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9404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朝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辽朝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辽朝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辽朝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辽朝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朝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朝制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朝制度篇一:辽朝的皇帝制度辽朝的皇帝制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20XX历史学 20XX02310102 陈亚珍)【摘要】:辽朝皇帝一方面对汉人、渤海人行使皇权;另一方面,对于契丹等游牧民族,他又具有可汗的权威。辽朝皇帝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皇帝本身集双重身份于一身。这种政治属性直接影响到了与皇帝制度相关的一整套制度以及中央决策系统和行政机构的设置。【关键词】:辽朝;皇位继承;太后临朝称制;宫位制度【正文】:辽朝是契丹贵族建立的王朝。为了适应辽初“蕃汉分治”的政治格局,辽初统治者在继承原部落联盟部分制度和吸收汉制的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如:皇帝制度,司法制度,刑罚制度,北南面官制度,斡鲁朵

2、制度等,从而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是以皇权为中心的。因此,以皇权为中心的皇帝制度便成为研究封建王朝各项政治制度必不可少的方面。而辽朝的皇帝制度又是比较特殊的。“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为辽朝统治下有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的民族,既有耕稼以食、城市以据的汉族,又有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所以辽朝皇帝辽朝皇帝一方面对汉人、渤海人行使皇权;另一方面,对于契丹等游牧民族,他又具有可汗的权威。这也就使辽朝皇帝本身集双重身份于一身并直接影响到了与皇帝制度相关的一整套制度以及中央决策系统和行政机构的设置。 (一)皇位继承制度契丹族初期是八部

3、联盟,按契丹传统,八部大人(亦称夷离堇)以三年为期,轮流担任可汗,耶律阿保机以迭刺部夷离堇被推选为联盟长,于公元907年正月,燔柴告天,即汗位,自称“天皇帝”,并称其妻为“地皇后”。辽朝初期的帝位继承,经历了民主选汗与嫡长子继承制之间的多次尖锐斗争才得以确立。辽太祖时期的诸弟叛乱,八部大人罢免耶律阿保机以及太宗之立,横渡之约等,都是围绕帝位继承是由民主推选还是实行嫡长子世袭制而展开的。公元915年,阿保机继续蝉联为部落可汗,继而在第二年由部落可汗直登地位,完成了由部落可汗向世袭帝位的过渡。灭渤海之后,天显元年(926年)七月,阿保机死于返回皇都途中。围绕帝位继承问题在朝廷内部展开了一场嫡长子继

4、承制与“民主公选”的斗争,这是辽太祖以来围绕帝位继承上的斗争的继续。辽初皇位世选制度保留有契丹八部大人推选可汗的遗风。阿保机虽然确立了皇帝制度,并将继承人的选择范围缩小为本部的宗亲,但候选继承人却不只是一个,在阿保机之后有太子倍、太宗德光二人有资格和势力预选。经过选汗大会的尖锐斗争,最后才确定德光为皇帝,而长子东丹王却只获得了“让国皇帝”的称号。世选不仅给众多的继承人带来继位的希望,而且也带来了殊死的争位斗争和火并。在阿保机以后,在有关继承问题上经常发生争执,以至演成动乱,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说,辽之内难与国始终。上至辽太祖阿保机时代诸弟三次叛乱以至后来的耶律倍、耶律德光之争,至耶律阮与李胡之战,

5、察割之乱及火神淀之乱,皆属于由世选制直接引发的皇位之争。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后,确立了预立太子制度,但在即位的“柴册仪”中仍保存有“世选”的遗迹。辽朝的皇帝预立皇位继承人的制度应当说始于景宗。当然,“世选”是严格按家族部落进行的,只有高层贵族才能享有参与的特权。这种制度是契丹族从部落联盟过渡到国家所残存的原始痕迹,但内容和本质已经改变,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保留。(二)太后临朝称制按照契丹及北方其他游牧民族传统,大汗死后,照例由其妻摄政,并主持汗位继承人的世选。阿保机死后,述律后摄政,景宗死后承天皇后摄政,都是这种传统的体现。圣宗晚年,齐天皇后干政。齐天无子,而当时契丹已实行预立太子制度。齐天取圣元妃所

