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34183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篇一: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

2、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

3、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然后逐渐成为兴旺。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我们30年

4、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

5、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进 .在生产发展同时 要实事求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我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篇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二

6、、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讲独立自主的(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上层建筑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3.方式,社会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正确处理人民内

7、部矛盾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及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不用打仗的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改革第四,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

8、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错误的观点毛泽东未深入分析和准确地把握现实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因而没有真正找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手段,在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把握上出现了严重失误。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

9、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定义(1)改革是一场革命所谓革命,就是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革命是解决另一个阶级的急风暴式的暴力行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就是旧的推翻新的所谓改革,就是不改变社会制度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的改良行动。它不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关系,不是经过疾风暴雨式的暴力行动,而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有领导有步骤的行动予以实现,通常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不改变社会制度,在原有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变该种制

10、度中存在的不合理,而且它的过程是很漫长的。邓小平把我国的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起着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的。改革的性质 “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把改革称为革命,还可以从它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理解。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 改革作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第一次革命有着重大的区别。第一,两次革命的条件不同。第二,两次革命的内容和对象不同第三,两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第二次革命同第一次革命的联系:第一次革命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供了基础;第二次革命是

11、使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必然性中国改革之前的历史状况。具体表现: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科学技术和教育落后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严重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不适应人们对社会主义开始产生各种疑问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它是判断什么的标准它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12、。-它是改革开放定下的标准,它用于判断改革开放是否成功(2)为什么提出这个标准(3)“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时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全面改革的具体表现:全面改革实践上的表现地域上:是除了港澳台以外的中国的所有地方行业上: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所有部门领域上: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全面改革层面上:体制层面与整个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层面的重大变革2.简要进程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改革-先由农村之后到城市改革3.重大成就(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13、,缺一不可篇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来说的。第一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改革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第一,从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它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这必须通过改革来实现,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动力看,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

14、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的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从改革的特点看,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首先,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对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改革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其次,改革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社会的每一方面都不能离开改革。再次,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改革冲击着人们传统思想和观念,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利益关系和相互关系的巨大变化。因此,就改革的这一深刻性来说,完全可以说是一场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