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户籍制度改革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517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寿县户籍制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寿县户籍制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寿县户籍制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寿县户籍制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寿县户籍制度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寿县户籍制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县户籍制度改革(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寿县户籍制度改革篇一:城乡户籍壁垒和户籍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壁垒和户籍制度改革【标准表述】深入分析现如今,户口问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居住、工作、学习、生活,造成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割据分裂。户籍制度将大小城市之间拉成天堑,隔上屏障,长久而严重地践踏着公民的“择业、迁居、劳动、取酬”等基本要求,使人刚以落地就烙上与生俱来的标签。城市户籍壁垒是城市环境容量和公共服务资源供给的瓶颈所致,尤其是大城市,人口多、资源成本高,同时,大城市又容易成为社会资源的洼地,导致更多的人想留在大城市,不得不通过户籍的方式来获得资源;另一方面也源于城市利益算计的功利,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报告测算显示,目前我国

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这个成本在大城市会更高。改革的原因旧的户籍制度:一是不利于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迁徙自由是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 二是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如求职与求学的不平等: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享有不平等的权利,其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三是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户籍管理制度,户口迁移政策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四是阻碍了城市的发展,阻碍了农业现代化,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事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3、的同步发展,还涉及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关乎广大农民以及农业转移人口的发展愿望和利益诉求,又关乎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之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它涉及公安、发改、教育、人社、卫生、民政、住建、财政等多个部门和领域。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的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对人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进入城镇,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做好准备;接纳大量人口,城镇更要做好准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户籍制度改革不仅关乎户籍政策,更关乎与之相关的各项公共服务的水平、模式、接纳能力和承载能力的提升、转变与完善。措施一要尊重群众意愿,不搞指标分配,不搞层层加码,优先解

4、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有序引导人口流向。二要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篇二:关于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提案关于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341号_案 由:关于加快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沈雯主 题 词:户籍制度,人口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 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

5、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当前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有力回应,顺民意、得民心。而中国当前的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两极分化,激化了城乡社会之间的矛盾、延缓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公民平等权利的获得和自由公平社会的建立。一、当前户籍制度产生和所面临新时期的问题1、户籍制度产生和演变已落后时代需要户籍制度于1958年由全国人大正式确立,当时主要目的是保护低产农业和保障城市就业。几十年来,户籍制度一直被严格执行以防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并且户口还是获得粮食、就业和教育等权利的主要依

6、据。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行和之前对食品短缺担忧的部分缓解,户口政策的实施出现松动。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推动下,农民工涌入大城市日益成为普遍现象。户籍制度也随之逐渐开始改革,但主要是在小范围内,且缺乏系统性。一些城市开始根据各自的情况和需要进行试点。2、城乡二元体制的“户籍墙”成为公民权利平等、人口自由流动、减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阻碍中国城乡两元的户籍制度目前仍是人们享受就业、教育、社保等各方面的权益和福利时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年城镇居民收入万,农村收入7000元,城乡收入差距是3倍,而如考虑到社保、公共医疗、教育等计算在内,城乡差距已经超过6倍。截至20XX年,中国城镇化率

7、%,城镇人口超过7亿人,然而7亿城镇人口中有亿持有的是农村户口。这意味着尽管一年中大部分时候这些人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但他们所享受的权利和福利与城市户籍者有巨大的差别。而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还要亿农村户口转向城镇生活,届时应无法获得应受的保障。二、户籍制度改革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福利落差的日益扩大和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所构成日益尖锐的矛盾。在适应人口流动性增强和城市化推进的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作为二元结构社会的载体性制度的落后性和不适应性逐步突出,需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杠杆,实现城乡制度框架的重构。三、可行的户籍制度改革的路线图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难度很高的系统工程,要充

