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674468 上传时间:2019-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解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摘要:在老龄化迅速到来的今天,由于各种经济、社会等原因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正经受着生活、疾病、心理等诸多方面的考验,面临着一系列的生存问题。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提供必要的资金、机构设施和专业人员,同时创新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当前“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和有效路径。关键字:老龄化;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数量急剧增长的老年人需要方方面面的关怀,尤其是一些特殊老年人群,比如“空巢老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子女选择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

2、”,由于远离子女亲人,他们的生活、身心健康正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同时也考验着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一、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现状自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行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注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这促使我国老龄化的迅速到来。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1日,60岁以上的老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1伴随着家庭逐渐小型化和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持续流动和转移,我国老龄化具有一个显著特点:空巢情况严重。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

3、示我国城乡空巢家庭已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出现的自然发展趋势,中国的老龄化明显带有人为色彩,尤其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老龄社会到来的时间被明显提前了。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增长,中国社会已经转向“重度老龄化”。2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空巢老人”都无法安享晚年,近几年来“空巢老人”死在家中数日才被发现的事件时有发生,更有很多老年人因精神孤寂而自杀,“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弱势群体比城市“空

4、巢老人”生活更艰辛,然而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数量却不容忽视。调查显示: 2006 年全国农村就有老年空巢( 指独居户或夫妻户) 和类空巢家庭( 指隔代户或两代老人户或与其他认同住户) 共3288 万户,占农村老年人家庭总户数的48.9%。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为4742万人,占全国10801 万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3老龄化的发展和“空巢家庭”的持续增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严峻的考验着中国的养老制度。二、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1、老龄化背景下传统养老模式的瓦解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与老龄化的迅速到来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

5、,人们发现难以平衡工作和照顾父母的关系。养老方式也必须随着生产方式、经济水平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结构核心化致使城乡的空巢家庭在不断增加。这给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带来了极大的社会风险。而城市由于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活动的匿名性和科层化,致使城市相对农村社会整合程度比较低。松散的人际关系加上家庭照料的退化导致城市老年人的晚年照料更显困难。4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出现逐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居家养老方式,“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受到威胁,急切需要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以适应老龄化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新的养老需求。2、“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经济问题城乡老人空巢化

6、问题凸显,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经济问题首当其冲。过快的老龄化也给社会及个人经济发展造成了压力: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当它们的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0000美元以上,而我们目前人均GNP只有1000美元。5经济的落后和资金的不足使得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面临着更大困难。在我国城市,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减少,即使有所增长也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步伐。农村的情况则更不容乐观,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靠家属和子女,以前农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现在种地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种地养老则更是艰难。大量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将4000万

7、留守老人甩给了农村社会。6由于农民工收入并不高,子女外出务工不但没有给老人的经济情况带来明显好转,大多数老人还需承担着农业生产劳动,生活十分艰难。3、“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身心健康问题2012年4月9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及其养老保障:挑战与前景报告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年轻人大量向城镇流动,与成年子女同住的农村老人比重已从1991年占70%下降到2006年的40%。对于这些农村“空巢老人”而言,生活本就清贫,一旦患有疾病,更是雪上加霜。无论城乡,在物价上涨,医疗、教育等日常消费开支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不少子女对长辈的养老正变得“有心无力”,所以医疗保障就成了“空巢老人”乃至

8、所有老人亟待政府解决的问题。缺乏精神和心理抚慰是“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子女不与老人同住,生活的孤苦、精神上的寂寞以及对儿孙的思念都苦苦煎熬着他们。有的老人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仅由同样年迈体弱的老伴照顾;有的单身老人,子女都在外打工不在身边,一旦患病,生活将无法保障。内心的痛苦使这些“空巢老人”更易患上心理疾病,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不少调查显示,很多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精神孤独。4、“空巢老人”对养老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我国的老龄化已远远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现,因此,需要及时构筑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有所养。近年来我国相

9、继实施了低保、新农合、基础养老金等一系列救助政策,其中正在推进的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尤其有益,但由于60岁以上老人领取保险金的前提是子孙必须参保,而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壮年参保积极性不高,客观上造成很多子女不参保的60岁以上老人不能领取养老金。由以上事实可以看出农村“空巢老人”比城镇“空巢老人”更加脆弱。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的养老保障体系迫在眉睫。5、“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设施和专业人员的需求由于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阶段,还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如何养老的问题很多,社会供养老年人的负担越来越重: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渐瓦解,公共养老机构数量少,设施陈旧落后,缺乏统一的建设、管理和