6、生宗真为子,宗真因此得以立为皇太子。太平十一年(1031年)六月,圣宗病故,宗真(辽兴宗)即位,其生母元妃立即发动了一场政变,将齐天拘禁并逼迫其自尽,然后自立为皇太后,临朝听政,重用外戚,兴宗则不得过问一切政事。重熙三年(1034年)五月,她又谋废兴宗而立少子重元。结果重元将这一阴谋告诉了兴宗,兴宗得以抢先将其囚禁,并将其亲信一网打尽。皇后与母后的冲突愈演愈烈,实际上是日益加强皇权与太后干政的旧传统发生矛盾的结果。兴宗亲政后,太后临朝听政的历史也并没有到此结束,直到辽末,仍有称为太后的女主出现:保大二年,北辽皇帝耶律淳病故,这个建立在燕京的小朝廷遥立并不在燕京的天祚之子秦王定为帝,由淳妻德妃为

7、皇太后,临朝称制;西辽德宗大石死后,子夷列年幼,遗命皇后塔不烟称制,权国政。七年后,子夷列始即位,是为西辽仁宗;仁宗死后,子幼,遗诏以妹普速完称制,权国政,并且亦号“承天太后”。可以说太后临朝称制,几与有辽一代历史相始终。这在中国各封建王朝也是绝无仅有的。宫卫制度“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田,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宫宫帐,以奉陵寝。”辽代每一位新统治者上台,都要组建自己的宫卫,宋人记载称宫院。太祖有弘义宫,太宗有永兴宫,世宗有积庆宫,应天皇后述律氏有长宁宫,穆宗有延昌宫,景宗有彰愍宫,承天皇后有崇德宫,圣宗有兴圣宫,兴宗有延庆宫,道宗有太和宫,天祚帝有永昌宫。孝文皇太

8、弟虽未即位当皇帝,但亦有宫卫,曰敦睦宫。此外,大丞相耶律隆运有文忠王府,其性质也如同宫卫。每个宫卫都由两个部分组成:划归它管辖的州县及部族组织,这些部族组织组成斡鲁朵。这些所谓的宫并不是供皇帝 太后起居的宫殿。宫卫实际是管理皇家财产及直接隶属于最高统治者本人的军队的机构,此外,它还是皇帝即位以前的潜邸,例如景宗即位前,穆宗就把他养于永兴宫。 作为皇帝的宫卫 亲卫组织的斡鲁朵,担负者保卫皇帝的任务。因此,必然要形影不离地跟随皇帝。在皇帝生前,扈从 |守卫皇帝:在皇帝死后,其守卫的对象已经变为皇帝的陵寝。同时,作为宫卫的斡鲁朵,始终跟随着皇帝四时捺钵。皇帝四时捺钵的地点,大体上自辽圣宗之后是基本固

9、定的,所以斡鲁朵也是有相对固定的地点的。 可以说,斡鲁朵是辽代特有的。皇帝权力自辽太祖称帝建立皇帝制度后,契丹皇帝与部落联盟时期的可汗的地位和手中握有的权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契丹皇帝与部落联盟可汗最大的区别就是个人专制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在立法权上,皇帝掌握了对国家立法的绝对权。辽的第一部成文法,就是在建国后,由突吕不奉皇帝的诏令而制定的。皇帝对司法机关所确定的罪。对官吏的选拔和任免上,也是由皇帝一人定夺,辽太宗时期,占领幽云十六州,采用蕃汉分治的办法,制定了南面官制度,以此与北面官制度相区分。对于百官具有绝对的赏罚权,皇帝有权惩治反对派及贪赃枉法之人,使百官忠于职守,不敢懒惰

10、。国家机器的支柱是军队,军队是维护皇权的重要武装力量。皇帝从建国伊始就把军队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凡是军队出征及调遣军队,均由皇帝下令方可。这对于维护|巩固个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政权力上,由于财政的收支关系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所以财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辽太祖即位后,即制定了赋税之法;“太祖平诸弟之乱,弭兵轻赋,专意於农。”荒欠之年,皇帝有时还下令免除一年的赋役,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在皇位继承上,具有预立太子的权力,辽太祖即位后,立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并于公元926年册封太子倍为人皇王并给予他管理东丹之权。综上可以看到,辽朝皇帝同汉族封建皇帝一样在国家政治

