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74348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个人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质疑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鸿尾小学学区 邹钦林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过程,启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善于独立思考,使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问题是学习的心脏,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长期压制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实施新课改之后,许多教师也注意到了要启发学生质疑,并采用了一些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但大都流于形式,没有系统地、有计划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因此,作为工作在

2、第一线的教师,怎样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参与、经历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想问、敢问、会问、好问,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追求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和教育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二、研究的对象及预定目标 本课题将对低、中、高三个学年度段质疑能力进行研究。我们预计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生疑、质疑、善疑、解疑能力,提高学生质疑水平; 2、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

3、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研究寻找一种新的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善问、乐问、会问。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三、研究内容(一)建立良好质疑氛围的研究 学生活泼好奇,接受信息多,思维活跃但缺少大胆地质疑的精神。分析其原因,不外乎怕说错,引起同学、老师的笑话,或被多次打击后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很关键,在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从而善于质疑,提出独特的见解。我们初步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尝试: 1、让学生准备一本质疑记录本或先填好质疑卡,

4、记录自己在学习中或在生活中发现的、想要提的问题; 2、在教室内设立质疑荣誉角,定期评比并粘贴出每期的“质疑高手”; 3、与其他课程的教师、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二)引导学生质疑的研究 学习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质疑。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高,质疑不但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启发学生敢于质疑:如何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能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并且鼓励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3、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通过课外书、电视、网络、老师等多种途径来研究探讨、解决问题。

5、4、启发学生再次质疑:起疑质疑解疑再起疑质疑解疑启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疑结论中再次产生问题,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问题,再次探究。(三)把握质疑的时机的研究 1、如何从新课导入时质疑? 研究如何把握课题导入这个时机,运用复习旧知识,根据新课内容通过现实生活、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马上对新课产生疑问,产生探究的兴趣。 2、如何在新知探究中质疑? 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新课重点,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究欲望。 3、如何在拓展新知时质疑? 研究在课文总结时,使学生产生与本课有关,但在课文以外的问题,鼓励学生课外积极探索!(四)评价手段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用的研究 适当的评价也能

6、促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那该如何利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针对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2、调查法:采用向老师、学生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3、观察法: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目标,观察学生实际,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个案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5、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研究思路。 五、研究措施 1、在课题研究中,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争取上级教研室、教科室的指导和导师仇菊妹老师的参与;使本课题的研究得以经费、理论上的保证

7、。 2、加强学科的联系、整合,了解学科的培养方法,学习吸取其他学科先进经验。 3、把课题做小,研究求深,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 4、加强与课题组人员的合作,在各自研究的重点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5、课题组人员应树立起学习的意识,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断地学习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6、设立激励机制。六、课题实施的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坚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系统的数学知识,坚持把这条原则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 2、主体参与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生活泼、主

8、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教学活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共同参与。 3、激励进取与培养竞争意识原则。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善于提问,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的心态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实践、追求探索、追求新知、追求创新的氛围之中。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培养,形成个人质疑风格。 七、研究的程序 1、准备阶段(2015.112016.3) 进入准备:联系各相关的教师、学生一起进行摸底研究。 理论准备: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等理论。 资料准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2、研究阶段(2016.32016.12)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研究期间,课题组人员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2017.12017.3) 召开结题研究会,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推广。八、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请导师、专家、同行点评。 3、对有关教师、家长、学生的调查情况分析。 4、学生记载质疑问题、质疑荣誉角的原始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