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制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7777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升昌,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升昌,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升昌,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日升昌,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日升昌,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升昌,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升昌,制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升昌,制度篇一:日升昌记中国银行鼻祖思路:以时间为主线,阐述日升昌记票号业务发展过程,及其对贸易往来的支撑。资料整理:平遥古城西大街38号,日升昌记,到平遥的人都会到“日升昌”看看。这里不是闻名天下的旅游景观,而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票号,终结了千百年来镖局押送白银的历史,使“汇通天下”的宏愿成为可能。日昌升记票号,体现了晋商的发迹史,创立于1823年(道光三年)前后,1948年歇业,对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汇通天下”也使“贸易天下”成为可能。从选才标准,客户服务,管理制度,生意流程,劳动保障,福利制度,股份制度都堪比现在最先进的人才系统,具备中国现代银行雏形。意识和眼界决定了高度,

2、当时就提出了“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薪养廉”,“赚大钱要学会赚小钱。”,“树立品牌意识”等口号。票号是清代出现的一种金融机构,而开办最早的票号是日升昌票号,其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财东为平遥西达薄村李氏。当其时,山西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县商人,不少在北京开设各种商铺,每逢年终结账,都要给老家捎些银两,由镖局运现,运费既高,又不安全,常出差错。西裕成大掌柜雷履泰率先以拨兑承办捎银两,即不从北京往老家捎银钱,而是将现银交到北京分号,再由北京写信给平遥,至西裕成颜料庄总号兑取现银,颜料庄收取一部分汇费。随著要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西裕成颜料庄改为专营存款、放款、汇兑

3、业务的票号,名“日升昌记”。作为汇兑制度和专营汇兑之信用机构,至此开始形成。日升昌先后于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南京等地设票号分号40多处,几乎覆盖整个中国,各地分号挂招牌“京都日升昌汇通天下”。清嘉庆末年。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埠际间货币流通量大增,而由于过去的起标运银很不安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西裕成颜料庄首先在京、晋间试行汇兑办法,结果效果很好,便开始兼营汇兑业。道光初年,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专营汇兑。 从清道光初年成立票号到歇业,历经一百多年,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名,被余秋雨先生

4、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当晋商前往江南、西北、东北及国境边贸进行交易时,汇票由“日升昌”太原票庄的专职人员用毛笔书写汇票内容。其笔迹同时通报“日升昌”遍布全国的51家大小票号。当铺:抵押放贷为主;钱庄:信用贷款当家;票号:货币汇兑称王。票号的营业内容与范围主要是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关于汇兑有以下六种情况:一、同业对交,各凭各信,不立字据,汇水随市面松紧,临时酌定。二、迟票。除以兑期另加汇水外,所占之期,按月估算递加。三、兑条。手续于定汇之后,立一对条,齐中剪为二纸,汇款者持上半页,承汇者将下半页寄往所汇之地验兑,交条付银,即不找保立收据也可。四、信汇。各凭各信,字号对字号,下付人

5、堂名,须得保付给,汇水随行市。五、汇票。凭票给付,汇水随行市。六、电汇。如用明电,见电后讨殷实承保用款,错则退款,如系各家之密电,用款手续亦与明电同,电费皆由汇款者出。关于存款,又分往来存款及定期存款二种,前者系商家浮存,随市面之疲快,临时定日利,但存款利率较市面利率略小;后者则有定期一年者,亦有定期一、二、三、四、五、六月者,存户如在存款未到期提取利息,须立一借据。关于放款,又分信用放款及抵押放款二种。前者放放款时须立一字据,也有随市面习惯办理者。其日利随市面而定,活期者较小;后者抵押货物,须订立合同,执其凭单,押品如系不动产,则须执其红契,并立字据,由承保者垫还。票号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

6、最初以商号和个人为对象,以内陆商埠为重心,咸丰以来,又为清政府大量汇兑公款。初期,票号主要服务于工商业,随着票号的发展壮大以及历史环境的变化,山西票号开始充当政府捐纳军饷的办事机构、汇兑公款、甚至为各省关借垫京、协各饷,解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代理部分省关的财政金库、承办国家借款、赈灾及战争赔款等等。据统计数据显示,票号一度掌握着清政府户部三分之一的存款。实质上,山西票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代理国库的中央银行作用。与此同时,山西票号服务于工商业发展或者说是左右工商业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经济整体运行的能力和作用也大大地增强了,可谓“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山西票号鼎盛时期业务网络遍布全国各

7、地,连西北边陲及东北一带如西藏、宁夏、热河、黑龙江、吉林、锦州、长春等地都有分号;甚至国外的朝鲜仁川、日本大阪、神户、东京也设立了分号,国内外共有票号30家,分号566家,分布在126个地方。真正实现了?汇通天下?。由表1看出,日昇昌票号在全国近20个省开办过35个分号,其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5:(1)初期:1823-1861年;(2)发展期:1862-1893年;(3)极盛期:1894-1911年;(4)衰亡期:1912-1932年。日昇昌的业务对象主要分为四类:旧式商号、官府和官吏、私人、其他。日昇昌的产生源于商人对资金汇兑的需求,所以为商号调拨资金便是其一项主要的业务。后开又开始涉及官府

