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危害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4366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举制度的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科举制度的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科举制度的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科举制度的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科举制度的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的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举制度的危害(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举制度的危害篇一: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中国科举制度与高考利弊分析南充师范学校 李长江一、科举制度及其演变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其以怀牒自投为主要特征,以试艺好坏为取弃的主要依据,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注意研究选拔人才的国家之一,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选士、贡士的办法。但是,作为封建皇朝从知识分子中选拔人才担任官吏的一种制度,是在西汉以后逐渐形成的。西汉政府是以察举制作为任用官吏的基本制度。魏晋时又发展为九品中正制。这些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依赖地方官吏发现和推存人才,选 才授官的大权掌握在士族地主手中,一般庶族地主难以出仕从政,

2、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封建统治基础的扩大和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隋文帝时取消了九品中正制,设立秀才科,考试成绩优秀者 称之为秀才,可任用为官。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设进士科,士人可通过地方官推存参加考试,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开始。从此以后,历代封建政权对人才选拔就由荐举制一变而为考试制,这是统治阶级选拔人才制度的一个历史进步。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明,至清末1905年被废除,在中国沿用了1300余年,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唐朝于进士科外,增设明经、秀才、明法、明算、明书等非常设科目,其中惟明经、进士科为士人所趋。武则天时设武举。宋初因袭唐制,后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发生多次变化。宋

3、太祖时确定殿试之举,科举考试遂定为三级,殿试及第者即行授官;英宗时定为每三年一试,为后世相袭。宋代扩大了及第名额,提高及第待遇,并建立糊名、誊录制度,严格考试规定。元朝规定以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出题,用朱熹四书章名集注作答。自此,朱程理学占据了科举考试内容。明清两朝仅开进士一科,考试采用八股文体,分作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诸级。科举制度的最初确立和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了一定的客观标准,并使一些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有了入仕的机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但随着封建统治的没落,科举制度的敝病也愈加明显。由于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义的范围,考试的方法注重死记硬背,日益流于形式,其结果是束缚了学术思想的

4、发展,败坏了学风和士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发表上谕:从丙午1906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正式废除。二、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了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科举制度能在封建社会沿用多年,确有其可取之外 。第一,科举制比奴隶社会官职世袭的世卿世禄制,汉代的任子制度和后代作为科举制补充的荫子制,汉代偶而行之的举孝廉之类不

5、经检测的选人制度是一大进步;第二,按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德智体全面考核检测。有严格的政治条件的审查:如唐宪宗时规定迹涉流狂、兼亏礼教不得中选 ,宋代规定不许有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文化考试要经过层层选拔、淘汰,极为严格。历代对考生健康也有要求,如唐代考中后,要由史部组织再试身,即考察外貌和健康状况;宋代规定其有残疾、笃疾并不得予解,元代规定患废疾者不得应试;第三,按封建官史的要求,设置考试科目和评价标准。政治理论是最主要的考试科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学说是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统治工具,历代都作为必修课、必考科目。文化素养特别是写作的能力是必考科目,同时也注意

6、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知识分子关心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第四,各级政府重视,皇帝亲自过问,并采取许多防止舞弊的措施。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而泰赞叹说:人类思想,肯定想象不出比这样做的政府更好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重要的衙门彼此统属,任何事情都在那里决定,而其成员,都是先经过几场严格的考试的,西方称为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当然,封建科举制度由于对人们用儒家思想禁锢、阻碍了科技发展,封建王朝的腐败,导致科举制弊端丛生,终因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而被废除。在公荐这一旧制中,假设荐主确是出于公心,以推荐人才为已任,唯才是举,不循私情,以补考试之不足,本是一件好事,宋朝皇帝之所以迫不及待地

7、罢公荐,取缔座主与门生关系,其实质正如收军权、政权、财权一样,不过是为了将选人用人之权力一并收回到皇帝手中,不使臣下有染指余地而已。在现代高考制度中,实行的大学生保送制度,其原因之一也是为了选择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同时利于中学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宋初对科举制的改革,最终取消了门第限制,逐步扩大了取士范围。科举应试范围的扩大,直接鼓励了世人读书的热望,再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和带动,读书遂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之一。社会上具有文化知识的人大量增加,范围已不限于地主阶级,城镇一部分商人和少数富裕农民也有了一定的文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入仕,入仕的途径,主要靠科举,科举制遂成为读书和做官之间的中

8、介,它极大地调动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出身的知识分子的读书热情和应试勇气,从而也促进了当时教育的空前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带动了与此相关的印刷业的发展。科举制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现化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全党和全社会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科举考试后对及第者的优待和荣誉,是打动千百万知识分子乃至全社会人们的一个重要因素。科举制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文化心理,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科举成为最吸引人的事业,读书成了最有意义