10、运行标准。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养老机构少之又少,设施不全且服务落后,也缺乏政府投资和运营人才,但其费用相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却让许多农村老人望而却步,大多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农村“空巢老人”只能靠自己苦撑和乡邻的帮助而苟活。老年医护人员极度缺乏且不够专业,专业服务人员数量少素质差,对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落后;有关政策碎片化,各部门之间缺少配合,甚至责任不清,权责不明,发生问题相互推诿卸责。以上这些问题都成为老年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的巨大障碍。“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急剧增长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业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严峻的压力。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国老龄化社会已

11、经到来的现实,及时、全面的做好积极应对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三、 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完善体系、创新模式、建设机构、培养人才1、完善各项养老保障体系,注重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包括资金保障、医疗保障、政策保障、精神保障四个方面。(一)“空巢老人”养老的资金保障要使“空巢老人”老有所养,首先要保证养老资金的充足供应,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做好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由于我国养老基金流动性差,很少用于投资,90%以上的资产状态是银行存款,十几年来,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获得的利率平均每年不到2%,而2001-201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2.1

12、4%,也就是说养老基金每年都会被通胀“吃掉”一块,所以有必要对养老基金做一些改革,比如可以仿效美国、日本、新加坡,还有香港的做法:每个人有一个独立的账户,里面的钱不可挪用,只能委托专业的管理机构去做投资。以香港的大学来为例,养老金部分一般是由教授自己出5%的薪水,学校出15%,但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账户,如何投资,自己决定,然后由专业的机构具体操作,每个月都寄账单给账户主人,告知盈亏。其次,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号称福利国家的欧美国家,社会福利包括社区服务的财源主要是国家。美国每年用于老年人的社会福利费用约1550亿元,占整个财政预算的14%。7最后,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募

13、捐筹款,并通过各社会团体、组织、企业和志愿者全面开展爱老活动,减轻政府负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空巢老人”养老的医疗保障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医药治疗是一大笔开销,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照顾的“空巢老人”来说,需要的更多,所以要使“空巢老人”的生活有所保障,就需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继续推广已在农村推行的新农合的同时借鉴他国成功的医保经验。在日本,就有专门的老人医院,这种医院与一般的医院不同,它强化医务护理和生活护理,医疗器械也是根据老人的需求而配置的。除此之外日本还制定了看护派遣所的出诊看护制度,派护士到病人家里出诊,根据医生的意见和诊断,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治疗和看护指导。保健设施

14、与老人医疗、老人福利三者相互协调,共同形成了一个“医疗-保健-福利”的网络。8(三)“空巢老人”养老的政策保障对于“空巢老人”的养老,可制定专门的政策提供保障,有必要时还可以上升为法律。新加坡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该国国会1995年通过的赡养父母法令规定和父母同住可享受一定的公积金房屋津贴。对于有关老年人的一些重大问题,新加坡政府则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并强制执行。例如1999年2月,通过了一项老人院法令,老龄事业因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以在工作开展时就减少了障碍或扯皮现象。9九三学社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丛斌就曾建议将来建设小区把设置养老服务站的场地和建筑作为一个硬性规定,

15、不具备这个条件,国家城建部门不能批。同时要建立相应问责机制,以防城建部门以权谋私,使建设单位蒙混过关,将来若发现建成的小区养老服务站的建筑标准不符合规定,要追究当时批准建设的城建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丛斌委员还建议由民政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居家养老服务业进行监督检查。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方式,把居家养老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指标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对于有用的建议、方法都可以制度化、政策化以保证实施。(四)“空巢老人”养老的精神保障由于“空巢老人”长久不和子女家人在一起,往往精神孤独,生活孤寂,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全社会要倡导“孝道”,鼓励儿女“常回家看看”。制定相关法规规定企

16、业要设立员工探亲假制度并督促其落实。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或者居委会、村委会设立心理健康站,聘请专业心理师对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治疗。同时多为老年人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空巢老人”积极参加,多与他人沟通、交流。2、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创新养老模式,适应时代发展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城乡之间劳动力的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空巢家庭”的出现逐渐瓦解了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需要养老模式适应时代的创新,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新加坡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德国的老少互助形式,另外还可效仿日本政府,提倡老年人发挥余热再就业。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形势的日益严峻,新加坡政府鼓励老年人尽量居住在家中,生活在社区。第一,政府通过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建设了90多万套政府组屋,为87%的居民提供了住房保障。第二,建设宜居社区。在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