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制度创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726861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制度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什么是制度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什么是制度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什么是制度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什么是制度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制度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制度创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什么是制度创新篇一:制度创新指标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可能有用的资料,可以参考的指标都用红色标出:张彬,杨善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测度指标体系研究里的一部分,虽然是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过与两型社会有相似的地方,部分指标还给出了解释和计算方法:1 组织管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合作医疗工作责任机制,各级政府签定责任状以明确领导责任。用以下指标表示:政府领导到位率以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度,反映本年度各部门对新农合补助资金到位情况和相关部门履行职责以及支持配合协调程度;制度情况采用完好率和坚持率指标;完好率反映全面加强新农合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坚持率反映坚持新农合制度情况;定点服务机构落实率反映

2、新农合服务机构人员培训、经费、场地以及设施和相应的程序落实情况。2 资金管理:是新农合管理重中之重,主要由资金筹集、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管理信息化、资金使用、筹资标准以及资金补偿来衡量。21 资金筹集:衡量指标有政府补助资金到位率反映政府各级财政预算对新农合的资金补助情况;农民个人缴费率反映农民个人自愿出资情况;集体扶持贡献率反映集体出资对新农合的扶持情况;贫困人口参合资金兑现率反映各级财政对贫困人口参合资金政策优惠落实情况。22 资金管理模式:现有的新农合管理模式大多没有摆脱传统的管理思想约束,还是采用独立管理模式,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深入,新农合基金管理模式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更

3、加充分地展现出来。笔者以为,应逐步而有序地向新农合管理机构一财政一银行管理模式,乃至保险公司受托管理模式迈进 。23 资金管理信息化:是资金管理模式有效实施,尤其是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新农合相关机构已经使用,但集中式的财务管理和网络财务软件还不多,因此,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是衡量新农合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24 资金使用:主要衡量指标:资金支出收入率指标主要反映报告期资金支出与资金收入的平衡情况;及时准确报销率反映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和转诊农民垫付资金审核、报销的及时准确情况;年度资金使用率反映资金补偿方案科学性、合理性和参合农民收益程度,用“年度资金补偿支出额年度

4、到位资金额lO0%”计算;累计资金使用率是反映补偿方案评价和调整指标,用“年度资金补偿支出总额lO0%”计算;资金分配率是反映新农合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等情况指标。25 筹资标准:科学合理的筹资水平要综合考虑合作医疗资金需求及各筹资渠道的资金供给能力。以下指标衡量:年人均筹资额用“年人均医药费用支出适度合理的补偿水平”计算;农民年人均实际筹资额用“年人均筹资额农民个人负担的筹资比例”计算;资金补偿:补偿比例标准主要防止资金沉淀和防止资金透支;资金平均补偿比主要是门诊平均补偿比,用“医疗费用补偿额参合农民补偿费用额100%”计算;补偿内容模式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合理与否,

5、是新农合持续发展的关键。3 医疗服务管理:主要指标有:新农合政策制定并落实率反映按照政府有关要求新农合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用“已制定并落实政策数量应该制定并落实政策数量100%”计算;业务工作成绩:用景气指数,景气指数是肘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过程中某一时期群众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及新农合的管理和资金使用等内容所处的状态进行定性调查,定量汇总,反映群众对这一时期新农合的满意度。通过该项指数,评价新农合的绩效。医疗服务质量:实施满意度考评表统计来评价医疗服务质量。王家庭,季凯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评价指标与选择策略明确提出“制度创新能力指标”,如下,这些指标中政府人员知识结构与

6、学历比重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其余指标通过调查应该也可以得到:我们选取地方政府改革的主动性、地方政府创新意识和勇气等6项反映地区制度创新能力的指标。其中:主动精神是创新的内在力量,因此,地方政府改革的主动性是影响制度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创新意识和勇气衡量的是地方政府构建新制度的敏锐度和决策力,考察其在已有的条件下能否合理运用各种资源推动新制度的执行;地方政府人员知识结构与学历比重体现的是政府人员掌握知识、获得信息并有效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水平,有助于制度创新的实现;公民、企业参与决策的通达性是形成自下而上制度创新体系的重要因素;政府智囊团的建设水平对于政府制度创新具有推动和激励作用;现有制度与

7、社会发展的非协调性反映了社会对于制度创新的渴求程度,能促使政府采用新的制度解决社会矛盾。彭念一,陈长华农业制度创新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测算方法中将农业制度创新指标体系建立如下表:的指标应该都可以采用,只要把 “农业”相应的改成“两型社会”,“农民”改成“个人”或“市民”;创新成效方面可以用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关于环境治理、资源节约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可能在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的一级指标中已经涉及到,可以不用考虑。曾翔晏,赵曼,聂佩进,邹宇“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研究所给出的指标体系中有一个“城市魅力”指标,这一指标分为外商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8、国内旅游人数、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我觉得这个指标也可以参考一下,因为正是“两型社会”的制度创新使城市环境有所改善,城市魅力才会有相应提升,从而吸引投资和旅游,这一指标可以从侧面反映制度创新。蒋满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衡量标准与突破口分析中提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衡量标准有两点:1)制度创新是否能有效地节约交易费用;2)制度创新是否具有内在的增值功能。这里可以把“交易费用”具体写成“两型费用”,就是指两型社会中资源、环保等各项相关费用。由此可以得到两个指标:两型费用节约,内在增值功能。两型社会费用节约可以计算得到,而内在增值功能不容易度量。这些指标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整理,有一部分还要修改甚至

