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723305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向南林先进事迹: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 人民解放军是大熔炉、大学校,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战争年代,他们用血肉之躯抗击侵略、英勇杀敌,建立了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平年代,他们保家卫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涌现了雷锋、欧阳海、王杰、刘英俊、苏宁等一批模范典型,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21世纪,国家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军队现代化突飞猛进、国际斗争日益复杂。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当好一个兵,当一个好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向南林同志以自己的行动提交了一份最好的答卷。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他把学习理论作为自觉追求,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然于胸。不仅自己刻苦学习,还帮助了战友和地

2、方的同志。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他坚信只要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人民军队就是让人立志成才的地方。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他懂得在现代条件下做一个士兵,不仅要有敢打敢拼的献身精神,还要有能打会打的军事智慧,要掌握现代化军事装备的操作技术,才能成为合格的战士。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他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军队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他继承了人民解放军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向南林是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他让自己的青春在军营里焕发出了时代的光彩。 学习向南林,就是学习他不仅钻研理论,而且能够将理论付诸实践,不仅热爱真理、信仰真理,而且勇于实践真理。 学习向南林,就要学习他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

3、,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对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 学习向南林,就是学习他热爱学习、钻研技术,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上国家和军队现代化的步伐。 学习向南林,就是学习他爱国爱家、爱护群众、帮助群众,维系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如果每一个士兵都能够成为像向南林一样的人,军队的现代化就会更加迅猛、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倍增;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成为像向南林一样的人,中华民族的崛起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民族的复兴就指日可待。 钱维同志在南京市发改委从事投资和重大项目管理工作。多年来,钱维同志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为推动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次获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表彰奖励,2004年被市政府授

4、予“南京市投资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市政府授予“南京市城市建设立功竞赛先进个人”;2006年被市政府授予市第三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同年,被江苏省妇联评为“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2007年被南京市级机关工委评为“市级机关十佳共产党员标兵”。 成功解决了30亿元工程融资困难 探索出一条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新途径 钱维同志注重改革和创新,认真落实市领导关于南京长江隧道项目法人招标的要求,积极调研学习市场化运作模式,科学地进行了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法人招标的实践。作为重大工程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移交制度条款的设计者、项目法人招标市场化运作的组织者,从招标方案设计到投融资方案、特许协议

5、条款的制订,招标文件编制等都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了项目法人招标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例如,在招投标文件的制度设计中,明确由中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出任南京隧道工程的法定代表人,并通过市政府批复的特许经营实施方案加以落实。世界500强中排名384位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标后,董事长亲自接任南京长江隧道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并从全公司22万职工中抽调精兵强将,达到了充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目的。最终,招标文件和特许经营实施方案经市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付诸实施,实现了我省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由于创新了政府投资的新模式,成功地吸引了30个亿的社会资金,整个项

6、目从策划到开工,市财政没有消耗一块钱,为市政府节省了千万元以上的前期费用和数亿元的资本金投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关注和重视。财科所研究员韩凤琴同志专题调研并撰写了项目法人招标政府投资领域的制度创新及政策建议一文。南京长江隧道项目法人招标的组织方法和工作经验,被国家发改委投资司领导评价为:“在推进政府投资改革的过程中,南京市为全国探索出一条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新路径,南京市发改委要认真总结经验,向全国逐步推广”。南京市委办公厅专题进行了总结。2004年2006年,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前期办公室连续三年被中共南京市委授予“完成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有

7、功单位”。 敢于挑战世界级工程项目管理难题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一个具有世界级水准的越江工程。在长江上建设15米超大直径盾构工程,江底埋深深度达到-60米,穿越段地质结构复杂,现有水下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难以涵盖。钱维同志作为高级项目管理师,高度重视项目建设管理的难度,全力以赴帮助长江隧道公司迎接世界级难题的挑战。在工程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强强联合严把设计质量第一关”,由设计中标单位铁四院进行工程设计,力邀上海隧道院承担设计咨询和施工图纸审查。经过反复沟通和协调,上海隧道院接受了南京长江隧道办的建议,在三年的设计咨询中提出书面咨询意见1000条以上,95以上被铁四院采纳。钱维同志的创造性建议有效地保

8、障了工程设计质量,为工程建设风险防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长江隧道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采用全世界超大直径的盾构设备,盾构直径位列世界第二。钱维同志作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和中铁十四局、长江隧道公司、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同志们一道,利用超级计算机的超级计算功能,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技术模拟盾构机在各种复杂因素下的真实掘进过程,将盾构机掘进在计算机里进行一次“彩排”,尤其是对盾构机始发、穿越江堤、穿越江中浅覆土层等施工难点提供优化比选方案。该课题不仅加深了对工程领域各种问题本质的理解,达到整合国内更高层次技术资源和先进手段优化工程设计、完善施工方案、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的目的,还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工

9、程建设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制,培育出盾构工程对接世界舞台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和人才队伍。钱维同志在长江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大贡献,得到了院士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为政府投资体制改革闯出新路 钱维同志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同行们的尊重和充分肯定,2005年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聘请为专家,参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咨询工作;2006年获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高级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同年,经省教育厅考试通过评为省政府留学奖学金获得者。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王毅,是武警某师参谋长。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的电力、交通、通信完全中断,十多万群众生死不明。党中央万分焦急,全国人

