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4486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国,政治制度谁建立篇一:先秦君子风范考试题先秦君子晏婴是以下哪一诸侯国的著名政治家:() 分?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我的答案:C2根据论语的记载,“吾日三省吾身”出自于以下哪一位思想家:() 分?A、孔子?B、颜回?C、曾子?D、子路我的答案:C3西周建国时期定立的分封政策是()。 分?A、封建亲戚,以挟天子?B、封建同族,以御外姓?C、封建诸夷,以藩屏周?D、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我的答案:D4卫武公“耳提面命”的典故始见于以下哪一部先秦著作:() 分?A、史记?B、周易?C、左传?D、诗经我的答案:D5相比于其他部分,诗经中的哪部分保存了大量先秦贵族君子创作的诗:() 分?A

2、、雅和颂?B、风和颂?C、风和雅?D、只有颂我的答案:A6周朝贵族君子风度的必要条件是()。 分?A、穿戴得体?B、行止得当?C、威仪得彰?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D7孔子的“益者三友”不包括()。 分?A、友善柔?B、友直?C、友谅?D、友多闻我的答案:A8郑国伯有赋卫国人为讽刺卫伯所作的鄘风鹑之奔奔是为了表达对以下哪一位的不满: () 分?A、伯有自己?B、卫国国君?C、郑国国君?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C9先秦君子风范中“和”的含义不包括()。 分?A、各种社会关系的隔离?B、礼貌待人、态度温和?C、宽厚待人、对人不苛求篇二:李斯在秦朝国家体系构建上与政治制度确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李斯在秦朝

3、国家体系构建与政治制度确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张重阳李斯(?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斯在秦国统一六国及秦朝建立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协助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他反对“以古非今”,提议焚书坑儒。按照秦始皇的命令,统一了文字、法律、货币及度量衡,为秦朝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在秦国末年及秦朝建立过程中显示了他极为重要的卓越才能及显赫的政治地位。公元前208年,因赵高之诬被害于咸阳。李斯被害两年后,即公元前206年秦朝遂即灭亡,被刘邦的汉朝所取代。一、李斯的谏逐客书奠定了秦朝的用人观。秦国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日渐强大,就学于荀子的李斯看到了秦国

4、强大的发展趋势,看到了秦王想吞并六国的政治抱负,决定离开荀子,想到秦国建功立业,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对荀子说:“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为了能接触到秦王,李斯从楚国主动投到秦相国吕不韦门下,由于他才华出众,得到吕不韦的赏识,不久被任命为郎官,为李斯能接触并游说秦王赢政提供了条件。在于秦王的接触中,李斯每次都向秦王分析天下大势,提出秦国统一六国的条件己经成熟,并为秦国征伐六国制定战略。力劝秦王抓住有利时机统一六国。李斯的主张,得到了秦王赢政的采纳,秦王任命李斯为客卿。后来,有韩国人郑国到秦国做间谍,被秦国发现。一时排外之议鹊起,官吏们纷纷上书秦王,要把外国的为

5、秦国服务的人驱逐出境,防止再有间谍破坏。李斯当然也在被逐之列。李斯为了阻止秦王的逐客令,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向秦王写了一篇谏逐客书。谏逐客书中,李斯首先否定了逐客的正确性,而后罗列了缪公、孝公、惠王、昭王求外国之士共事于秦,使秦国成就霸业的事实。最后通过“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的假设,得出了“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故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的结论。终于使秦王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也得以官复原职,后升至廷尉。李斯的谏逐客书体现了广招四方英才,为秦国所用的大用人观,也

6、就是今天所说的,国家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有了治国理政的人才,国家才能发展强大。李斯的用人观一直在秦始皇逝世前被秦朝所遵循。为秦朝初期加强统治,恢复经济,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国家强盛提供了人力支撑。二、为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实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是沿袭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诸侯国制度;还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一直在朝中争议不休。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分封派,仍建议实行分封制。早在秦王赢政还没统一六国时,李斯就向秦王进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

7、,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他第一个提出了成帝业、大一统的政治主张。秦始皇把丞相王绾等人的建议交给群臣商议,很多人都赞成分封制。只有廷尉李斯发表了不同看法,他列举了周朝天子分封诸侯造成受封子弟亲属互相攻击、互相征战的局面,指出正是因此才造成了国家的混乱。廷尉李斯谏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创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首先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诸侯国的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取“三皇五帝”的皇帝合二为一,

8、号称皇帝。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谥法”。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所有这些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神圣的地位和最高的权力。其次,规范官吏名称和秩序,在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皇帝的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统领百官,权力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斯为丞相。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御史大夫掌管图籍典章奏折、监察百官、辅助丞相处理事务。三公间互相制约,便于皇帝集权于一身。在三公下,设有九卿。即:奉常、郞中令、太仆、卫尉、典客、廷尉、治粟内史、宗正、少府。这些

