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678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篇一:考工记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城市规划1001班 张敏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这本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里面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其中营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是考工记这本书里面的精华。同时,周礼考工记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

2、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所谓“营国”,即是建城。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的布局都遵循这些制度,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研究考工记营国制度对中

3、国城市建设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它在我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作用。泛泛地谈论,或者是截取历史的片段去探讨,或者是抽出个别城市的规划来对比分析,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全面考察它自西汉末再度问世以来产生的影响。这里,不妨以我国几个历史名都为例,回顾它们的规划情况,分析它们的规划结构,了解其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当可有助于对营国制度作用的认识,明确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北京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名都之一。今日北京的前身就是清代封建帝国的首都。明北京宫廷区是按前朝后寝之制规划的,清北京城规划结构的要点是:1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央,前为朝,后为市,左为宗庙,右为社

4、稷,2宫城内前为治朝,后为寝宫,3以五门三朝为主而组成的南北中轴线,是全城规划的主轴线,祖社里坊乃至郊坛等,基本上沿主轴线对称安排,4。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这种规划结构是否为明营北京所首创不是,它是吸收金中都、元大部及明洪武营建明中都和南京的经验,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来的。北京是五朝名都,除辽为陪都外,金、元,明、清均以此为都城。我们再上溯至金,试看金中都又是怎样设计的.据文献和一些遗迹,金中都城呈近似正方形,东西较南北稍长。四面各开三门,共十二座城门。宫城在城的中部微偏西南处。外筑皇城,皇城周长九里三十步.宫城南北中轴线即为全城规划主轴线,坊里沿此轴线环绕宫城对称布置.

5、我们拿金中都与元大都和明北京比照,便可发现这三代首都规划的历史继承关系,尤其明北京看来更接近金中都。这个历史现象的确耐人玩味。金人营建中部多仿效北宋东京。现不妨再看看北宋东京的规划情况。宫城居内城中部偏北处,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便是全城规划主轴线。上面介绍的北宋东京规划概貌,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金中都和元、明北京都是继承北宋东京传统的产物。此中基本规划结构各代都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个现象并不是历史的偶然重复,势必有个共同遵循的规划传统在影响着,不然是不会如此巧合的。为了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追溯宋以前的营都规划情况,试看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是怎样发生,发展的?所谓共同遵循之规划传统又是什么这样,我们就

6、得看看唐人又是怎样规划他们的首都的。隋统一中国后即大力经营大兴城以为首都。唐代长安即隋代大兴所以唐长安城的规划基础实为隋人所奠定的。其宫城虽偏处城北,却仍在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宗庙在宫城前左方,社稷在宫飞玄门城前右方。全城采用棋盘式的经纬涂制干道网,利用干道纵横交错所划分的地盘,作为市坊用地。所有这些,都是据南北中轴线作对称布置的。这样布局,虽可突出这条轴线的主体感,但城市过大,人口众多,加之商品交换日趋繁荣,不免有市肆过于聚集,难于方便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的缺憾。唐长安规划大致有如上述。如果我们以北宋东京与唐长安对照比较,这两代首都规划的基本结构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其间传统继承关系是非常明显的。隋

7、代继营大兴之后,在大业年间又营建东都洛阳,所以唐洛阳也是承袭隋人的。由于唐洛阳是陪都,尽管规划制度不变,具体运用则较长安灵活得多。因此,洛阳城市风格,在整齐中寓有生动活泼之感。唐洛阳布置重视利用地形,因宫城偏处西北,整个城的规划主轴线也随着西移。虽然,宫偏西主轴线西移,市坊多在东南,外表上似乎极不平衡,但是加上西部广大禁苑来分析,城市总体构图的平衡是处理得很成功的,仍不失以宫为中心的对称布局格调。宫位于全城中轴线上,宫城前为皇城。皇城内左祖右社,官署沿中轴对称罗列。这套宫廷区布置与长安相同,充分体现了帝都的森严。唐洛阳规划是我国中世纪城市规划史中继唐长安之后的又一杰作,也是灵活运用传统规划结构