9、和价值的活动科举及第与否成为人生极喜极悲的重大因素。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成为当时世人对科举制的一种普遍心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许多知识分子形象的写照。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和鼓吹,逐渐形成了世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心态,也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读书做官论的滥觞。三、现代高考制度及其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上基本是照搬苏联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从1951年开始,实行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统一招生考试来选拔培养人才。而现在世界各国选拔新的培养人才基本上全部都采用这一方法。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废除了十年,从而导

10、致我们国家严重的人才断档。邓小平同志在1997年曾经提出: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在当年的科学和教育工作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10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了招生工作文件。国务院批转了经邓小平同志修改的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的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实行高考制度 来选拔人才,除对教育带来积极篇二:科举制度对当今社会的不良影响科举制度对当今社会的不良影响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的官吏选拔制度,隋朝统一全国后,为巩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废除了魏晋南北

11、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确立科举制,由国家设立考试科目,定期组织全国统一考试,按照考试成绩优劣,录取考生,授以官职。科举制度的实行,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为中下阶层参与政治提供了一条在形式上机会均等的道路,有利于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为封建官僚制度注入一些新的活力。自隋以后,唐、宋、明、清对科举制度均予以沿袭,并有不同程度的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王朝官吏选拨制度,并为各朝各代所沿用,反映了它的社会进步之处,例如该制度是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的选官制度,否定了门第观念,为中下层平民参政提供了机会,肯定了劳心者治人的社会政策,体现了孔子“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由于科举制度考试主要考八股文,学

12、习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形成了应试式学习,影响人才的素质。科举制度虽然已成历史,但至今还给我们遗留下无法消除的毒害。本人认为科举制度给现代社会遗下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二:1、官本位思想。在“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下,现在公务员考试成为国考,已成为实质上的科举考试,每年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这些人才不问专业是否合适,岗位是否合适,只要能进入政府部门就意味着有了光明的前途,当然也包括有了稳定的收入。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在公务员考试中屡见不鲜,但在创造社会财富的企业内却是求才若渴,没有人才愿意到企业里工作,即使有也是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而不是政府部门人才济济但也面临大材小用。一方面造成人才的大量浪费

13、,在政府部门许多人一开始都从事务性的琐事做起,几年下来才混个一官半职,但年轻人的闯进、激情都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同时人才的养成需要有压力和竞争,但政府部门工作是一个平稳的工作,很少有给人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造成企业缺少优秀人才没有竞争力得不到良好发展,甚至企业退出市场,大量工人失业,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从现代社会的分工来看,国际上流行的也是优秀人才首先应进入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企业,在适合自己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人尽其才。其次才是进入社会管理部门,从事一些按部就班的工作。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学而优则仕也是值得反思的。在封建社会社会分工简单,只有农业和手工业,工业几乎没有,劳心者治人在那

14、时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现代社会分工多样,除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外,还有工业、商业,且现代农业也不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而是科技农业,以上产业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而社会管理部门应当为工、农、商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一流人才应当进入产业部门工作,二流人才进入管理部门工作。2、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由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xx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在科举考试影响下,造成部分国民思想僵化,办事讲究形式,做事教条,不懂得学而不思则罔。在执法过程中,有的执法者为

15、了维护所谓的形式法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的规定,这种执法是教条主义的,缺少了对有关弱势群体应有的人性关怀,而这种对法律法规进行教条主义理解的方式,充满着对老百姓不信任的执法态度,不仅不利于维护法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还可能导致本来是为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法律走向了反面,违背了法律制定的目的,背离了法治的初衷。在革命时期,教条主义错误使红军付出了惨重的损失,导致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现代生活中,教条主义造成了许多贻笑大方的事情。形式主义,是一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而上学观点、方法和作风。当前的主要表现是:文山会海屡禁不止。沉湎于各种会议之中,上级的会要去,本级的会要讲,下级的会要到,地方的会要陪,“三

16、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常常不是“一个会开几天”,就是“一天开几个会”。一项任务下来,动脑筋、花时间、费精力最多的就是层层开会、发文件。检查评比五花八门。工作组接连不断,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应接不暇,与落实条令条克例无关的达标活动过多过滥。一些单位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拼凑尖子,单项突击,甚至不顾客观条件,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宝贵时间,搞“门面工程”、“形象工程”。热衷于提新口号,定高指标,出花花点子,做表面文章,大话空话套话连篇。以上就是本人对科举制度对现代社会不良影响的认识,可能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篇三: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中国古代科举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