10、民万分焦急,世界的目光也聚焦到这个大山里的小城。胡主席、温总理指示,要采取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汶川。 车队疾驰70多公里后,来到一个叫杂谷脑的隧道。隧道近1500米长,地震过后,到处是裂缝和震落的碎石,当时余震不断,随时可能塌方。为减轻车辆颠簸产生的振动,我指挥车队拉开距离,减速慢行。掉落的石块砸在车顶上,发出的声响让人感到一种恐惧。我的心一直在揪着,紧紧地盯着手表,5分钟!10分钟!15分钟!当最后一辆车驶出隧道时,我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车队继续前行,当通过夹壁乡二道桥时,又一次遇到余震,汽车一下子剧烈颠簸起来,石块雨点般地落下,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把指挥车的挡风玻璃砸了个粉碎,玻璃碴子

11、溅了我一身。我一看不好,要塌方!抓起对讲机,大声命令:加速前进!车速飞快,转弯的时候,外侧的车轮有的悬空起来,随时可能车翻人亡。车队过去不到一分钟,身后传来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回头望去,半个山体都垮塌下来,瞬间掩埋了道路。我们与死神擦肩而过。 部队开进到距汶川县城还有92公里的古尔沟,严重的山体滑坡堵住了前进的道路,被砸烂的汽车横七竖八地翻在路边,像捏瘪了的易拉罐,遇难者的遗体惨不忍睹。当时已是深夜,是连夜前进,还是天亮再走,艰难的抉择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意识到,前面将是一条险象环生的生死之路,会有无数的塌方、断桥和泥石流,但我更想到,这又是一条十万火急的救命之路,它连着无数废墟下的焦急、渴望和

12、呼唤!连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揪着的心!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赶到汶川! 向上级报告情况后,我决定组成200人的突击队,徒步强行向汶川进发。官兵们争着要上,10名女兵一听没有她们,就跟我急了:参谋长,我们也是战士,受伤的群众更需要医护人员。突击队迅速完成编组,我对他们说:“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夜越来越黑,又下着大雨。我们两三个人一把手电筒,摸索着探路行进,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陡峭的斜坡上,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湍急的江水,稍不当心就会滑入江中。险情随时都在发生,突击队员王本何一不小心,被乱石

13、绊倒,差一点坠落悬崖,幸亏抓住一丛灌木,才捡了一条命。最让人担心的是不断掉落的飞石,夜间无法观察,我就往后传话,命令部队5人一组,拉大距离,尽量不出声,仔细听声响,判断有没有石块滚落。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走出了古尔沟。 天亮不久,我们来到高家庄路段。这是一个更险恶的路段,右侧的山崖上悬着很多巨石,摇摇欲坠,松土夹杂着石块,时不时像瀑布一样倾泄而下。我们决定分批冲刺,强行通过。大家相互鼓励着:“一定要活着过去”。我冲在最前面,突然听到身后的通信科长大喊了一声:“参谋长!快跑!”就在我向前猛跨一步的瞬间,一块脸盆大的石头砸了下来,又一次死里逃生。 冲过这个险段后,我让部队慢下来喘口气

14、。这时,我想应该给老婆孩子留句话,就在手机里给女儿写了一条短信:“女儿,爸爸正在去汶川的路上,走的时候没来得及告诉你们,如果爸爸回不来了,你一定要坚强,要替爸爸照顾好妈妈。” 临近傍晚,走到一个羌寨,部队短暂休息。大家又累又饿,很多同志刚坐下就睡着了。得知我们要到汶川去救灾,村民们把刚煮好的一锅粥端给我们,我们不喝,就拦着不让走,他们说:来了天灾,都在往外逃,你们当兵的却不要命地往里走,就以粥代酒,给你们壮行吧!这碗粥,我们是含着泪喝下去的。一位羌族老大妈,说什么也要看着女战士把两个粽子吃下去,自己却转过身去,偷偷地舔粘在手上的米粒。一名胳膊上缠着黑纱的中年妇女,非要给我们带路,她说:“我的丈

15、夫和孩子都没了,我给你们带路,你们就能走快一些,多救出几个人,多保住几个家。”望着善良淳朴的群众,沉甸甸的责任涌上心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人民养育了我们,人民有难,就是赴汤蹈火、粉身碎骨,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晚上9点左右,我们行进到距汶川不足5公里的桑坪电站,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道路被泥石流和塌方彻底阻断,已经再没有路可走了。我们急忙找群众打听,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到汶川县城,有一条古栈道,但多年没人走了,弄不好要丢命的。我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是路,我们就敢走!”这条路,悬在半空中,下面是汹涌的岷江,最窄的地方不到一尺,地震使栈道上落满了一层厚厚的泥土,雨水一浇,又湿又滑,插在石壁中的木桩早已腐烂,只能紧贴石壁一步一步往前挪动。我一直走在最前面,就在快到头的时候,脚踩的一根木桩“咔嚓”一声断了,上面铺的石板一下掉进江中,我死死抓住一条树根,使尽全身力气,才够到下一根木桩。短短不到两公里的栈道,我们竟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闯过了最后一道险关。 我永远也忘不了踏入汶川县城的那一刻,黑暗和寂静中,到处都是露宿街头的群众。由于极度的恐惧、悲伤和疲惫,他们已经发不出欢呼声了,但还是站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