8、分认识到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社会福利体制、公共服务体制、农村土地制度、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体制,以及不同行政区管理的分割相互嵌套缠绕。1、要考虑重新制定颁布户籍法,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以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将城乡就业、教育培训、健康服务、住房等社会福利体制逐步和户籍制度脱钩,保留其维护社会治安、人口登记及统计以作为制定国策依据等功能,允许城乡公民自由迁徙,给人人以平等的生存发展机会,由此促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由身份自由确立民主政治的基础。2、对非户籍人口渐进式地增加社会福利,逐步推进公共服务的属地化和均等化。户籍改革的方向应是使非户籍人口能够通过“低门槛、渐进式”的方式进入城市,逐步增加

9、他们在城市中获得各种社会福利。3、实施更加综合的“积分入户”的户籍改革方略,并可以通过“积分入户”的体制建设和渐进性的福利体制改革衔接起来,为流动人口逐步融入城市提供实施方案。积分入户,不仅是人才户籍,更应该是民生户籍。通过户籍改革促进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和实现市民化,不仅是人才引进的需要,同时是提高对不同人口群体民生福利的手段,例如在本地居住了长期年限和具有稳定就业的劳动者、外来媳妇、在本地出生的外来儿童,等等,都应该有可能适应他们对城市的需求,按照一定的程序逐步地吸纳到城市体系中。4、推动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综合配套的制度改革。城乡和区域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劳动

10、就业制度、行政管理和公共财政制度等在户籍制度基础上建立,并成为限制人口在城乡之间转移、限制人口跨地区转移的刚性结构,使单兵突进的户籍改革难以支持人口的流动性。因此要确立通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配套性制度改革,在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乃至国家国民待遇体制的整体思路下确立制度改革的新逻辑。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普惠制度和城乡统筹、促进跨区域土地流转、财政补贴机制都应该建立国家层面的国民待遇制度框架。不同地区也应该根据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特点来塑造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的制度框架。同时通过逐步扩展区域统筹,加强制度安排的跨地区衔接,推进区域一体化的实现,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户籍改革。不同地区户籍的转移,也需要实现

11、各种社会福利体系的衔接,不仅是在技术上,更需要在制度上探索相互衔接的机制。5、户籍改革的探索需要从一个城市内部扩展到区域,在类似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区域性移民比较活跃的地区,应该以大城市户籍改革为动力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探索实践。6、先试先行,有条件有意愿的地区要鼓励推动,中央财政扶持。从城市化需要、人才需求和基础设施条件来看,加快中西部省份和三四线城市可能是户籍改革的重点地区,中央支付财政要重点扶持,推动中小城镇建设,缓解一线城市的压力。同时,在缺乏稳定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部分沿海地区可能也会更积极地推行户籍改革。:中国政协网篇三:户籍制度改革,评论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论文

12、题目 中国户籍制度的弊端及其改革作者姓名 张 伟专业名称 行政管理学准考证号 020706101735 指导教师二o一一 年 七 月 三 日内容提要户籍制度是由封建时代传统户籍管理政策演变下来的人口控制制度,是维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一个重要工具。解放初期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时期计划经济是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二元制户籍制度限制城乡人员流动,按照户籍计划分配生活物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同时也由于城乡二元制产生了国民的不平等待遇,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必然替代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必然走下历史舞台。市场经济的浪潮促使人们不再偏于一偶,社会的进步、经济繁荣、科技日新月异,国民对于自

13、由迁徙与社会地位平等的渴望,已经不是一个户籍政策可以阻挡的。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户籍制度改革也就成为最近人大会议讨论的热点议题之一,户籍制度改革并不是仅仅改变农村户口同城市户口的称谓而已,它涉及到户籍后的所附带的利益而这才是改革的重点以及难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户籍制度发展以及对中国现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关键词:户籍制度,二元制户籍制度,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目 录内容提要 . i引言 . 1一、我国户籍制度演变过程 . 2(一)基本概念概述 . 2(二)封建时代人口管理政策 . 3(三)解放初期户籍管理制度 . 3(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 . 4二、我国现今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弊端 . 4(一)二元制户籍制度导致国民身份不平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