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一中20182019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35359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尤溪一中20182019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尤溪一中20182019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尤溪一中20182019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尤溪一中20182019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尤溪一中20182019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尤溪一中20182019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尤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校本阅读材料之“个人与自我”专题导读“认识你自己!”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有人问苏格拉底:世上何事最难?答曰:认识你自己。进而又问:世上何事最容易?答曰:给别人提建议。老子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的三种状态张曙光我们认为,人动态地表现为以未来为取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人格逐步地走向确立和完善。具体而言,人及其人格是由“潜在”状态走向“现实”存在进而向“理想”境界跃升的过程。一人的“潜在”状态。人首先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可能性的潜在性存在。所谓“潜在”,指人的能力尚未得到开发、实现,人还只是可能性的人。而既然人在潜在状态并非空无所有,而是蕴

2、涵着有待发展和实现的丰富可能性,那么,潜在的人就必定是一个“潜能”系统。人的自然生理本能是人最原初的潜能,它构成了人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的体力、智能、意志力、理解能力、情感能力等都源自于人的生理本能。然而,较之动物的本能,人的自然生理本能又是相当低下和贫乏的。正因为人的自然生理本能有如此缺陷,所以人的“智能”反而超乎寻常地日益发达起来,以智能为主要构成部分的人的“自觉能动性”成为人社会地进化产生的最大潜能。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全都是胚胎形式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的。”马斯洛列举的人的这些潜能大都不是人的自然生理本能

3、,而是人在社会历史中内化积淀而成的“似本能”的生理心理秉赋和意向,属于我们所说的自觉能动性范畴。马斯洛认为人有本能性的五大基本需要,它们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这五大基本需要能够依次顺利地得到满足,人就会健康地发展,形成健全的完整的人格。马斯洛的这些看法虽然有抽象化之嫌,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把人的需要视为人的潜能状态从而大大地拓展了“潜能”概念,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二人的“现实”存在。人的现实存在是人在当下时空中的具体存在,他是人的潜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开发、发挥而又未达到完全实现的存在状态。从人的可能性来看,任何人都可以充分地发

4、展自己的能力,形成自由的人格、进入自由的境界。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际上只能在一定的尺度上发展自己、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大都是一些有着某种局限或缺陷的人,我们自己也不例外。人们的某些潜能在被开发、发挥的同时,另一些潜能却被忽视、埋没了;人们的某些需要得到了正常的满足,另一些需要则受到限制或压抑。显然,无论人的能力发展到何等程度,在实际上它总是有限的。据英国科学家布赞估计,人的“大脑的潜力远远超出人们一般的想像。就连我们通常听到的一句话我们平均只使用了我们脑子的百分之一也可能是很不正确的,因为现在看来,我们对大脑的使用甚至还不到百分之一。这就是说,你的脑子还有庞大的潜力

5、可供挖掘。”(卡西尔人论)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百分之六。奥托则指出:“愈来愈多的行为科学家认为,人只发挥了十分之一,或者较十分之一更少的潜能。”他并且说:“人类的历史就是发挥潜能的历史。发挥人类潜能,也是开启人类未来的钥匙。”马斯洛也认为,人类具有大量的尚未加以利用的潜能,“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发挥着自身潜力的很小一部分,小如芥豆之微。”(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正是因为以上原因,“片面性”和“局限性”便成为人的发展的常规形式。健全的人格固然并不鲜见,萎缩的、残缺的人格却也所在多有。所以世上的人才总是各色各类、参差不齐,但这正是真实的人生。并且,惟其如此

6、,人们便总是对现实不满、对自己不满,总是力求超越现实、完善自身,这便有了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的追求。三人的“理想”境界。理想是非现实的观念性存在。然而理想并不是虚幻的观念,它产生于现实并表征着未来,是现实的人对人的未来的预设和希冀,本质上反映着现实的人或人的现实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辩证本性和价值取向。对于不满足于现实的人来说,“未来”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的更大程度的发展发挥,意味着人的更全面更完整的自我实现。由此,当未来还在时间之维的遥远彼岸潜伏时,它已经被处于时间之维的现实此岸的人们建构为具有人文价值意义的“理想”了。而“理想”一旦在人们心头浮现,它就会成为人们在精神上的栖息地。因此,理想本

