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日军参谋制度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3.22KB
约16页
文档ID:90737725
日军参谋制度_第1页
1/16

日军参谋制度  篇一:日军编制序列解析--概述  日军编制序列解析--概述  日军编制序列解析--概述  日本军事力量统帅机构由内阁总理大臣、安全保障会议、防卫厅及其所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三军参谋部组成  防卫厅:  国务大臣兼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郎 就任于20XX年10月31日  防卫厅副长官:木村太郎 就任于20XX年11月2日  日本防卫厅,20XX年1月9日正式升格为防卫省日本防卫相久间章生,防卫厅长官升格为防卫相 组织  防卫大臣防卫副大臣防卫大臣政务官(二人)防卫事务次官  防卫审议官(四人)大臣官房技术监卫生监报道官  地方调整官政策评価官秘书课文书课广报课  防卫政策局防卫政策课国际企画课防卫计画课调查课  防卫施设课运用企画局事态対处课 国际协力课  运用支援课情报通信?研究课人事教育局人事计画?补任课  人事制度课人事育成课厚生课卫生官経理装备局  会计课监查课装备政策课システム装备课舰船武器课  航空机课技术计画官防卫施设庁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  防卫省装备本部防卫省情报本部防卫大学校防卫医科大学校  防卫研究所  日自卫队成立三军总参谋部  20XX年3月27日,日本自卫队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

日本防卫厅27日正式废除参谋长联席会议(日称统和幕僚会议),取而代之的是统和幕僚监会即总参谋部日本军衔最高的将军之一先崎正出任日本三军首任总参谋长,统领三军作战指挥,三自卫队参谋长将向总参谋长负责总参谋部将从三支自卫队抽调兵力,成立一支“统合任务部队”,因对所谓的“紧急事态”  陆军参谋部  参谋长 森勉 陆军中将 就任于20XX年8月30日  副参谋长 广濑诚 陆军中将 就任于20XX年7月28日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辖五个方面队:北部军区、东北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西部军区  一、北部军区  司令 得田宪司 陆军中将 就任于20XX年8月30日  参谋长 三木明世 陆军少将 就任于 20XX年7月28日  下辖第2师团、第7师团、第11师团、第5旅团、第1特科团、第1高射团、第3工兵团、北方军区直辖部队、北海道补给处  二、东北军区  司令 井上宏司 陆军中将 就任于20XX年7月28日  参谋长 三田克巳 陆军少将  下辖第6师团、第9师团、第2工兵团、东北军区直辖部队、东北补给处  三、东部军区  司令 今村功 陆军中将  参谋长 角南俊彦 陆军少将 就任于20XX年7月28日  下辖第1师团、第12旅团、第1空降团、第1工兵团、第1教导团、东部军区直辖部队、关东补给处  四、中部军区  司令 折木良一 陆军中将 就任于20XX年7月28日  参谋长 师冈英行 陆军少将 就任于20XX年3月28日  篇二: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侵华日军军衔军服概说  沈克尼 文/图  时下热播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日军军衔的错误引起网友热议,媒体的朋友要我谈一谈侵华日军的军衔军服,还有参战的皇族的军衔问题。

为此,我根据1939年9月23日侵华日军所谓“支那派遣军战斗序列”来说明日军各级主官的军衔  日军当时方面军司令官的军衔为中将,如时任司令官的多田骏中将;参谋长为少将,如笠原幸雄少将军司令官的军衔也为中将,如方面军所辖的第一军司令官筱塚义男中将,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军参谋长的军衔为少将日军师团长的军衔也是中将,如第106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参谋长为稻村丰二郎大佐(上校)师团参谋长也有中佐(中校)军衔的,如第15师团参谋长大野武城即是中佐旅团长军衔为少将,如第106师团下辖的第111旅团长山地亘少将日军的“团”称连队”我国习惯译作“联队”以示区别连队长”为大佐,如第111旅团下辖的步兵第113连队长崎守一大佐  我之所以选日军第106师团及所辖旅团和连队为例是因为1938年10月该师团在江西德安万家岭几乎被中国军队全歼时任国民党军少将旅长的张灵甫一战成名  日军“连队”以下编成内的有“大队”即营、“中队”相当我国军队的连,还有“小队”相当于排,其军官军衔分别为少佐、大尉(相当于中国的上尉)、中尉,少尉和准尉  士兵军衔有:曹长、军曹、伍长、兵长、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上起为兵长、上等兵、一等兵  例举了那么多“支那派遣军”军、师、旅团的主官、将军,回顾历史,我们决不能忽略在侵华战争中,推波助澜将日本拖入全面战争泥潭的大本营和关东军的参谋们。

如策划“皇姑屯事件”  的元凶河本大作,策划“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参与制造“上海事变”的辻政信等人,这些胸挂金色“饰绪(或称参谋带)的参谋们当时都是佐官(校官)军衔由于日本军事制度的缺陷,造成佐官参谋“下克上”左右了日本决策者的意志时至今日,日本仍将一些成事不足的人称作“大本营参谋”  二战中日本陆军的军服和军衔形制有几次变化侵华战争初期,日军官兵着“昭五式”军服军衔,其突出特点是军服上衣领为直领领章以色别区分兵种,如红色为步兵,绿色为骑兵,黄色为炮兵等领章上缀的数字为连队(团)番号,如阿拉伯文数4即为步兵第4连队(团)肩章为军衔,形制仿法国军队纵向佩戴  “昭五式”肩章(左起伍长、少尉、大尉)  “昭五式”中尉军衔  1938年日军改换所谓“九八式”军服和军衔,军服主要特点将“昭五式”军服的立领改为形似中山装的折领不再佩戴肩章,军衔改由领章表示  佩大佐军衔的“昭五式”军服和“三式”军服  “九八式”中尉军衔“三式”军服所佩的大佐军衔  1941年日军再次更改军服军衔,称之为“三式”军服,明显特点为军官上衣近袖口处有绿色饰线和级别标识另外领章较“九八式”尺寸略大,如“九八式”领章将佐、尉、统一为长40毫米,宽18毫米。