8、和官吏汇兑公款业务,除官吏之外的私人业务也是日昇昌的主要业务之一,除上述三种业务之外的都归为其他业务,包括与其他票号之间的合作业务,跟新式企业、外国银行间的业务,以及号内各个分号之间的资金划拨等。 日昇昌的基本业务分为汇兑、存款和放款。汇兑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日昇昌的最主要业务,按照汇票方向与资金流向的异同,汇兑业务细分为顺汇和逆汇。顺汇汇票与资金流向一致,甲地收款,为客户开立汇票,乙地见票付款;逆汇汇票与资金流向相反,甲地付款,客户出具汇票给票号,委托票号从乙地收款。 票号存款有浮存、长期两种,贷款也分短期和长期。日昇昌存放款业务以官府和官吏为多,商人、商号较少。因为票号存款利率较低,商人

9、很少存款于票号;而票号放款又对借款人选择甚为严格,非官僚、钱庄、大商人不外借,小商号也没有向票号借款的信誉资格,官吏和官府自然就成为票号存放款业务的主要客户。附: 清代山西票号(总号、分号)分布图表山西:平遥24、祁县21、太谷21、太原12、曲沃6、介休6、忻州5、绛州(今新绛县)5、解州(今属运城市)5、大同4、运城4、张兰(属介休县)3、汾阳3、文水1、交城1、寿阳1、宗艾(属寿阳县)1、安邑(今届运城市)1、归绥(今呼和浩特)9、包头5、丰镇4、凉城1(以上四地清属山西省,今属内蒙),22地143家(含总号43家)。京师(今北京)30、上海31、天津30、汉口 39。黑龙江:哈尔滨2、

10、齐齐哈尔1、昂昂溪1、黑河1,4地5家。吉林:吉林2、长春1、四平1,3地4家。盛京(今辽宁):奉天(今沈阳)12、营口 11、锦州3、安东(今丹东)2、东沟1,5地29家。直隶(今河北):张家口 13、泊头5、保定2、通州(通县,今属北京市)1、获鹿1、多伦(今属内蒙)2、承德1、赤峰(原属昭乌达盟,今为内蒙,属地级市)1、8地26家。山东:济南9、周村5、烟台2、青岛2、济宁1,5地19家。河南:开封12、周家口(今周口)10、清化(今博爱县)2、道口(今滑县)4、孟县2、郑州1、禹州(今禹县)1、怀庆(今沁阳)1、社旗(清属南阳县,今为社旗县)1、漯河1、洛阳1,11地36家。陕西:西安

11、18、三原18、汉中1,3地37家。甘肃:兰州4、凉州(今武威)3、甘州(今张掖)2、肃州(今酒泉)2、宁夏(今银川,属宁夏回族自治区)1,5地12家。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3,1地3家。江苏:苏州16、扬州5、镇江7、南京3、清江浦(今淮阴市)2、兴化2、徐州1、淮安1,8地37家。浙江:杭州7、宁波1,2地8家。江西:南昌7、河口(今铅山县)3、九江1,3地11家。安徽:芜湖4、安庆1、蚌埠1、屯溪1、正阳关1、亳州(今亳县)1,6地9家。 湖北:沙市17、武昌1、宜昌1、老河口(今光化县)1, 4地20家。湖南:长沙15、常德11、湘潭8、岳州(今岳阳)1,4地35家。四川:重庆20、

12、成都16、自流井(今自贡市)1、万县1、雅州(今雅安)1、打箭炉(今康定)1、沪州1、里塘1、巴塘1,9地43家。贵州:贵阳1,1地1家。云南:昆明2、蒙自1,2地3家。广西:桂林5、梧州4、南宁1,3地10家。广东;广州13、汕头2、潮州1、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1、香港2、九龙1,6地20家。福建:福州5、厦门5,2地10家。西藏:拉萨1,1地1家。外蒙:库伦(今乌兰巴托)1、恰克图(今阿丹布拉克)1,2地2家。山西票号在国内124地,设总号、分号共647家。日本:东京1、大阪1、神户1、横滨1、下关1,5地5家。朝鲜:仁川1、新义州1、南奎山1,3地3家。印度:加尔各答2,1地2家。以上三国山西票号共9地10家。国内外,山西票号共133地,657家。南帮票号源丰润,曾在新加坡设分号。祁帮票号大德通1932年改银号后,曾在国外设分号。榆次常家的独慎玉(账局兼营茶货)曾在莫斯科设分号。篇二:日升昌票号之用人日升昌票号之用人20XX年09月04日 09:45 :企业管理20XX年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