7、身也就成了人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人们在精神上生活于理想之中,当然是为了使现实本身理想化,亦即让理想成为现实。然而,理想一旦成为现实就不再是理想,任何现实都不可能是完全理想的。而处于现实中的人们总要萌生并追求理想。于是,“理想”在现实中重新升起并逐渐地获得了普遍的终极的意义,成为人们藉以观照并批评现实、激励并引导自己的绝对尺度。也正如卡西尔所说:人的理想“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期望,不如说已变成了人类生活的一个绝对命令。并且这个绝对命令远远超出了人的直接实践需要的范围在它的最高形式中它超出了人的经验生活的范围。”这种理想也就是信念或信仰。柏拉图提出的人的“理念”、善的“理念”;孔子所推崇的“圣人”,庄

8、子所称许的“真人”、“至人”,以及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向往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就是人关于自身的理想、信仰。可以说,这种理想、信仰永远也不能彻底地实现于人生的当下之中,但因此它也就永远地吸引着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更完满的人格。人作为由潜在到现实,又在现实中追求着超越现实的理想的存在物,是既不能成就于先天,也不能在后天被限定的。而人只要憧憬着理想,他就会尽一切努力让可能转为现实、将应有化为现有,从而走向世界和未来,走向自身的更普遍更自由的存在。人之所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萨特语),就是因为人总是在生成着、变化着,而生成、变化本身就意味着对现有(是)的否定、超越和对未有(非)的肯定、实现。由

9、此可知,“人是什么”这个问题诚然是指“人之所是”,但更是指“人之当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正是在提出了“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希望什么”这几个问题之后,总括性地提出“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而康德以“人是目的”作为自己的回答,这正说明人的未来、理想就是未来的、理想的人,而人是他自己永远需要加以开发和实现的最高价值、终极关怀。 生命的意义罗家伦人生的意义在能认识和创造生命的价值宇宙间的生命,既是如此的多,何以只是人类的生命,才有特别的意义?想解答这个问题,是属于价值哲学的研究。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乃是因为人能认识和创造人生的价值。因为人类能够反省,所以他能对于宇宙整个的系

10、统,求得认识;更能从宇宙的整个系统之中,认识其本身价值之所在。人类的生命,虽然限制在一定的空时系统之中,但是他能够扩大经验的范围,不受环境的束缚;能够离开现实的环境而创造理想的意境。其他动物则不能如此。例如蛙在井中,则以井为其唯一的天地;离开了井,他便一无认识。人类则不然,其意境所托,可以另辟天地。只有人才能把世上的事事物物,分析观察,整理成一个系统,探讨彼此间的关系,以求得存在于这个系统内的原理,并且能综合各种原理,以推寻生命的究竟。说到人类能创造价值一层,对于生命的意义,尤关重要。一方面他固须接受前人对于人生已定了的价值表,一方面更须自己重新定出价值表来,不断地根据这种新的启示,鼓励自己和

11、领导大家从事于创造事业和完成使命。如此,不但个人的生命,不致等闲消失,并且把整个人类生命的意义提高。古圣先哲,终生的努力,就在于此。这是旁的生命所不能做,而为人类生命所能独到的。所以说宇宙间的生命虽是无量数,惟有人类的生命才有特殊的意义。人格的统一性与一贯性生命不断地变,但必须求得当中不变的真理。我们人类虽每天吸收动植矿物的滋养成分,以促进身体上新陈代谢的变化,但是生命当中所包含的真理,决不因生理上的变化而稍移易。这种生命的一贯性和统一性,就是人格。人因为有人格,所以不致因为今日食猪肉,就发猪脾气;明天食牛肉,就发牛脾气。只是以一切的物质,为我们生命的燃料罢了!至于 “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宣战”

