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668334 上传时间:2019-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摘要:地方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目的在于利用,在于使课程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此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类型、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思路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要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由地方根据国家管理政策和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置、补充完善和改编,并由地方

2、管理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含义可以扩大到包含当地的校本课程,并包括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配套开发、编制的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参等。”各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各中小学都毫不例外地要涉及到建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问题。而这些课程的建设,首先面临一个先决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要想使课程资源在地方课程建设中发挥最大的支撑作用,必须明确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原则、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一、地方课程资源的种类 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综合性、差异性(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的差异而可开发的课程资源的

3、差异)、多质性(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等特征,因此可从多层面、多角度,把它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课程三级管理的实际,有的把教育资源分为三个层面:国家课程的教育资源,地方课程的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有的根据来源、性质、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存在方式来分。我们主要是对地方课程层面的资源分类。因为地方课程资源丰富,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同时指导力量来自多方面,因此地方课程资源主要是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支持课程资源的范围、存在的特有方式、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等来划分。 1从支持学生发展的内容线索来分。 所有课程都应从发展学生方面着手,地方

4、课程更不例外。综合实践活动(含研究性学习)主要从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线索来组织内容,实践已证明,这对学生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各地在实验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都把这一课程内容线索的做法迁移到地方课程当中去,把地方课程资源分为学生与自然方面,学生与社会方面,学生与自我方面。如自然方面有本地动植物、地形地貌、环保、气候、季节、自然景观等。在社会课程资源方面,“为了保存和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等无疑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道路的线条美、雕塑的造型美、音乐的节奏美等均可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资源;人类活动的交往如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司法活动、军事活动、外交活动、科技活动等

5、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影响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价值观念、宗教伦理、风俗习惯等与教育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与自我方面,指当地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个性教育等资源。强调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等内容线索,意味着地方课程突破了传统学科疆域的束缚,意味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得以保障。 2从支持课程的范围来分。 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可画成如下的“地方课程资源图”。地方课程资源图从图中可知,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各种馆室、礼堂、球场、宿舍、景点绿地、学校网站、信息中心;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无形的资源,如校内人文资源、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包括具

6、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职工和学生;也包括传统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学科课程的教材,教参、教辅和练习册,这种资源主要特征:全国统一,显不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教参、教辅和练习册由学校或教师决定,目的是为了教师的“教”,内容结构也很单一,大都围绕“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进行。各地各校在实施中,要注意对这些传统课程资源的改造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三级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往往会成为空谈。各地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其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物质条件和无形资源,创出地方特色,形成崭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外课程

7、资源包括了校外各种指导地方课程的力量,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其他有形和无形资源。这些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政治、经济、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场地,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场所,也包括历史名胜、革命光荣传统、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还包括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技能技艺的各方人士、能工巧匠。学生家庭中也有各种可以支持地方课程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学校要特别注意挖掘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地方课程的人力资源库。校外课程资源可以弥补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为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适应地方课程开放性、实践性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各地各校要把当地有形

8、无形的教育资源纳入课程视野,让名胜古迹增辉,民族文化传情;让社会各界人士乐于奉献,让师生主动参与。 3从存在方式来分。 可分为有形课程资源和无形课程资源。有形课程资源看得见、摸得着,包括信息资源和各种物质条件资源,如教材、各种文献资料、视听传媒、电子信息、社会文化机构、科普机构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还有历史名胜、旅游景点等。有形课程资源相对容易开发与利用。无形课程资源特点是以潜在的方式存在,如当地的光荣传统、历史经验、民俗风情、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办学风貌、师生特点等。这些课程资源虽然不能直接构成教育教学内容,但它能对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从支持课程的指导力量

9、来分,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发挥具有不同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的作用,积极利用社会上丰富的教育资源,争取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与支持,聘请有关专家的指导,这是地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极为重要的工作。教师有丰富的经验、深邃的思想内涵、知识修养、教育教学技术等。这些都要成为地方课程的组成部分。各地方学校应对教职员工作一次总的梳理,了解教师的特长、兴趣、爱好,以便发挥他们对地方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本土化原则。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城市与县镇农村,先进地区和后进的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拥有量也不相同,因此开展地方课程的设计,