8、的好例子。纵然形式上别具一格,实际上它的基本规划结构与唐长安仍是一致的。南北朝之前还有一个名城应该提出来谈谈,这就是曹魏的邺城。邺城不是帝都,而是曹操营建的魏王城。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规模次于“九六城”洛阳。曹操为适应当时三国鼎立的形势需要,故邺城规划多从军小着眼。以城北的宫城为中心,宫门前南北主干道为规划主轨线,东西主干道为辅轴线,将全城划分为城南和城北两大区。这便是邺城规划结构的概况。总的说来,曹魏邺城规划是个推陈出新的产物。继承传统,却不拘泥于传统,讲求实效,勇于革新,它的若干规划经验,对后世首都建设是具有影响的。以上我们沿着历史线索,叙述了北京、长安、洛阳,东京和邺城这五个历史名城

9、的规划概貌。从时间上说,自清一直上溯到东汉,前后将近一千九百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我国都城规划基本上都是继承考工记王城规划传统的产物,即使是别具一格的曹魏邺城,也难摆脱这个传统的影响。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李冲规划的北魏洛阳。这个新都更为后世继承考工记王城规划传统树立了楷模。近年也有人认为,只是直到元代刘秉忠规划元大都,才第一次运用考工记“理想方案”。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不仅首都如此,其他城市同样也有考工记王城规划传统的踪迹。通过国际交流,考工记影响甚至远及邻国。日本的都城平安京就是一个例子。平安京是仿效唐长安设计的,追根溯源,平安京规划也应考工记王城规划传统派生的产物。通过以上回

10、顾,这一系列历史事实充分表明,考工记营国制度不仅影响时间长,影响面也很广。无论从哪方面去考察,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制度在我国城市规划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和它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考工记营国制度原是奴隶社会城邑建设制度,虽然它为封建社会所继承,但随着社会演进,在实践过程中,这个传统也在不断发展。从上述各名都的情况看,我们便可了解,历代运用营国制度传统经验,都是从当时实际出发,吸取他们所需要的精华来为他们的建设服务的。换言之,他们是批判地继承传统,而非盲目地因袭传统。因此,他们虽采取营国制度传统的某些基本要素,却并不为营国制度所约束,种种变化各有不同,甚至同一时期的建设,具体运用上也因地制宜,不拘一格,隋人营

11、建东西两都的规划不就是篇二:周礼考工记考工记一. 考工记性质及其成书地点和世代问题1)考工记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古老的手工业文献。书中不仅保留了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而且提供了一系列制度。例如:生产管理制度、器物制度、城邑建设制度。礼制建设制度等,是研究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史料之一。 2)考工记是官方制定的官府手工业生产制度,而不是官方记载或批准的民间手工业生产技术资料书。 3)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器物特征,井田制度尺寸单位及进位关系与齐国相符,可推断考工记成书地点为齐国。 4)考工记成书时间据考证应在春秋齐景公年间。为了维护旧制,而把一些周王室的制度搜集整理出来,以抗衡政治改革的逆潮。(儒家思想

12、) 5)考工记匠人涉及城邑建设的有“匠人建国”、“匠人营国”两节,“匠人营国”一节则专述了奴隶社会西周世代“理想城市”的城邑建设制度。而且这个制度影响了中国此后两千年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二. 考工记中有关城市布局的阐述1.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2.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南北七筵,堂重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席。3.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局七个,围门容小局叁个,路

13、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辄叁个。4.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5.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6.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7.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三.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城邑建设体制基本制度礼制营建制度作为手段贯穿营建过程 三级城邑规划布局制度结果四. 道路制度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经涂九轨,环途七轨,野涂五轨(道路宽度有等级) 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五. 周礼考工记所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体系:城市主体规划结构 礼制规划秩序经纬涂制的

14、道路系统(影响至今) 方格网的规划布局方法从北魏洛阳到明清北京,二千多年的城市建设有着相当强的一种师承关系(连贯性),考工记营国制度在其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真正开始启用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是北魏,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关于如何统治汉民族,而尊崇了考工记周礼。直到元大都的建设使这种思想达到了极致。篇三:城市规划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科学设计艺术的珍贵文献。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

15、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含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正因为此,历代有关考工记的注释和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早期有汉代的郑玄,中期有唐代的贾公彦,晚期有清代的戴震、程瑶田、孙诒让等。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考古的开展,使对考工记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研究者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思维方法,利用考古实物和模拟实验资料,对考工记所涉及的古代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科学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许多论文,在整体上把考工记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中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作者不详。据传西汉时周官(即周礼)缺冬官篇而以此补入,得以流传至今。全文约7000多字,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6大类、30个工种,其中6种已失传,后又衍生出1种,实存25个工种的内容。书中分别介绍了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之器等的制作工艺和检验方法,涉及数学、力学、声学、冶金学、建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清代学者戴震著有考工记图、程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