9、官吏,都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秦朝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度,为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在规范了中央领导机构和官吏秩序后,秦始皇还听从李斯的建议,在地方行政机构上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将战国后期已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设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全郡政务。郡守直接受中央管辖,由皇帝统一任命。郡守以外,设郡尉,掌管全郡军事。又设监察史,负责监察。各郡每年必须定期向中央报告本郡的租税收入、户口统计、治安状况。一郡之内,设县若干,万户以上设县令,不足万户设县长。县令、县长以下设县尉、县丞。县下设若

10、干乡。乡设三老,掌教化,进行思想统治;啬夫,负责征租税,征发徭役;游徼,负责地方治安。乡之下还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网络。秦朝国家政治制度和领导体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实行显示了李斯的治国智慧与政治韬略。这一政治体制和制度基本上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继承下来。毛泽东主席也曾说过“百代都行秦政治”,足以证明秦朝的国家治理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三、焚书坑儒是秦初净化舆论环境,引领思想导向,统一政治思想的必要措施。在李斯力主建立中央集权制,实行郡县制后,秦朝内部围绕“师古”与“师今”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郡县制实行八年以后,到了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又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于是全国上下各种流派

11、纷纷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淳于越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作为改革派主张与时俱进的丞相李斯认识到这种议论,代表了一些守旧派的思想,如不加以制止,任其泛滥,势必会影响刚刚稳定下来的秦朝的统治基础。他批评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就会造成“主势降乎上 ,党与成乎下“,国家的统一可能遭到破坏。因此,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李斯果断提出“焚书”的建议。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销毁,逾期不交者,处以黥刑并罚劳役。2、私下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3、严禁私学“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

12、议。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焚书不久,公元前212年一些没落的六国贵族方士和儒生对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秦始皇进行诽谤,又加上秦始皇相信迷信,让人到处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后来因为这些方士如侯生、卢生的逃跑,又加上在寻找仙药中徐市等人花费巨大,并从中谋利,秦始皇恼羞成怒,下令追查这一类人,一共四百六十人全部坑杀在咸阳,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是“师古”与“师今”两种政治思想斗争激化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非今”破坏或削弱国家政权的反动活动,维护统一的措施是必要的。但是焚书破坏了中国文化,坑儒怨杀了一批人才。手段是偏激和残暴的。但是,后代人在谈到“焚书

13、坑儒”时,总要把责任推给李斯,使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有了不光彩的一页。毋庸讳言,“焚书”是李斯一手策划和实施的,但李斯并没有毁掉全部书籍,除秦纪、农业、医药、科技书籍外,就连国家收藏的诗、书、百家语和历史典籍也不在焚毁之列。所焚的只是私人藏书,只是为了愚民,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作为一个靠读书而成为丞相的李斯,他不可能不知道书籍的重要,不可能全部付之一炬。至于“坑儒”,则不是李斯的主谋。“坑儒”是秦始皇下令所为,他认为一些儒生、方士“为妖言以乱黔首”,在下边妄议中央,破坏了他的声誉,影响了他的统治,于是采取了这种残暴的手段。四、李斯在实施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统一六国之前,诸侯

14、国各自为政,文字、度量衡、货币均有不同,秦朝统一后,李斯协助秦始皇在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秦统一之前,文字的形体非常紊乱,同一个字所采用的声符、形符都有很大的差异。“文字异形”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有的诏书到了边疆,一般人都不认识。统一文字已成当务之急。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中辅令赵高、太史令胡毋敬对文字进行整理。要求“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首先用小篆作苍颉篇作为秦朝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字典,对中国文字的规范与统一奠定了一个里程碑。后来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等,既作为儿童的识字课本,又作为推行小篆的范本,在全国推广、流行、

15、使用。直到秦朝后期,程邈又在小篆的基础上整理出较简便的新书体隶书。先秦文字经过这次整理后,字体结构得到简化和定形,这对推行法令、文化传播与交流,促进民族大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斯制定的小篆一直使用到现在,虽然使用范围很小,但见其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字的影响之大之深。秦朝统一后,战国时期各国自铸货币、自制度量衡标准不一,其形状、大小、成色、轻重各不相同。计量单位不一致、价值不等、换算困难,严重影响了秦朝市场交流,影响秦朝赋税收入。为了消除各地割据势力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保证国家收入,秦始皇命令李斯对此进行规范和改革。作为一朝之丞相李斯是统一度量衡工作不可或缺的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改革规定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货币的统一克服了贸易交流、赋税征收没有统一国家法定标准的混乱局面,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对促进秦朝初期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秦统一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令,他把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推行到全国,还把诏书铭刻在官定的度量衡器上。为了防止标准不统一,秦朝制定定期对度量衡检定制度。每年二月对全国度量衡器进行鉴定,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和统一。秦统一前,各国在边境修建了关塞、堡垒等障碍物,车辆车宽、道路宽窄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