9、剔除,希望能有一定的帮助。篇二:从制度创新看商鞅变法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下国家与制度变迁看商鞅变法姓名:郑好班级:11级国贸二班学号:1108230238从制度经济学角度下国家与制度变迁看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来,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桑农,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

10、展的新制度。本文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商鞅变法的合理性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论证。一、制度变迁中一次成功的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实际上都是一次制度创新和权力的重新界定。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益低的制度。商鞅变法的结果。摧毁了旧的封建领主经济制度,代之以新的封建地主经济制度,可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对于这次重要的制度创新,商鞅是通过对土地产权的重新界定来促成其实现的。因为产权制度是制度集合体中最基本、是重要时制度,产权的变动、就会导致整个经济制度的变动。商鞅变法以前,秦国晋遍实行的是井田制。井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在井田制度下,

11、无论是被赐予采邑的封建领主还是直接生产者农奴,他们都是土地的使用者,而不是土地的所有者,他们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设有所有权,更没有转让权,因为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原则支配下,土地归封建国家所有。因此,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土地国(公)有产权制度。这种土地产权制度,由于禁止土地的自由转移,因此存在产权残缺;由于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但领主对土地拥有世袭占有权,并享有土地上的一切特权,因而产权关系不明。更重要的是,这种产权制度是封建领主经济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下令“坏井田,开阡陌”,“民得卖买”。用法律手段废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封建领主对土

12、地的世袭占有权,同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民对土地拥有合法的私人占有权,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样就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和自耕农民对土地的私有产权。这种土地私有产权由于承认地主和自耕农民则上地拥有占有权、使用权和转让权,因此是一种比较完整的产权,而且,由于这种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界定的,因此它也是一种有效的产权。在“废井田,开阡陌”的同时,商鞅还推行了郡县制,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这是从政治上打击封建领主的有效举措,有力地配合了“废井田、开阡陌”政策的实行,用政治手段保障了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样就废除了封建领

13、主对领地的土地世袭占有特权,瓦解了封建领主经济,奠定了地主经济在秦国的支配地位。其次,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为农民家庭经济的上升以至为地主经济(一开始就雇人或使用农奴耕种的,或由富裕农民中上升的)的发展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因为允许土地买卖、自由转让,人地之间的比例可得到自动的调节(不经官府),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土地,发挥地力;允许土地买卖,也有利于推动竟争,促使富者多置产业。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这就可增加粮食产量和财政收入(地税),对国家来说,也可从中得到好处。另外,土地私有产权的确立,刺激了个体小农经济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商鞅通过确立土地私有产权,扶植

14、了大量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组织,在这个经济组织中,生产者是自耕农民,由于自耕农民对土地拥有产权,“有恒产者有恒心”,因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很高。而且,由于商鞅认识到“民之主,度而取长,称而取重,权而孛利”,人们每一行为都要得到最大限度的经济效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为了激发自耕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他制定了奖励军功,轻税免役,入粟赐爵,提高粮价,奖励垦荒等一系列激励措施,使自耕农民通过杀敌立功,努力生产,可以提高自身地位,获得轻税免役的优待。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自耕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了个体经济组织的效益。这种有效的经济组织是促使秦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历史事实证明,自耕农的个体

15、经济组织在商鞅变法过程中以及在商鞅以后奏国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促进秦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商鞅通过“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摧毁了封建领主经济,奠定了封建地主经济在秦国的支配地位,推动了秦国由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向地主经济制度的转变,为秦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二、商鞅进行制度创新的原因商鞅之所以要进行制度创新,这首先是和商鞅变法要实现的目标分不开的。商鞅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但是,在当时的秦国,现存的经济制度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因为当时秦国的经济制度是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在这种经济制度下,实行的是落后的劳役地租和沉重的实物地租,农奴

16、对生产缺乏积极性,生产效率低。同时,在这种制度下,封建领主对土地拥有世袭占有权,容易形成封建割据,削弱国家力量。因此,封建领主经济制度是一种无效益的落后的制度,当这种制度继续存在时,要想实现富国强兵是不可能的。而要想实现富国强兵,就必须改变现存的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其次,商鞅之所以进行制度创新,是为了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制度的变化,商鞅生活的时代、由于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现存的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封建领主制的生产关系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关系中,“直接生产者农奴是以不自由的身份出现的一,他们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截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