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运行十项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841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运行十项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桥梁运行十项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桥梁运行十项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桥梁运行十项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桥梁运行十项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运行十项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运行十项制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运行十项制度篇一:桥梁安全十项制度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一、责任划分制度。要逐桥划分桥梁养护和安全运行工作责任。具体承担公路桥梁养护和管理任务的有关单位(以下简称“桥梁养管单位”)是桥梁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县级及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委托承担监管职责的公路管理机构是桥梁安全运行的监管单位。其他相关单位的责任按法律规定执行。干线公路桥梁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确定;农村公路桥梁安全运行的责任由主体按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XX】49号)确定,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提出具体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专用公路养管单位是专用公路桥梁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

2、对公路上的非公路交通部门养管的桥梁,由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明确养管责任单位。发生桥梁安全运行责任事故的,应按相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责任。二、信息公开制度。公路桥梁应统一设置桥梁信息公开牌,中桥及以上桥梁应做到“一桥一牌”。桥梁信息公开内容应包括桥名、路线编号、路线名称、桥型、养护单位、管理单位、监管单位、联系电话等主要信息。桥梁信息公开牌按照桥梁信息公开牌设置要求(附件2)设置。新改建公路的桥梁星系公开牌要在桥梁建设时同步设置;已设置信息公开牌的,待标志更新时按统一要求设置;未设置的,应在20XX年底前设置完成。三、资金保障制度。各地在安排公路养护资金时

3、,要根据桥梁养护工作正常开展和桥梁安全管理需要专项安排桥梁养护资金。桥梁日常养护和检查等经常性支出由项目执行单位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大中修和改建等项目性支出按照养护工程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特大、特殊结构和特别重要的桥梁,应按单座桥梁和养护作业类别安排专项养护管理资金。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设立专项抽检和巡查资金,组织具备相应资格的桥梁检测单位,监督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对干线公路其他桥梁,清扫保洁资金可在公路日常养护资金中统筹考虑,经常检查、小修保养和定期检查资金由相关工作责任单位统筹安排,资金总额每年每延米应分别不低于60元、80元和100元。特殊检查资金根

4、据检测内容和桥梁具体情况,按照工作需要专项安排。农村公路桥梁参照执行。同时,加大桥梁预防性养护资金投入,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努力延长桥梁使用寿命。四、养护工程师制度。各桥梁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应按照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交公路发【20XX】336号)的规定,设置桥梁养护工程师,并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协助桥梁养护工程师开展工作。桥梁养护工程师团队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工作。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桥梁养护工程师管理办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解决责权利不对等、待遇低难以留人等问题。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应建立奖励或表彰机制。鼓励各级桥梁养管单位组建专门从事桥梁养

5、护工作的专业队伍,加快提升桥梁养护专业化水平。五、例行检查制度。桥梁检查是确保桥梁安全运行和正常开展桥梁养护工作的基础,是保证桥梁养护得以科学开展的前提。桥梁养管单位应按照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20XX)和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T/H21-20XX)等相关规定,组织桥梁养护工程师和专业桥梁检测单位对所辖桥梁进行例行检查。其中:经常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汛期应增加检查频率,及时发现桥梁重要部件异常;定期检查是确定桥梁技术状况的全面检查,应不少于三年一次,鼓励将定期检查打包,委托专业桥梁检测单位实施。桥梁监管单位应按规定组织做好桥梁技术状况的复核工作;特殊检查应按照相关规

6、定委托专业桥梁检测单位及时开展,以查清病害成因、破损程度和承载能力等。六、分类处置制度。应根据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分类采取不同的养护管理措施。其中:一类桥梁进行正常保养;二类桥梁进行小修,及时修复轻微病害;三类桥梁进行中修,酌情进行交通管制,及时修复或更换较大损坏构件;四类桥梁应进行大修或改建,及时进行交通管制或封闭交通;五类桥梁应及时封闭交通,进行改建或重建。公路改扩建时,应同步对危桥进行改造。对今年病害多发的桥型,应加大养护和改造力度。对低荷载、浅基础桥梁和宽路窄桥等,应加强桥梁适应性评价,逐步提高安全运行能力。对高烈度地区桥梁,应逐步有序提升防震能力,力争实现“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

7、不坏”。同时,桥梁养管单位应针对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可能造成的公路桥梁安全运行事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冰冻雨雪天气,要加强桥面防水、排水和除冰工作,严禁采取桥面撒盐或卤水等破坏结构耐久性的除冰雪措施。对特大、特殊结构、特别重要桥梁和危旧桥梁,应单独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应急和交通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七、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桥梁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桥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公路桥梁信息化管理。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加快实现省、地、县三级桥梁养护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桥梁监管单位要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基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监管桥梁检查开展情况、重要桥梁和危