12、的见解,正是因为缺乏了整个的人格观念,所以陷入于可笑的矛盾。世界上人与人相处,彼此之间全赖有人格的认识。大家所共认为是善人的,应该今日如此,明日也必定如此;今年如此,明年也必定如此。若是人类无此维系,便无人类的社会可言。所谓人格,就是一贯的自我。他应当是根据我们对于宇宙系统的研究与反省所得到的精确认识,而向着完满的意境前进,向着真善美的世界发展的。他须努力使生命格外美满和谐,使个人的生命与整个宇宙的生命相协调。他更须佐以渊博的知识,培以丰富纯正的感情,从事于促成生命系统的完善。这种好的人格才真是一贯的;因为是一贯的,所以是经得起困苦艰难,决不会随着变幻的外界现象而转移的。有了这种人格,然后在整

13、个宇宙的生命系统当中,人的生命才可立定一个适当的地位。倘若今日如此,明日如彼;苟且偷安,随波逐流,便认为是自我的满足;那不但是无修养,而且是无人格。人与其他生物的分际,就在人格上。人虽吸收了若干外来的食物成分,变其血轮,变其细胞,变其生理上的一切,但他的人格,理想上的人格,永久不变,这就是人格的统一性与一贯性。可见生命虽不断地变,尚有不变者在。这也是人类生命的特殊性。要保持生力,从力行中以生命来换取伟大的事业生命随着时间容易过去。庄子上所说的朝菌蟪蛄,固然生命很短;楚南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这种生命可以说是很长了,然而在整个时间系统之中,又何尝不是

14、一刹那的过去?故生命的长短,不足以决定生命之价值。生命之价值,要看生命存在的意义如何,乃能决定。吾人之生,决定要有一种作为。生命虽易过去,但有一点不灭,那就是以生命所换来永不磨灭的事业。古今来已死过了的生命不知有多少,若以四万万人每人能活到六十岁来计算,那么,每六十年要死去四万万,一百二十年就死去八万万,照此推算下去,有史以来,过去了的生命,不知若干万万。但是古今来立德立功立言的人,名垂青史,虽在千百年以后,也还是为人所景仰崇拜;那些追随流俗,一事无成的人,他的姓名,及身就不为人所知,到了后代,更如飘忽的云烟,一些痕迹也不曾留着。所以唯有事业,才是人生的成绩,人类的遗产。孔子虽死,他的伦理教训

15、,仍然存在;秦始皇虽死,他为中国立下的大一统规模,依然存在;拿破仑已死,他的法典,仍然存在。生命虽暂,而以生命换来的事业,是不会磨灭的;其事业的精神,也永远会由后人继承了去发扬光大。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乐;管乐生在数百年前,其遗留的事业精神,诸葛亮继承着去发扬光大。左宗棠平新疆,以“新亮”自居,也就是隐然以诸葛亮自承。所以生命之易消逝,不足为忧;所忧者当在这有限的生命,能否换来无限光荣的事业。若是苟且偷生,闲居待死,就是活到九十或百岁,仍与人类社会无关。生命千万不可浪费,浪费生命是最可惜的事。萧伯纳曾叹人生活到可以创造事业的年龄,即行死去,觉得太不经济。他想如果人能和基督教创世记所载的眉寿是拉

16、一样,活到九百六十九岁,则文明的进步岂不更有可观。但这是文学家的理想,是做不到的事。然而西洋人利用生命的时间,比中国人却经济多了。西洋人从四十岁到七十岁为从事贡献于政治、文艺、哲学、科学以及工商社会事业的有效时期,而中国人四十岁以后即呈衰老,到六十岁就打算就木。两相比较,中国人生命的短促和浪费,真可惊人!我们既然不能希望活到九百六十九岁的高龄,那我们就得把这七八十年的一段生命,好好利用。我们要有长命的企图,我们同时要有短命的打算。长命的企图是我们不要把生命消耗在无意义的方面。短命的打算是我们要活一天做两天的事,活一年做两年的事。不问何时死去,事业先已成就。我们生在世上一天,就得充分的保持和发挥自己的生力一天。无生力的生命,是不会成就事业的,无永久价值的事业的生命,是无声无臭度过的。所以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我们须得对人生的价值有认识,对人格能维持其一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