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0670307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行为与文化笔记整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文化与行为课程笔记总结一心理、行为与文化绪论1.本门科学习采用心理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为对象,探讨文化、心理与行为,重点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理行为差异,是以跨学科和比较文化视角对有文字社会做整体性研究,是“国民学文化”研究升级版。2.其特点:从文化和心理两方面研究人的行为(人是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比较文化的视野(主要是中美和某种意义上的西方,还少量涉及到印、日)。3.学习本门课的意义:(1)了解“异文化”(费孝通,自知之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而不同);(2)了解一种把握人的方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为研究国际关系提供深层背景;(4)提供一种观察世界的

2、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具有惊叹世界多样性的能力,是探索世界意义的前提)二心理文化学:源流、原则与方法 1.学科的定位心理文化学其定义是研究心理、行为与文化的学问,是从心理人类学分离出来,以许烺光倡导的心理和文化相结合的视角和方法,主要从事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的学问。 2.心理文化学源流:发展阶段:(1)文化与人格学派博厄斯(文化跟人类的进化、跟种族的关系)文化决定论(人的育儿方式,文化与人格派)(2)哥伦比亚讲座派,林顿、卡迪那、克拉克洪(人的价值、行为和人的性格)(3)国民性研究二战前后菊花与刀鲁斯本尼迪克特。三个倾向:人类学倾向(鲁斯本尼科特、马格丽特)社会学倾向(埃利希弗洛姆)统计学倾向(

3、怀挺夫妇)。二战后批评的原因: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影响,过分注重人幼年的负面影响,得出负面结论比较多;国民性研究是否可以进行(对大规模社会的国家评价无用)(4)心理人类学1961年许烺光心理人类学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内容为:儿童社会化(又称童年人类学)、知觉和认知的文化差异、文化与人格、心理健康(5)心理文化学以许烺光先生的学说为基础介绍许烺光:出生于庄河,跟马力洛夫斯基学习人类学,1977-1978年任过美国人类学会主席讲者的著作:心理文化学:许烺光理论的研究与运用心理文化学要义 3.人类学的分支(1)民族志(2)社会人类学,又称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传播学派,X学派,心理学派:文化心理、

4、跨文化、心理人类心理文化学、X氏)(3)形体人类学 4.心理文化学的文化视角世界上各种族群体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而不是生物意义上的。a.一派关于科技与经济的人认为世界是平的,一方面全球化让世界社会文化差异缩小,另一方面交通工具促进文化交流;另一派文化人类学为代表的人认为:保护世界的多样性。(人类只要生活在不同地区,这种差别就不会消失) 5.文化的定义(此处为古典文化的定义)(1)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包括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2)文化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3)英国的文化人类学家马利诺夫斯基文化是指那一

5、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以及价值而言,这概念实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 5广义的文化三个层面(英国马林诺夫斯基,功能学派)物质层面(房屋、器物、机械等)社会层面(社会组织、制度、政治、法律形式、伦理道德、风俗、教育等)心智层面(科学、技术、知识、语言、精神、宗教、审美意识、文化艺术、神话等) 6.文化与文明(1)公平俊文信息文明观点文化是隐藏在背后的“深层”因素,是社会成员几乎在无意识情况下学习、适应和传承下来的、人的行为诸方面的原理以及文明的设计原理的符合体,是一种制造、传达、保存和处理信息的系统。(理解:文化也是一种复合体,但是与古典定义不同在于“原理”我们人行为背后的原理

6、;文明背后的原理,是人创造的。强调了“无意识”的得到。)文明是在文化设计原理作用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文类有意识地产生出来的、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社会生活类型的复合体。(理解:文明是可看到的,不是一个原理,是原理的表现形式。)(2)文明分以下几个方面造物物质造物(人施加影响的有机自然物)社会造物(家庭、婚姻、国家、习俗、道德)观念造物(语言、宗教、仪式、经典等具体的物)(3)两者关系文明及其文明的设计原理可以喻为生物的表现和遗传基因的关系。基因为文化,其表现是生长、衰老、死亡。文明可变化,是人的创造。喻为文化基因文化基因是有变化的,更像生物基因,有生物基因变现型。例子:中国人的天性,中国

7、人与家庭的联系很强。客死他乡,把遗体运回故乡,是一种无论生死的最后回归。叶落归根。民族性的迁徙。 7.心理文化研究的原则(1)普遍性原则(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一种种属,没有哪一个种族比其他族群进化程度更高)生物与文化的多样性的体现文化没有前进之分,与进化论不同,不分高低整体性原则(人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宗教、生产等)(2)相对性原则(一定的文化系统是人们适应不同环境的产物,是人们解决面临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一种选择,因而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克服文化的沙文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自己是最正确的。文化不能以前进与落后比较,文化是人的一种选择。例子:a.高跟鞋与缠足。现代人以人的生存权作为坐标,认

8、为它是陋习;古代人以审美小脚作为坐标,而缠脚。实际上高跟鞋与缠足都是为了美,只是以前是强迫,现在是自由的。所以不能脱离事情的背景,看待文化。b.女士整容,为了追求美而摧残身体。c.手抓饭、筷子、刀叉的使用。不要用技术的观点来看待文化的前进与落后。 8.文化的比较(1)比较方法:是研究社会和文化的常用一种方法。运用的大家:马克思韦伯、汤因比、帕森斯对象有中国、美国(西方)、印度、日本。(2)比较的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由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社会科学不能定量,只能定性和比较的。例如婚姻与爱情)比较方法广泛的存在于我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心理文化学的心理视角(人,一个很复杂行为的社会体,不仅

