开放给顺德的市场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政策作用下,区域内市场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社

8、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亿元,增长170倍,年均增长%。零售业态从单一走向多种多样,百货店、超市、专业店、购物中心等遍地开花,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逐渐兴起。现代商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大良商圈、容桂商圈和乐从、龙江三大城市商圈初步形成。流通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先进流通经营管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30年来顺德服务业不断实现跨越,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仅亿元,20XX年达到亿元,增长507倍。三、体制改革引领先风,对外开放成绩斐然30年来,顺德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变革同促进体制改革

9、结合起来,把坚持自主创新同参与对外经济结合起来,破除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发展模式,焕发了顺德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生机。体制改革领先时代。上世纪八十年代,顺德人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改革的“顺德模式”,令全国瞩目。进入九十年代,顺德紧紧抓住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实施了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包括机构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及一系列配套改革的综合改革,一举成为全省全国的改革先锋。正是以石破天惊的改革创新气魄,顺德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行政管理体制、资产营运监督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全新的经济社会体系,创造

10、了全国少有的自主资本、自主品牌、自由市场的优势条件,从而使经济社会快速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外开放硕果累累。30年来顺德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外经外贸加速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重大历史转折,形成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1993年跃上20亿台阶,达到亿美元;1998年跃上30亿台阶,达到亿美元;此后速度不断加快,20XX年突破50亿大关,发展到亿美元;20XX年突破100亿大关,增加到亿美元;20XX年达到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7倍。从1999年以来,进出口总体保持高速增长,

11、在20XX年超过50亿美元后,仅用六年时间就实现了从50亿到150亿的突破,其中20XX年、20XX年增速分别达到%和%。外贸对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提高。对外经济质量稳步提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逐步上升,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比上升最快。在20XX年的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服装及纺织品出口亿美元,家具产品出口亿美元。在出口市场上,美国市场出口亿美元,欧盟市场出口亿美元,港澳地区市场出口亿美元。全年对美国、欧盟、港澳地区的出口额达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同时,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197

12、8年以来,为了弥补区域内资金、技术、设备、管理以及人才方面的不足,顺德利用外资迅速进入扩张时期,而且外资进入领域不断拓展,贡献也不断提高。197820XX年,全区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平均每年亿美元。四、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改革开放30年来,全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农业、能源、原材料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区的网络体系,水利环境、科教文卫体设施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和城乡面貌得到根本改善。1978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亿元发展到亿元,增长1885倍,年均递

13、增%。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全区公路、水运、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速扩张,各镇街均贯通了高等级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形成了水陆交通畅顺的交通运输网络。1995年,顺德就已经成为全国第二个“村村通公路”的县区,全区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里程居全国县区之冠。到20XX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4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公里/百平方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029万吨,年均增长%。20XX年,顺德货运量为4539万吨,比1978年增加15倍,年均增长%;客运量为6127万人,比1978年增长31倍,年均增长%;货物周转量为618254万吨/公里,比1978年增长倍,年均增长

14、%;旅客周转量为113219万人/公里,比1978年增长44倍,年均增长%。 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催生对通信基础网络的需求,邮电通信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遍及千家万户。20XX年,全区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万门,比1978年增长287倍,累计增加万门。邮电业务总量(20XX年可比价)为亿元,比1978年增长6956倍,年均增长%。本地电话年末用户万户,比1978年增长553倍,累计增长万户;移动电话万户,比90年代初增加万户。信息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运用,直接

15、带动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20XX年互联网已达207631户,其中宽带用户205131户。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顺德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全区建设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城镇品位和功能,改善了农村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顺德以“一山、二路、四河”为建设轴线,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建成德胜广场、行政服务中心、演艺中心等一大批市政标志性建筑,由大良、容桂、伦教和新城区组成的城区面积达219平方公里,百万人口中心城区加速成型。在建设中始终注重环境治理,着力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城市综合环保工程,目前生活污水、垃圾日均处理能力分别达到万吨和1300吨。与

16、此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电网、文化卫生教育等关系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五、社会事业和谐进步,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事业逐步加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顺德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可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顺德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富裕安康历史性跨越的30年。科教文卫事业成效卓著。20XX年全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8217人。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高中毕业升学率%,初中毕业升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在校中小学生人数万人,比1978年增加万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公共卫生网络体系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