8、旧养护管理情况。桥梁养管单位要按照“一桥一档”的要求建立纸质桥梁技术档案,做到内容完整、更新及时、方便实用。特大、特殊结构和特别重要桥梁的养管单位,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养护管理系统和健康检测系统。八、年度报告制度。各级桥梁养管单位和监督单位均要建立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年度报告制度,对所辖桥梁技术状况、桥梁检查和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分析和逐级上报,具体办法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制定。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于每年3月1日前,按照省(区、市)国道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情况年度报告主要内容要求(附件3)向部(公路局)报送上年度本辖区国道(含国家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和安

9、全运行情况年度报告。九、定期培训制度。各级桥梁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要高度重视桥梁养护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桥梁养护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桥梁监管、养管单位每年应组织不少于一次面向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桥梁养护管理技术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定期培训制度由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十、挂牌督办制度。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公路桥梁安全事故,各级公路桥梁监管单位要在抽检和例行检查的基础上。篇二:十项制度十项制度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始终把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明确职责、落

10、实资金、加强监管,努力确保桥梁安全运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畅通的交通运输保障。意见指出,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部关于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大桥梁养护管理和危桥改造力度,有力促进了公路桥梁安全形势的逐步好转。特别是20XX年部组织开展危桥改造工作以来,已累计投入亿元,完成万座危桥改造任务。进入“十二五”,全国首次实现了危桥总量和比重双下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重载交通快速增加,加之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屡禁不止,桥梁超负荷运行现象较为普遍。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桥梁运行安全形势仍比较严峻。意见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继续加大危旧桥梁安

11、全隐患改造力度。结合桥梁例行检查以及防汛防灾和重载交通路线等实际情况,加大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建立危旧桥梁安全隐患改造工程项目库。按照先干线、后支线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制定年度改造计划,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造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切实加强桥梁安全保护工作。一是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抓好治超工作。二是积极协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等有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坚决查处相关法规规定范围内违法采砂、采矿、采石、取土、爆破作业等危及公路桥梁安全活动。意见要求,认真落实桥梁安全运行十项制度。一是责任划分制度。二是信息公开

12、制度。公路桥梁应统一设置桥梁信息公开牌,中桥及以上桥梁应做到“一桥一牌”。三是资金保障制度。对干线公路桥梁(特大、特殊结构和特别重要桥梁,按单座桥梁和养护作业类别分别安排专项养护管理资金)经常检查、小修保养和定期检查资金由相关工作责任单位统筹安排,资金总额每年每延米应分别不低于60元、80元和100元。四是养护工程师制度。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制定桥梁养护工程师管理办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桥梁养护工程师队伍,解决责权利不对等、待遇低难留人等问题。五是例行检查制度。六是分类处置制度。桥梁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应根据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分类采取不同的养护管理措施。七是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桥梁养管单位和

13、监管单位应建立健全桥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公路桥梁信息化管理。加快实现省、地、县三级桥梁养护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八是年度报告制度。九是定期培训制度。十是挂牌督办制度。各级公路桥梁监管单位要在抽检和例行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桥梁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和养管状况,建立桥梁安全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此外,意见还对桥梁限载标志和桥面标线设置、桥梁信息公示牌设置、国道桥梁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情况年度报告主要内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篇三:十项制度泾教党组?20XX?37号关于印发泾川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制度的通知各中学、教育办、县直各校(园)党委、总支(支部):为推动我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确保高

14、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局党组制定了泾川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制度,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共泾川县教育局党组二一一年六月五日泾川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泾川县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十项制度:创先争优活动领导责任制度1.教育局党组和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一把手”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 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办、局机关党组织的领导关系,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确定。3. 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分别成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做到创先争优活动与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5、同安排部署、同检查督促、同考核奖惩,努力实现创先争优与事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4.教育局党组对个别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进行整顿提高,对不履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职责的责任人,将严肃处理。5.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本着勤俭节约、保证必需的原则进行,落实具体人员、职责、办公场地、经费,确保创先争优活动顺利进行。创先争优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1.教育局党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局领导的分工情况,分别确定1个乡(镇)、1-2个城区学校作为联系点,切实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领导和指导。2.教育局领导干部要加强与联系点的沟通与联系,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切实帮助联系点理清工作思路,创新活动载体,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3.各联系点党组织要及时向联系本地的局党组领导干部汇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情况和问题,并定期向局党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教育局领导干部到联系点开展工作情况。做好创先争优活动资料、图片的收集、汇总和归档工作。4.各工作小组和联系点联络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好上传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从信息、资料和参谋作用方面确保联系点工作落到实处。5.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党组织要加大创先争优工作力度,做好示范表率,努力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