9、仅对社会文化做出被动的反映。)人是一个有认知能力和主动能动性,会思考,会选择,内心想法和外部行动并不总是一致的复杂体。 9.人心难以研究的原因(1)人心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具有形体性。(人心看不到、摸不到,只能通过人的外显行为间接推测心理活动。)(2)人心既有客观性的一面,也有主观性的一面,其涉及到人的情感、意志、信仰、人生观、审美观等带有较浓厚的主观性。(2)人心受文化的影响较大(知人知面不知心)例子:a.科技发展与宗教信仰人心研究对人的认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科教发展与人们的宗教信仰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物质世界的丰富和对世

10、界认识的知识的增加,与对于我们心灵的宁静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并不是成正比。所以此时宗教能满足我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b.抑郁患者增加人的沟通与交流的太浅薄了。心理的新的世界型流行病。未来所有好的关于“人”的学问都离不开对和谐人际关系与和谐心灵的关注,让人更幸福快乐,因而也必然代表了某种心理学和医学倾向。 10.人的心理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机制(1)自然机制心理的生理机制和心理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规律等内容,主要通过生物进化而形成,具有较大的普同性,不同文化里的人的心理多具有相同的自然机制(2)文化机制包括人的社会心理机制,如自我,和审美心理机制等内容。主要通过文化的积淀而逐渐形成,具有较大的差异型,不同文

11、化孕育不同的文化心理机制。心理的自然机制心理“事实”主要依靠科学心理学的途径寻求解决,而心里的文化机制和心里的价值层面靠这种科学心理学的路径难以解决。)课外补充知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奠定,德国的冯特,认为不同方法从事实验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因为社会科学受自然科学影响,所以实验心理学更接近可科学数据,人们更愿意接受实验心理学。目前本土心理学的流行发展。本门课对于人的心理的自然机制从而不论,而关注人的心理的文化机制,带有人类学的视角。三需要、情感与文化 1.人的需要人是有各种需要的社会动物,满足各种需要是人行为的原动力NEED需要的三个层次:(1)需要是一种缺乏的状态(2)需要是由缺乏状态引起的主

12、体自动平衡倾向(3)需要是伴随主体自动平衡倾向的择取倾向关键词:缺乏、状态、选择性 2.人的需要分类(1)生物性需要(维持自身、繁衍后代)(2)社会性需要:人需要的本质是社会性需要 3.需要与本能的区别本能是身体结构产生的能力,是一种反映书,是无意识的行为。强调人的生物性。 4.需要与欲望的区别(1)需要是人的身体产生的一种缺乏状态;欲望是人的身体和外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状态,未必是缺乏的状态。(2)需要是一般的,抽象的;欲望是指向具体事物的。(3)需要是隐形的;欲望是显性的。(4)需要是容易满足,也是应当满足的;欲望是无止的。 5.人类基本需要的分类的几种学说(1)英国报纸的调查支配人行为

13、的15种基本欲望和价值(有基因的基础)有好奇、食物、荣誉、拒绝、性、报复、体育运动、秩序、独立、社会交往、家庭、社会威望、厌恶、公民身份、权力(2)马斯洛的五需要论(从低到高的层次)生理、安全、从属和爱、自尊、自我实现(3)美国的社会学家威廉托马斯的四需要论对新鲜经验、对安全感、对反映、对承认(4)许烺光的三需要论安全、社会交往、地位 6.需要三个层次分析(1)情感性需要的分类(从低到高的层次)情感性需要为人需要的三个层次中最高的层次表达悲欢的需要倾诉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尊严的需要(自尊、受人尊敬、成就感、荣誉感)完善生命的需要(提升生命质量:美感、和谐感、宁静感、满足感、“自我实现”某些宗教

14、体验)情感需要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相互交错,但又不能与之完全苟同,也有其独立的方面,比如美感。社会需要一般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满足,但情感需要未必从人际关系中得到,比如养宠物。(2)生物性需要延续自身的需要(食物、躲避危险)和延续物种的需要(性需要)(3)社会性需要安全、地位、社会交往情感性需要爱、新鲜经验、拒绝、自我实现(心理活动) 7.需要的三大类三层次三大类(安全类、交往类、地位类),三层次(生物性、社会性、情感性)可相互交织,如社会性安全、社会性交往等9个划分安全类需要:(1)生物性安全(身体的进化机制、躲避危险等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最基本)(2)社会性安全(处于在他人互动的交往中,能够利于

15、我们生存的社会归属)(3)情感性安全(其定义为在生活中,与伙伴的有密切的联系,不孤立,是社会伙伴中的一员,与他们有相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遇到威胁和困难时,伙伴能够精神和物质上有所帮助)表现为尊重、关爱。交往类需要定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流、互动,及社会联系。(1)生物性交往:出生后来自保护者的爱抚,成年后没有爱情而知识以生育为目的的性活动。(2)社会性交往: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一般性交往,又称角色性交往。(寒暄、陈述事实等)(3)情感性交往:投入感情的关系。例子:较多社会性交往,不一定就有很多情感性交往。过多的社会交往,会影响情感交往,因为情感交往是私密、小群体。古代中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五种情感性关系(五常):夫妻、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地位类需要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地位是依照一个社会的文化规范有高有低的位置。(1)生物性地位:由性别、出生、血缘关系等所决定的。(2)社会性地位:表现为社会威望、荣誉、财产、权力和权威。(3)感情性地位:来自亲密的家庭、朋友或同事的评价 8.文化与人的需要(1)人的需要是文化产生的根源。(2)文化乃为限制人的各种需要而设。(3)有限制而文明立,无限制则文明废。(4)文化是如何限制(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