11、生活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这样皇权与部落联盟军事民主制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在形式上仍然保留了原部落联盟时期的议政会和世选制度,但是在专制皇权之下的议政会和世选制度,最终也只是徒具民主的空壳而已。这样契丹皇帝就具有了独断一切的权力。以上即我对于辽朝皇帝制度的概述,由于个人认识角度以及资料有限等方面的原因,在措辞和资料的理解方面还有欠缺,望老师谅解并给予指正。【参考文献】:白纲,下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XX年武玉环,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年任爱君,社会科学辑刊,20XX年第二期吴凤霞,1999年第2期任爱君,20XX年1月第26卷第1期李桂芝,1992年第1期李桂芝,1999年,第6期王善

12、军,河北大学,20XX年(9)元脱脱等撰,辽史,中华书局,1977年篇二:辽朝的头下制度与头下军州【内容提要】头下制度是辽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头下制和头下军州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头下制的渊源,头下的形态和性质,辽朝头下军州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以及头下军州的制度层面的诸问题,并对文献和考古材料中所能见到的头下军州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作者认为,头下制渊源于北方民族,与唐代的头下户无关;头下军州制度早在辽朝建国之初就已创立;金朝既不存在头下制度,也没有头下的概念。【关键词】头下 投下 头下军州 头下户头下制是契丹王朝颇具特色的一种民族文化,历来深受辽史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由于史料的

13、过分匮乏,迄今为止,人们对这种制度还了解甚少。如果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我们有关辽朝头下制度以及头下军州的知识,并有助于加深对于这个北方民族王朝的历史特性的理解,那将令我感到十分欣慰。一“头下”一词的语源及其语义,是一个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王国维在谈到元朝的投下时,谓“此语本出契丹”,1亦即认为“头下”是契丹语的译音。陈述先生也倾向于“头下”为译音说,并推测它源于夫馀语。据后汉书、三国志等典籍记载,夫馀诸族以六畜名官,部落首领有“马加”、“牛加”、“猪加”等称号,其官名后所缀的“加”字,汉义为“王”、“首领”,陈述先生认为“加”可能就是“头下”二字的合音,且进而推论说:“头下之初义

14、为王,亦即首领,继则用以名私甲、私城,犹言部曲也”。2关于元代的“投下”,学者们也就其语源进行过很多探索。虽然元人记载中已有“投下”即“爱马”的说法,但仍有一些日本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并试图从蒙古语中寻找“投下”一词的词源,3他们的意见不为学界所认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看法是,“爱马”是蒙古语“ayimaq”一词的音译,而“投下”则是它的意译;蒙古语中的“爱马”,其本意是部、部落,引申为军事游牧集团或王公贵族的封地封民。4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头(投)下”的语源可能出自汉语。宋代文献中往往用“头项”一词来指称兵马单位,故陈述先生又怀疑辽之“头下”或者本为汉语。5周良霄先生也持有类似的看

15、法,他在谈到元代“投下”的语源时说:“在早期的蒙古史料中,我们找不到?投下?或?头下?一词。这里似乎也证明,投下、头下是一个汉语词,义即?头项之下?。”6由于对契丹语言文字的了解十分有限,直到今天,学者们仍难以对“头下”一词的语源及语义作出确切的论断。关于“头下”的语源,我认为王国维的判断是正确的,即它是契丹语的译名。源于夫馀语说纯系一种猜测,并没有什么语源学和历史学的依据,故很难令人相信。源于汉语说则迹近附会,尽管彭大雅黑鞑事略有称蒙古“投下”为“头项”的例子,但正如王国维指出的那样,彭大雅所说的“头项”实际上是“投下之音讹”,并不能证明汉语中的“头项”一词与契丹人和蒙古人所说的“头(投)下”有何渊源关系。至于“头下”的语义,则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过我想蒙古人既然以“投下”作为“爱马”一词的意译,那么契丹语中的“头下”理应与蒙古语中的“爱马”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是,在我们从契丹语中发现“头下”的词源之前,这也仅仅是一个猜测而已。众所周知,头下制度仅见于契丹和蒙古两朝,但陈述先生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看法。淳熙四年(1177年)作为宋使张子正的随员到过金朝的周煇,在他此行留下的行记北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