而1943年的日军将、佐、尉领分别为45×30毫米,45×25毫米,45×20毫米这一时期日军的领章少将、中将、少佐、中佐、少尉、中尉的星是向一边排列的,而不是“九八式”领章星星全部居中排列(如图)  篇三:抗战时杀死一个日本士兵有多难  抗战时杀死一个日本士兵有多难 导语  近日,抗战期间中、日士兵战斗力比较,成了网友讨论的一个热点此前也有读者给我们写信,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本期专题,我们就谈一谈抗战期间中国士兵对抗、杀死一名侵华日军,究竟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以湖南会战为例,中、日军队伤亡比超过3:1 据日军统计,湖南会战中国方面死、伤、俘、病合计226400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 1944年4月,日军动员兵力50余万,发起纵贯中国南北的“一号作战”战役,至12月该战役始告结束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其间历经中原会战、湖南会战、桂柳会战,日军先后攻占河南、湖南、广西和广东部分地区其中,湖南会战自5月底打到9月初,持续3个多月,是此次“一号作战”期间中国军队抵抗时间最久、最顽强的一次战役  以此次战役为例,可以一窥中国军队与日军之间的战斗力差距此役,双方参战人数,中国军队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

双方伤亡人数,据日军方面的统计,中国方面死亡66468人,被俘27447人,伤病132485人,合计226400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而据国民政府军令部的统计,中国方面伤、亡90557人,日军伤、亡66809人日军伤、亡人数,双方公布的数字接近而国军伤、亡人数则出入较大日军方面公布的数字,包括了伤、病、俘、亡,中国军队损失过半国民政府公布的数字,则不含病、俘,仅伤、亡两项,也已占国军参战人数的25%显然,日军方面的统计要更为确切一些,国民政府不统计病、俘,则有其鼓舞抗战民心乃至获取二战国际地位之考量  国民政府在1944年前后对兵力的配置也能从侧面证明日军的统计要更为准确一些抗战初期,日军装备完整,训练精良,常常以1个大队战中国军队1个师或1个旅日军第一军在山西有过战中国军队30个军的记录抗战后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更趋下降据国民政府军令部1944年统计,第一战区敌我兵力之比是14:100;第二战区是13:100;第三战区是20:100平均起来,中国军队要六七个人才能抵抗一个敌人徐永昌的  估计也大致相似:中国军队共有320个师,在中国战场的日军约40个师,比例是8:1徐永昌认为,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在水田山地尚可应付几日,一到平地,便多不能支持。

何应钦在拟定军队减编方案时,其着眼点亦大致以中国军队1个师对日军1个联队的比例编制考虑到抗战后期军队编制的缺额——徐永昌认为战时国军各师实际兵力平均要打七折而日军师团分甲、乙、丙三种,人数为一万多人至二万余人不等一个师团内辖三至四个联队依此推之,1944年国民党军与在华日军兵力的实际比例约为3:1  整个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敌我伤亡比例在1:4到1:2之间  抗日战争时期,要杀一个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难,要付多少代价?可以从敌我双方士兵的伤亡作比较据国民政府1947年10月公布的数据,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作战消耗合计32279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人,失踪130126人;因病消耗合计937559人,其中死亡422479人,残废191644人,逃亡323436人两项合计为4165485人  而当时有多少侵华日军被歼灭?目前没有准确的数字《日本陆海军事典》一书中认为在中国关内日军总共死亡万,其中八年抗战日军在中国死亡(不包括东北),战后遣返中死亡万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学者张忠义先生,根据日本的资料也计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万人。

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  尽管目前日军在华死亡人数还不确切,但可以估算其人数大概在45万至80万之间根据国民政府的报告,国军死亡将士共计约170万人(合阵亡和因病死亡)也就是说,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敌我伤亡比例在4比1到2比1之间,这个比例应该算保守 中、日军队战斗力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  林彪总结:中央军队守着挨打战术真糟糕透了;我军的军事技术实在还需大大的努力  平型关大捷后,林彪曾撰文《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刊登于1937年11月27日出版的《解放》杂志第一卷第二十五期,对中、日军队战斗力做过一个基本比较,并分析了原因文章说道:  “……七、敌人实在有许多弱点可为我乘但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骸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稍存轻敌观念,作浮躁行动,必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形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呀!?——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不但他们不懂,而且  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兵往往很多。

在抗大的军事教育中,特别要教育干部了解正规战斗中的战斗队形之运用八、日兵之死不肯缴械,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但最主要的,是过去华北军队对日军俘虏政策之不正确,采用野蛮的活埋、火烧、剖肚等办法故我们今后须加紧对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语的政治宣传与优待俘虏……十、我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基本上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十一、中央军队如果还是守着挨打战术,便真糟糕透了他们对主要点应坚工固守,而不应到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