10、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选择课题方向、确定指导力量、获得信息资源的途径时,制定适宜的办法。民族地区把这条叫做本土化原则。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各方面比较缺乏,教师角色转换比较难,校外高质量的人才难找;校内各种设施不足且水平不高,校外的各种馆室很少,信息化课程资源严重不足。这些地区应根据客观实际,提出资源开发的重点方向。一是重点开发乡土资源:民间艺人,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技站、农机站、种子站的技术人员,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能工巧匠,乡镇企业人员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自然环境,民族风俗,乡土文化,当地富有特色的生产活动等。二是绿色证书教育与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这种结合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绿色证书教育的质量,

11、还可以使地方课程更具有实际价值,避免为了地方课程而地方课程的倾向。广西宜州市在解决地方课程资源方面,成果丰硕。他们选择和研究宜州旅游资源开发、刘三姐与宜州山歌文化、宜州地方酒的生产情况等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课程资源的选择得到旅游部门、企业管理部门大力支持,提供各种方便,使课程资源得以顺利开发。 2因时制宜原则。地方课程的开展有的有时机和时间的要求,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农村农作物的播种、生长、收获具有季节性,平原与山区季节又有所不同。他们严格要求掌握规律,针对时机和季节作好相应的准备。 3资源共享原则。这次课改的一个任务是要求各地建立自己的教育资源中心。其目的是资源共

12、享,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得到更大发展。“资源共享不仅可以缓解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教师在不同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内资源共享的意识,感受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分享合作的精神。”包括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专题课程的资源共享,社会范畴的资源共亭,甚至国际间的资源共享。“初步实现网络教育的地方,还可以考虑在区域范围内构建更大的共享资源数据库,形成集成化的学习资源中心,包括围绕学生的研究专题组建的专题资源库,演示型或交互型学习软件库,课例库和知识素材库等等,实施交互式的导师指导和分布式的学习。”地方课程基于互联网进行学习具有深远意义。实践证明,各地、各校建立网络课程资源管理

13、数据库,可拓宽地方课程教育资源,开发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了效率。教育部启动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要求配“高速路”、“高速车”,建好“车站”。各地要高度重视这一机遇,建好用好网站。各地要指导学校、师生利用各种引擎,如雅虎、搜狐等,共同搜索地方课程有关内容,共同建设地方课程。这里面涉及了大量的数据库、期刊、新闻、图片等。地方课程可借助这些内容来丰富自己的教育资源。随着时间推移和教育技术的进步,课程含地方课程将更多地移到互联网上开展。互联网上的信息特点是:量大、良莠参杂。要使学生实现资源的效用,地方和学校在创造条件提供基地的同时,要出台一些用好网站的措施,教师在做好计算机和网站知识教育工作的同时,

14、要做好引导和督促工作。 4特色性原则。各地由于历史、生源、教职工的素质结构不同,其办学特色、校风等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当地方准备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首先要注意分析自己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文化特色,使地方课程既能依靠现有的优势,又能使本地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凸现和发展。学习资源应具有特色,以反映地方的探究水平。 5低成本高效益原则。要建设地方课程,作为地方政府需要在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给予支持,必要的开支和一定的成本是需要的。但总的还是要坚持“低成本高效益原则”。一些地方主要做法:一是把国防教育、环境教育、计生教育、普法教育、旅游宣传、土特产宣传等有关单位组织起来,编写综合地方课程,这不但比

15、原来各自单干的总经费开支要少,而且质量也高了。二是多次使用,高年级学生用过的一些地方课程留给低年级学生继续使用。三是用新的课程观、课程资源观改造原来的乡土教材。这样既节省经费,也节约时间。四是做好挖潜工作,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就地取材,不舍近求远和好高骛远。这既是经费上“低成本高效益原则”的问题,也是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三、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开发者认识课程资源系统,利用课程资源为课程服务的过程,没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没有地方课程可言。从课程资源到形成课程,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集中体现。有的学者认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体包括普查筛选培植建设等四个

16、步骤”;有的专家认为,一要强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二要理性地筛选课程资源,三要寻找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途径。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实践和各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有如下基本思路。 1强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建设地方课程的前提。新一轮课改明确提出课程资源的概念,这对不少教育行政管理者及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等来说是生疏的,因此强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是前提,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主要包含如下内容。一是课程资源包含国家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地方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学校课程层面的课程资源。作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者、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都应关心认识各个层面的课程资源。二是充分认识地方课程(含学校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关系,地方课程离不开当地的课程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